查看完整版本: [--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3) --]

论坛入口 -> 百姓生活 ->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3)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平陵一哥 2021-01-17 13:06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3)

                     祠堂.村情.民风 < <0[PJ  
    村上有大小祠堂9个,都是按陈姓血统的亲疏而分。每个祠堂内都供奉着本宗族已故男性牌位,按去世的年月先后和辈分大小而立。各个大小祠堂都有自己的田地和财产,并公推专人掌管,定期公示收支账目,还有较严格的宗法及规定。每年聚会和餐宴2—3次,向祖宗跪拜祭祀。祖上老规定,只有成年男子才有资格参加,但据我记忆,自我七、八岁懂事起,各个祠堂到餐饮时男男女女、老老小小都端着碗去吃了,称之为“吃公堂”酒。我记得很清楚的是肉烧笋,味道鲜美。孩子们不准上桌,端着碗在祠堂门前的场地上边吃边玩,吃完一碗又跑到厨房里求大人帮忙添饭舀菜。年长的大人更有丰厚的享受,八人一桌,八菜一汤,猜拳喝酒,热闹非凡。在厨房里负责炊煮烹饪的大多数是妇女、老人,只有掌勺的是男壮年,这个人不仅有一定的烹技,而且在本宗族的人群中有点威望,还有些小权,周围的人都要听他的使唤和调动。现在想来,真是好玩,我印象深刻,巴不得经常能过这样的生活。 {%('|(57  
    宗祠有宗规,凡违反者要受宗规的处置和舆论的谴责。各宗族还按辈分的大小,设有族长称号,有些纠纷事,在争论不休时就有族长裁定,有他说了算。依此,年长一些的大辈人在村民中是受到尊重的,一般他们在村中是有影响的人物,在一定的情况下,起到了凝聚作用。所以各户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面上比较平和,逢年过节,特别是端午、中秋、春节或遇到婚丧嫁娶之事,相互礼尚往来,请客送礼,热闹得很,也很有人情味。当年周边二三十里,陈家村是大村,邻近的村庄没有比他再大的了。也许是个大村,地势又好,土地肥沃,山清水秀,长年累月间也引来了十多户外姓人来此地谋生,有的在此已经生活了好多代。这些外姓人多数家庭没有自建的住房,就住在祠堂的偏房或旧屋里,有的就紧靠着祠堂的墙边,搭建个泥土稻草棚住着。 mPPB"uQ  
    当然,人有了较好的地段和生存环境,也必须勤劳苦干。千百年来这句民谣“金张渚、银罗埠,蚀了本、归戴埠”就是对戴埠商业兴旺、市场繁荣的最好勾勒和刻画。解放前,戴埠镇以南及东南二三十里处基本上都是山区和丘陵地带,盛产竹、笋、栗及茅草等,而这些地区又没有集市和较大的贸易交往,多类农产品、毛竹、木材等都是用骡、馿和人力车和挑夫等运送到戴埠出售交易。到戴埠来的人只要有劳动力,能吃苦耐劳,备有一支扁担,就可以充当挑夫赚钱活命;带上一把柴刀,上山砍些茅草或野树杈,挑到戴埠街上卖给居民作燃料烧菜煮饭用,换了钱可以解决个人温饱。 # ^,8JRA  
    村上的人封建迷信思想较重,相信菩萨鬼神,信奉宿命论。家人病了,就是烧香磕头跪拜,喝点香灰泡水,无钱就医。我记得很清楚,大概是在我八、九岁的那年,我的弟弟高烧不退,父亲在大门上挂只灯笼,点了蜡烛,门前竖起一木梯子,他一边向梯上爬一边叫我弟弟的名字,并不停地喊着:“回家吧,儿子,不要怕,家里人等着你回来吃饭,天快黑了,快回来吧!”在距我家500米左右的小山丘岗处安排一人,手提着蜡烛扮演着我弟弟的角色,我父亲叫一声“瑞伢头”(我弟弟的小名)你回来吧。这个充当我弟弟的人就一边应诺我父亲的呼喊,一边走着说着:“我听见了,知道了,回来了。”等到那人回到家时,我父亲也从梯子上下来,然后在家厅堂里将事先准备好的香纸、蜡烛点燃,两人双双下跪磕头,嘴里还不停地说着感谢菩萨保佑和反悔之词。父亲主要是说今后我一定管好儿子,更多地关心儿子,不让他外出远走等感激和保证之话。充当我弟弟的那个人主要是说些反悔的话,承认自己错了,行为不规,保证今后不再惹是生非,给家中添乱,给父母等亲人担忧等。最后,用香灰泡开水给我弟弟喝下了事。我记得很清楚,村上人病了基本上是不请医生不吃药的,就是采用迷信的一套,听天由命,所以死亡率很高。 daA&!vnbH*  
,'Y KL",  
nzAySMD_  
{_4Hsw?s6  
s H'FqV,)  
[attachment=2788563]     8* m,#   
2004年4月省临中三同学查秉铎、陈国华(中) 陶锤灵在省溧中(现溧阳实验中学)合影 @HI@PZ>  
&uaSp, L  
l(3PxbT  
    
相关链接: VFq\{@- %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1) ".AW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2) V1nqEdhk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4) &q-P O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5) ,=@WE> ip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6)   :ba 4E[@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7) 1=>b\"P#E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8) k'F*uS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9) DN*M-o9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10) iV@\v0k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11) oWDn_GnG`h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12)在省临中两年 `T%nGVl>\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13) =*-a c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14) GM^H )8U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15) K",Xe>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16) v'`qn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17) !p36OEx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18) X H !n{Of  
d{WOO)j  

火烧云 2021-01-17 14:09
格言:财富不是朋友,朋友却是财富

东园舍人 2021-01-17 15:33
陈老先生记忆力不错,小时候吃公堂酒的事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史正 2021-01-17 16:02
吃公堂酒是各个宗族盛事,溧阳史氏定于每年的清明和冬至在侯庙祭祀和吃公堂酒,夏庄庆传堂提前和押后一天活动!

毕老爷 2021-01-17 20:59
引用
引用第3楼史正于2021-01-17 16:02发表的  : %bTXu1  
吃公堂酒是各个宗族盛事,溧阳史氏定于每年的清明和冬至在侯庙祭祀和吃公堂酒,夏庄庆传堂提前和押后一天活动! ;q2e[y  
jpfFJon)w  

天目深瞳 2021-01-18 00:03
仔细地描写就是再现当年的风土人情,还原历史很有价值的史料。小时候总是听大人说:吃公堂的啊?意思是大吃大喝大铺排。读了文章,才知道吃公堂是这样的,是件很热闹的事,有吃有喝,小孩子很喜欢。原来吃大锅饭是有深刻背景和根源的。再联系到口头上禁止的公款吃喝公款消费,哪里禁止得了?这是习惯性的,根深蒂固的,谁会和吃喝过不去呢?成不成,先吃三顿!

换翅膀的鸟 2021-01-18 08:22
引用
引用第5楼天目深瞳于2021-01-18 00:03发表的  : 8$`$24Wx  
仔细地描写就是再现当年的风土人情,还原历史很有价值的史料。小时候总是听大人说:吃公堂的啊?意思是大吃大喝大铺排。读了文章,才知道吃公堂是这样的,是件很热闹的事,有吃有喝,小孩子很喜欢。原来吃大锅饭是有深刻背景和根源的。再联系到口头上禁止的公款吃喝公款消费,哪里禁止得了?这是习惯性的,根深蒂固的,谁会和吃喝过不去呢?成不成,先吃三顿! 5/YGu=,  
)/cf%  
_{&bmE  

唐宋明清 2021-01-18 17:57
引用
引用第7楼厚庄老人于2021-01-18 10:02发表的  : Tvt(nWn(H1  
说到祠堂文化,不由得使我想起二个故事:一个是发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本大队一位在县政府工作的公务员,因为私藏家谱,被开除公职,一撸到底,从此失去金饭碗。二是三年前,我的老同事,也是好朋友,因为修家谱、建祠堂,被评为最美桑榆。做同样一件事,结果大不一样。为什么?时也,势也!此一时彼一时也。这就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跟着形势走,识时务者为俊杰,不可逆潮流而动,千万别往枪口上撞。懂吗? KM? w{ ~9  
5zOC zm  
mt~E&Z(A  
g}d[j I9  
3wg1wl|  

万事皆空 2021-01-19 08:31
期待下集

平陵一哥 2021-01-20 08:59
[attachment=2791669] (|>rDk;  
D#A6s32a  
陈国华1994年12月4日摄于庐山

为爱加油 2021-01-21 10:12
吃公堂酒


查看完整版本: [-- 一位戴埠老人的求学之路(3)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5 Code ©2003-2011 phpwind
Time 0.212874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