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1:W
/-Qv?"
麻油拌莴笋叶 61K"(r~
(溧阳民间美食之二十七) TbhH&kG)1
;+Yi.Q/\
MagM
ZR
溧阳话“莴笋”就是普通话的“莴苣”,这一绿色食品可一年四季栽培,也是餐桌上常见的菜肴之一。莴笋原产地中海沿岸,约在七世纪初,经西亚传入我国,各地普遍栽培。溧阳县令陆子遹的父亲陆游《新蔬诗》云:“黄瓜翠苣最相宜,上市登盘四月时”和唐人杜甫的《种莴苣》的诗句,千百年来被许多溧阳人常挂在嘴边吟咏,烩灸人口。 O/OiQ^T
由于莴苣在全国多有种植,各地称呼也有不同,有的地方称为千金菜,有的县市叫其石苣,还有的地方呼其青笋等等,我们溧阳人称之为莴笋。常见的栽培品种主要有莴笋、生菜、卷心莴苣。到了我们这一代,餐桌上常见的有莴笋和配以莴笋的其它菜肴,如烧莴笋、凉拌莴笋丝、莴笋油渣虾米汤、但吃的最多的还是汪德隆莴笋做的酱菜。记忆中这 “酱莴笋”是汪德隆当年制作的所有各种各样酱菜种最好吃的一种了。
wH6u5*$p
那时,2万多人口的溧阳城码头、和平、南门、西门、东大、县前六条街道设有东门菜场、和平街菜场、南门菜场、大营巷口菜场、码头街菜场等,虽然经济困难,时鲜菜还是在这些菜场时有出现。那时我家八口人,每天的吃饭是大事,“人是铁、饭是钢、菜是铜”。依稀记得那时国家给居民粮食每月定量成人是28斤、中学生33斤、小学生13斤左右。因经济困难,条件艰苦,就是菜场的几分钱一斤的莴笋也吃不起,婆婆和奶奶看到我们这些嗷嗷待续的孩子们,还是想到了菜场,两位老太太轮番到近在咫尺的和平街菜场(今大众戏院隔壁)、码头街菜场(今和平桥处)挑拣“菜边皮”,拿回来洗洗做菜。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