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手机客户端
只看楼主 | 正序阅读 | 使用道具 | 浏览器收藏 | 打印 [百姓生活]正在消失的老物件之四:家书——思念浓浓连亲情
  • 76611阅读
  • 32回复

[百姓生活]正在消失的老物件之四:家书——思念浓浓连亲情[复制链接]

楼层直达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317
精华
1
金币
1959
威望
59
贡献值
373
银元
329
注册时间2022-06-30
楼主   发表于: 2022-09-09 23:40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正在消失的老物件之四:家书——思念浓浓连亲情
2VoK r)  
题记:出生班竹,人离上海,身在香港,心系故乡 {A:j[  
親愛[亲爱]的母親[亲]、弟弟: h@ )  
    您們[们]好! hgj <>H|  
    來信已經[经]收到好久了,內中一切明白,請[请]勿念。 'xE _Cj  
    希望你們[们]在鄉[乡]自己好好保重身體[体]。同時,希望你照顧[顾]母親[亲]及多些來信告訴[诉]你們[们]的近況。 Fmr}o(q1  
    我們[们]在港(香港)一切亦很好,請[请]不用掛心。 yN6>VD{F  
    收到你的來信,本來我想早點[点]回信給你們[们],免你們[们]擔[担]心。但是,沒時間[时间],因為[为]我現[现]在又做十六個鐘[个钟]一日,所以,到現[现]在才回信給你。沒事不多談[谈]了。  Vzl^Ka'  
    祝 VIJ<``9[  
    你們[们]健康快樂[乐]。
姐秀娟
24-8-78
8gy_Yj&{P  
!mMpb/&&S  
bB}5U@G|  
    备注:后面信上出现的三种符号内的文字分别表示:[]号繁体字转简体字;<>号错别字改正;()号补充说明。 `5~3G2T  
    这是一封于1978年从香港寄来的平民百姓之间的家书(用繁体字书写,落款时间用了英语格式)。寄信的人叫杨秀娟也称杨金凤,她出生在溧阳前班竹村,没有接受一天的学堂教育(后面,以她名字寄来的其余信件都是请不同的人代写的),婚前也一直生活在前班竹。 rsXq- Pq*  
    一个不识字的内地乡下普通贫困人家的妇女为什么会到香港定居?她是如何联系亲人的?她又是怎样对待亲情的?她是怎样的一个女子?一封封家书帮我们从侧面揭开了其在香港的经历和对亲人的牵挂之情。 Qk1xUE  
    1947年,17岁的金凤嫁到了班竹附近的沈东桥村。旧社会,讲究亲上加亲,夫婿就是他嫡亲的大表哥。夫家很贫穷,连她在内家里一共有6人,除了公婆、公爹,还有小叔子、小姑子都未婚,一家人就住在两间茅草房子内。公公给地主家打长工,夫婿租地主家的地种。小叔子、小姑子都在嗷嗷待哺的年龄。 hA1-){aw3q  
    婚后1年,金凤生了小孩。 )B$;Vs] @i  
    “我姐的小孩还未断奶,地方上的中介看中她,要她到上海去做奶娘。”洪芝叔对我说。 = ieag7!  
    听说我还征集近现代来的乡村民俗历史资料,包括生产队时期的凭证、证件等文本资料,洪芝叔就把他珍藏多年的这些家书交给了我。这些信就是金凤从香港寄来的。从和他的聊天中,我也得知了金凤在老家的一些信息。 ~j9O$s~)  
    起初,金凤舍不得小孩、舍不得家,不愿意去。但是,架不住中介的三寸嘴舌,说“金凤人长得水灵灵的,身体结实,脾气又好。上海的有钱人家肯定会看中你的。如果成功的话,你做了奶娘,生活很轻松的。而且,工价钱肯定很高啦。在这里你累死累活的干活,挣不了几个钱的,在那儿干二年至少敌你这儿做十年的收入!” =] C]=  
    金凤被说的有点心动了。正如中介所言,当地做过奶娘的人,回来都说条件好、待遇高得惊人。 O"G >wv  
    看看头顶上破旧的茅草房、灶上准备晚餐用的糠菜,金凤咬牙下了决心。 )#iq4@)|g  
    离别之际,盯着怀中毫不知人事的儿子圆溜溜大眼睛,金凤满含泪水、心有千千结:“儿啊(这个儿子现在叫沈全富,就是她留在大陆的唯一的儿子),娘现在对不住你。谁叫咱现在这么苦呢?我一定挣大钱回来,让你过上好日子!” bm% $86  
    (注:儿子的好日子是过上了,因为,金凤经常寄钱回来。但是,从此,母子分离、天各一方。) }"^'% C8EX  
    为了改善家庭条件,为了儿子将来的幸福生活。于是,忍住短疼,金凤毅然和中介一起到了上海。果然,因为金凤人长得端正,又温顺斯文,找了一个雇主是银行资本家的人家。金凤便安安心心的做起了奶娘。 9DQa PA6  
    顺顺当当的做了6个月奶娘后,国内形势风云突变。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南京解放。眼看上海就要解放。在社会环境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情形下,金凤的主家决定携全家逃往香港。 VQ#3#Hj  
     因为,香港是自由港,紧邻大陆,来去自由。而且,香港市场较稳定,特别是香港本身就是中国地界,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一致,又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定居或办实业都游刃有余。因此,无论是政治社会还是营商环境,许多银行家们抽走他们的资金到香港。当然,也有其他资本家或留在上海,或到台湾,或直接移民海外。 tmUFT  
    “我姐姐大概是五月份去香港的。当时,我姐本想回老家。但是,资本家的小孩还没有断奶,由于我姐带的好,银行家再三挽留,要求我姐跟着他们一起去香港,继续给他们做奶娘。” kwpK1R4zs  
    “考虑到局势不稳,向西老家一带是战区,通行不安全。回老家也不急在一时。再加上银行家全家对她都很好。于是,我姐就决定南下到了香港。” BV#78,8(  
    “在香港,又给原资本家做了2年的奶娘。后来,几年后由于音讯不通,金凤和我前姐夫分别在本地各找了伴侣。后来的姐夫还是沈东桥的人。” [*:6oo98'  
    “关山重重,相望遥遥”。从此,金凤和家人骨肉分离。 v <Kmq-b  
    “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每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山”。这分离之疼象一座山一样压了金凤一辈子。 U} k9 Py  
    “南北肠断各天涯,客心愁破频思家”,幸好有家书。这一份份家书就如同一剂剂止痛药,安抚了金凤受伤的心。通过长达数十年的书信来往,他们了解了彼此状况,慰藉了思念之情。
一  艰辛打拼
D BE4&  
1965年4月9日,金凤给洪芝胞弟的信: Yz$3;  
    “来信收到,勿念。现在我再清楚的向弟弟解释一遍(以後 [后]不能<论>何时收到我的滙[汇]款,一定要照我所指定的地址寄回信。你千万万勿忘记):因为,您姐夫负担重、小人多,照姐夫目前经济能力,没辨<辦>[办]法接济您们,一向所寄的錢[钱]都是姐姐省吃儉[俭]用及您大甥女勤力所得来的。 Bun> <Y @  
    所以,寄錢[钱]给您们姐夫是知道的,万一您的来信给姐夫拿到,知道我私下(又)寄钱给您们,怕他会不高兴。所以千万不能忘记,下次来信不能再提那壹佰元了。” u8GMUN  
    “她当时肯定忍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心里压力。”洪芝叔拿出这封信,叫我读给大家听听。当读到这一段时,我对一旁的洪芝夫妇和另一位杨姓大叔和大婶说。 kOo~%kcQ'  
    “那肯定是的。”他们都不约而同的说。 `;l.MZL!  
.iX# A<E}  
7R!5,Js+  
??60,m:]  
    “我姐生育了四女二男,一共有6个小孩,”洪芝叔又指着信纸上“小人多”三字解释道。 NKb1LbnZ*y  
    “这么多小孩!在香港,要培养的个个有出息,那可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财力啊!”我接着他的话说。 $37 g]ZD  
    “是的!我姐姐在香港工作很是辛苦的。一开始,在五十年代,她在八小时上班工作之外,每年还养8头大白猪,为此,为家庭增收不少。”在我翻阅其它信件时,洪芝叔介绍说。 %ru;;h  
    “后来,我姐不养猪了,就找了两份工作,”洪芝叔抽出本文开头的1978年的那封信,对我们说,“所以,她一天要做十六个钟。每天做完一份工作后,她就步行赶往下一个工作地点。一边走,一边啃着随声携带好的馒头或饼干等干粮。” ,\2:/>2  
    “既想着要私下补贴我们,又要负担6个小孩和家务,我姐那时真的很是辛苦劳累啊。”谈起他的这个姐姐,洪芝叔总有说不完的话。 E.|-?xQ6  
1983年2月16日,外甥伟民给洪之舅父的信: UFAL1c<V  
    现在香港還[还]生意不大好,很多工厂也要倒閉[闭],而且,母亲可能在数月後[后]也要被削减工作,因而收入减少,所以这段日子也不會[会]太好。我现在唸<念>書[书],要到年後[后]才能工作,帮助家庭。 3jB$2: #  
1985年1月18号,秀娟给母亲的信: b` Hz$8  
    母親,我現在都沒有什麽錢剩,因為現在我只做八小時,小明同偉民又在英國讀書,所以擔子都很重。
二  希望之光
!`41q=r  
1983年10月12日,秀娟给洪芝的信: A+J*e  
    關[关]于我之苐[第]二女好着了,现在教書[书]。現[现]在我全家都好,請[请]不要掛念。 o]:3H8  
1984年9月19日,(沈为民代母亲)杨秀娟给母亲的信: Ig]iT  
    現[现]在我们已经搬進[进]新屋了,地方雖[虽]然少了點[点],環环境也不错,只交通没以前那方便。  Jc&y9]  
    我仍在工廠[厂]做工,但會[会]好好的照顧[顾]自己,不會[会]太操勞[劳]。 lKZB?Kk^w\  
    兩個[两个]兒[儿]子在九月裏[里]會[会]到英國[国]去繼續[继续]念書[书],待他們[们]三年後[后]回來,我想也可享享福了。 s, k  
1988年8月7日,外甥伟民给舅父洪芝的信: LJk%#yV|_  
    家裏個人都很平安、健康,請勿念。媽媽現在仍是頗忙碌。而我和小民在港逗留了一段時間後,也要在下星期回英國再念一年書,便回來正式工作,那時一定不用母親工作了。 &F STpBu  
1989年,秀娟给洪芝的信: ;2'q_Btk4  
    小明與偉明兩人已於是年七月從英國學成歸來,現已投入工作中。
三  安享天伦
Urr#N  
1990年1月2日(阴历),外孙沈伟民给外婆、两位舅父、舅妈及家中各人的信: ]0hrRA`  
    “今年我和哥哥小民都回來了,母親(金凤)也特別開心。在年初一各位姊姊和姐夫也帶同他們的小孩回來一起過[过]年,氣[气]氛非常熱鬧[热闹]。小孩們十分活潑[泼],四處[处]亂[乱]跑,玩得高興[兴]異[异]常。 Mj[f~  
    我們家中各人都很好,母親(金凤)也不用過[过]分操勞了。若有空,母親定會回來探望你們。但定會[会]預早給你們信告知之。” JR CrZW}  
    读到这封信,我仿佛看到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笑眯眯的注视着孙辈们嬉戏打闹,享受着绕膝之乐。“含饴弄孙、儿女环伺”,此时,一定是她最幸福的时刻。 <S?ddp2  
PxH72hBS  
bwiPS1+);  
    此刻,她一定也会想:“为下一代和亲人开辟光明、幸福的人生道路,这辈子吃最多的苦也值了!” EF3Cdu{]P  
1991年3月3日,外孫(沈)小明给外婆的信: ^WBuMCe  
    “母親(金凤)和我們一家人生活也很好。外孫們各人已出來工作已久,生活也沒有問題[问题]。 Z87_#5  
    母親(金凤)目前正是<在>享福。她辛苦了一輩子,現在可以休息下來,讓[让]外孫們供養[养]她,心裏[里]也感覺[觉]到很安慰。” 5p.rwNE  
    五十年代时,香港还不如上海、天津等城市发达。但是,由于内地人口的几次大迁移,带去了大量的劳力和资金,加上政治稳定,经过包括象金凤那样普通人的艰苦奋斗,到九十年代初,香港的经济和文化已处于最繁荣发达的时期。当时香港的GDP达到内地的20%,堪称真正的世界一线城市。所以,此时,金凤一家的生活条件已比较优越了。 7qTE('zt  
otggN:^Qw  
[kE."#  
    巧合的是,这两封九十年代初的信分别是洪芝叔的两个外甥写的。 7i&:DePM'q  
    “我姐的六个子女全部找到了好工作,其中两个儿子现在都是香港的大律师啦!”洪芝叔谈到他的两个外甥时,对我们说。 T^J>ZDA  
        “律师在香港属于最赚钱的行业之一,其地位也是很尊贵的啊!”我附和道。 5waKI?4F  
    我想,两个儿子都如此优秀,也算是金凤一生最大的骄傲吧!
四  邮寄衣物
"HE^v_p  
1965年4月9日,金凤给洪芝的信: \+aC"#+0  
    以前,我寄给金龍[龙]夫妇的八个邮包,现在全部退回了。 5onm]V]  
    以後[后],弟弟如接到錢[钱],有优待券卖布,你自己可以先买点,因为,我這裡 [这里]寄邮包也麻烦,价钱算起来也差不多。你自己结婚用的被面,及你朋友所要的,我会尽力逐步寄来。不过,新的是不能寄的。再到六月裡[里],我会再寄一些钱来给你们,请放心吧。 UfS%71l.$  
1980年1月3日,金凤给母亲的信: Reatd h  
        初五到深圳寄衣服給你,因衣物太多不能通關[关],紙<只>在身上脫下數[数]件衣服寄給你。 a7N!B'y  
o sKKt?^?  
a!O0,y  
    真是:“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我想,金凤的母亲逢人便一定会唠叨说:这衣服原是我女儿自己穿的,她刚从香港寄来给我穿的。我猜想,这位老太一定晚上睡觉也穿在身上吧,她也一定是“穿之如见女面”吧。 Q0EiEX)  
1983年2月16日,外甥伟民给舅父洪芝的信: ~ vqa7~}m  
    以及,母親吩咐洪芝舅父您應[应]將郵[邮]包分的平均,不要厚此薄彼。收到郵包時[时],應[应]交給母親大人(外婆)分發[发],以表敬意。 R<OI1,..r  
1985年1月18号,金凤给母亲的信: sc,Xw:YO  
    上次你寄來的信已經收到了,知道你們都收到我寄的郵包了。 (}}S9 K  
    在本月的十六號,我再到深圳去寄了兩個郵包,一個給你,一個給大的細路。我給你的郵包是給你買東西吃的。如果是收到了,就回信告訴我買東西吃的已經收到了。 W`c'=c  
    好了,暫時不同你多談了。記著收到郵包後立即回信給我。因為我很擔心的。 M Y|w  
1985年7月16日,金凤给母亲的信: yX~v-N!X  
    前些時寄去的郵包收到了,那就好。現我又寄上兩次,一共九個[个]包,一個食品,另外八個是舊[旧]衣服的。 s%<eD  
    請代向二舅夫說叫他寫[写]他住的地址給我,要寫[写]清楚的。我寄一些布匹及衣服給他十家人分。而我回上海時就不會[会]再帶東西去了。 ~NW32 O)/  
五  汇款支援
\7CGUB>L  
1972年6月7日,金凤给洪芝的信: ai0XL}!+  
    滋滙来人民币60元,分作三份分配。 &x3VCsC\|  
1980年1月3日,金凤给母亲的信: b0oMs=uBn  
         去年在港托朋友回深圳寄了三佰多元港幣匯給你,未即你有否收到? -[-wkC8a  
1982年12月13日,金凤给洪芝的信: RjN{%YkXe  
    姐将于农历年间或年尾寄钱一笔到来,请将之分为五份,连同宋发娥、沈全富两人和你们各得一分。 rtc9wu  
1983年10月12日,金凤给洪芝的信: l\C.",CEcc  
    来信云及衣车事意思甚佳,我已经先去港幣[币] 5000元,支援一切。此滙[汇]款是要五份分。大家人人有份,聊表寸心,并尽親[亲]情之意。 g)-bW+]q  
1988年8月7日,外孫伟民给舅父洪芝的信: _3ZYtmn.  
    母親將會在下半年賺到點錢,便給你們寄點錢。煮點東西給婆婆吃。 >$4d7.^hb/  
1989年11月26日,金凤给洪芝的信: !"Oh3 6  
    转瞬已近年关,我将会有少数余钱寄回来。 :0h_K  
    洪芝叔和我提到金凤汇来的钱款,拿出了当年香港汇来的二十张汇票。这些汇票都是在1970年月至1983年11月间的。我最后统计了一下,在这十三年中,杨金凤汇到前班竹的款项既有港币也有人民币。其中港币20657.45元,折合人民币元5761.06元;人民币2395元。两项合计汇款达8156.06元人民币。 G37U6PuZi  
    说明:人民币对港幣的汇率情况如下: 1972年时是2.5,1977年时是3,1982年时是3.45。 h<$MyN4]g  
    “那个时候,在生产队里,一天的公分也只有8毛钱。一家人一年的分红也只有一百多块钱。”洪芝叔拿着汇票对我说,“在2000年左右之前,金凤姐每年都寄钱给我们。当年这些钱救了我们全家。我们永生永世都忘不了姐姐的恩情的。”
六  惦念亲人
8 @tV9+u  
1965年4月9日,金凤给洪芝的信: kh`"WN Nt  
    我等在港一切都好,勿念。倆個弟弟千萬[万]要孝順母親[亲]。我在港千辛萬苦都是為了你們,兩個弟弟千萬不能辜負我對你們的苦心。 6i}iAP|0  
1972年6月7日,金凤给洪芝的信: s_mS^`P7  
    此信收到後 [后],望立即復[复]我一信,免我掛念。母親是否身體康健,即來信祥告。姐等在港一切很好,可勿念。 yj\Nkh  
1982年12月13日,金凤给洪芝的信: c"[cNZo  
    姐在港中時刻掛念你們,你們應多煮好的給媽媽吃,多多照顧,免為姐的擔心為辛。 :Y[LN  
    在港工作實[实]在艱難[艰难],姐寄錢回來,望全富珍惜,莫浪費用作賭本。 <i,U )Tt^C  
1982年12月13日,金凤给洪芝弟的信: )= =Jfn y  
    姐在港中時刻掛念你們,你們應多煮好的給媽媽吃,多多照顧,免為姐的擔[担]心為辛。 ?!+MM&c-n  
1983年2月16日,外甥伟民给舅父洪芝的信: [UH||qW  
    我们家中各人身體[体]都很好,請[请]勿念。 NX}<*b/  
    我在您的信中獲[获]悉,现在您们的生活也好了很多,這點[这点]我们都非常高興[兴],而母親[亲]大人就减輕[轻]了不少掛心。 R6(oZph  
1983年10月12日,金凤给洪芝的信: I1X-s  
    盼望妹妹常常到城裏[里]买点小籠[笼]包子孝敬母親[亲],并買[买]一些合適[适] 點[点]心,奉好。我则非常開[开]心,会特别滙[汇] 錢[钱]支持。 EKO[!,  
[attachment=3319877] AB4(+S*LA  
UeRj< \"Q  
    我想,没有亲手照顾自己的母亲一定是金凤一辈子最大的遗憾和伤痛。所以,她只能遥遥思念,知道母亲最喜欢吃小笼包,也只能遥遥叮嘱亲人代以为劳了。“送衣赠吃”这种最原始的方式也正代表了金凤对母亲最贴心、最淳朴、最原始的爱。 D|{jR~J)xK  
1989年11月26日,金凤给洪芝的信: HPZ}*m'  
    你們在家定要小心服侍母親大人,讓她老人家能安享晚年,一有空我便回鄉探望他。香港這裏各人都安好,各人不必掛念。 Ftr5k^!  
1990年8月,金凤给母亲的信 ')$+G152  
    您好。來信已收到了,知道您本人和家人身體健康和生活愉快,也可放心。希望母親大人能多吃一點,可能的話,最好能每天做點運動,壯健身體。如須<需>要的話,可通知我寄點零用錢來。
七  关心健康
4q k9NK2 U  
1965年4月9日,金凤给洪芝的信: 9g mW&{6q  
    再者,上次兩次來信說,海根伯伯所須<需>要的特效藥[药],我已你的信還[还]沒來之前一個星期寄出了。關於[关于]海根伯伯已去上海醫[医]治,我所寄來的特效藥[药],用否可又<由>醫生做主吧。共買[买]了港幣[币]67元整。 !_Wi!Vr_  
1990年8月,金凤给母亲的信 B8}Nvz /  
    啊是的!保之兒子的腳[脚]怎麽啦?現在我想也好得多吧。或者教他做些能矯[矫]正的運動,會有用的,真的,定會有幫[帮]助。不過要持之以恒,最重要的是能在孩童時做!就是要他盡[尽]量以正確[确]的姿勢去不斷[断]的運動[矫]运动,每天做數十分鐘,而平時則叫他走路要正確,不能貪一時方面<便>和舒服。
八  重视教育
h D/*h*}T>  
1990年8月,金凤给母亲的信 ynQ: > tw  
    我想家裏的小孩全都在念書吧。在許可的環境下,應盡給他們多念點書,讓他們能明白事例,能更有效的利用資源,創造美好的將來。
九  回乡探亲
9?SZNL['V  
    1980年,国家宣布改革开放后,到1982年金凤才第一有机会回溧阳探亲。从信中,可以了解到金凤回乡探亲了4次,每次都来信提前告知。 OOo3G~2r  
    “每次我们都掰着指头数天数,金凤还有几天到。”洪芝叔说,“听说金凤要来看我们,我母亲更是激动,往往兴奋的几天睡不着觉!” ;<ZLc TL  
    “每次回来她都会住上3、4天,每晚都和她母亲住,讲话要到很晚的。”洪芝婶婶说,“每次到最后一晚时,她总是叫我到她走的第二天早上不要去打扰母亲。一大早,她自己一个人悄悄的起床,和着家乡的咸菜和萝卜干吃了一碗家乡的小米粥。吃完又悄悄的动身走了。到母亲早上起身时,便满屋子的找,总喊着‘大丫头、大丫头呢’。当知道金凤已经离开时,她便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断断续续的哭上一上午的。” S Em Q@1  
    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寸离肠万千结”! | AozR ~  
    相聚总是这么短暂,分别总是那么长久。在离别、相聚、再离别、在相聚的循环之中,情依依,别依依;魂牵梦绕的期待,漫漫长夜的思念,一声声“大丫头”,道不尽人间的悲欢离合,诉不完世间的情愁感伤!
N(Tz%o4  
    追忆历史,感受亲情。通过家书,我们穿越了历史的空间,了解了洪芝一家和金凤的曲折曾经往事,使我们走进了他们真实的家庭世界。 @"^0%/2-  
LA}S yt\F  
N'GeHByIT  
    这是一段香港和内地70年间的两地亲情演绎史。 |E JD3 &  
    这是一段香港支援内地,内地作为根脉的动人故事。 BW$"`T@c6~  
    这是一个香港和内地心连心、骨肉情的真实写照。 (^Y~/  
    杨金凤,一个前班竹的普通女子,一位中华的优秀儿女,通过四十年的奋斗,凭着勤劳和俭朴、仁爱善良和顽强坚韧,在香港生了根、发了呀,创造了财富,开出了绚丽的花朵,最终,结出了磊磊的硕果。从小处讲,她为家庭幸福,为亲人生活竭尽了所能;从大处论,她为香港的繁荣、为家乡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Pdf,2  
    一个飘泊他乡的游子女,一颗魂牵故地的赤诚心;一个普普通通、朴实无华的女子,一个重情重义、个勤劳善良的女人。让我们再次记住她的名字,她叫“杨金凤”,让我们再仔细端详她的面容。 N u<_}  
    香港,那里有我们的期盼,有我们的思念;香港,那里有我们的亲人,有我们的骨血! ci?qT,&  
    香港,无论万水千山、无论山川阻隔,我们永远心连着心,我们永远是一家人!
十一
0|{u{w@!`  
    “人离上海,身在香港,心系班竹”,可以说,这是金凤在香港七十年来的写照。  @fl-3q  
    人间最恨生别离。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了杨金凤头上,使她在香港飘零,饱受骨肉分离之疼、思乡怀亲之苦。七十年间,上演了人间的悲欢离合、辛酸苦辣。 ~ Q.7VDz  
    幸好,在没有现代通讯和网络的年代,一封封家书,寄托了她后半生的喜愁哀乐。一封封家书,满载着家人的骨肉情深。一封封家书,就是一条条纽带,使这些失散了数十年的亲人、使这个相隔三千里的家,粘合成了一个整体。 xwq+j "  
    “我姐来信后,我母亲总是隔三差五的要我把信拿出来,再读给她听。”洪芝叔对我说,“母亲听一遍,或笑一遍,或哭一遍的。” =ACVE;L?  
    我想,当金凤的母亲一次次的读着女儿的来信,她肯定想女儿仿佛就在她的身边,想象着是女儿在和她说着话。 q!|*oUW  
    所以,家书是一个隐身的大家庭,是一个文字组成的大家庭。有了家书这个纽带,才感觉这个家是完整的。 $}!p+$  
    这些家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尘封的记忆大门。读着这一封封家书,我们沉浸在一段段历史之中,往日的记忆一下子就被激活。回味这些家长里短中蕴含的人间烟火、深挚情感,我们可以感受到浓浓情意溢于纸上、殷殷关爱装满信封、深深思念延伸千里。这些家书映照出人间美好的亲情关系、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 zN^n]N_?  
    鸿雁传书一个时代的记忆就镌刻在这一封封小小的家书之中。所以,这些家书承载着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最小社会细胞的情感记忆,真实地记录和折射着时代的变迁。数千年来,家书在维系亲属情感、家庭稳定、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故而,无论是从个人、家庭,还是社会来说,家书是社会记忆的载体,也是建构社会记忆的重要资源。因此,可以说家书也是一种文化遗产。
十二
F9,DrB,B{  
    “我们和金凤姐书信联络一直到90年代初。后来,有电话了,就几乎不写信了,有事都是通过电话联系了。因为,电话方便又快捷。”洪芝叔简单的话语,道出了书信消失的根本原因。 ,Y/ g2 4R  
xe^Gs]fm  
e4>_v('  
     “这封信就是我们之间最后的一封。”最后,洪芝叔指着1991年3月3日,外甥沈小明给外婆的信对我说。 6">+ ~ G  
    确实,随着时代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互联网时代和数字时代的来临,电脑、手机、互联网的普及,短信、电子邮件、微信、QQ等社交软件进入我们的生活,通讯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我们再也不用书信来联系彼此。绵延数千年的家书便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退出了人们的生活,书信文化因此也渐渐没落了。 ~T1 XLu  
   现在,我们可以传递感情的工具越来越多。在地球上,无论我们身在何处,彼此都感觉很近,都可以一键传情:随时可以视频,随时可以留言留音,随时可以语音聊天、打电话。我们满怀欣喜去拥抱数字世界,而把古老的书信丢弃在角落,一点也不觉得哀伤和可惜。 }&w Ur>=  
    如今,还会有人提笔化上二三十分钟的时间和精力,去酝酿感情、去字堪句、去郑重其事、去思前想后的写一封充满情意的家书吗?还有谁会行走上几十分钟的路程去邮局投递一封家信吗? ,F,X ,  
    你上次写家书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呢?我们可能早已经忘记了家书书写的正确格式。我们再也无法说出那些藏在心底的情感和言语。可是,我们的关系却越来越远,我们内心的感情再也无法直白得表露出来。我们再也不会捧着家书幽伤、哀愁,甚至雀跃、激动。 tFp Ygff<  
    可能再不会出现《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两地书》,再不会出现《祭侄文稿》、《诫子书》…… pHLB= r  
    现代社会技术更新得如此频繁、生活节奏如此之快,很多东西在不知不觉中消亡,或永不再现。这些却无法避免、无可奈何。或许再过多少年,连邮编、邮票这些传递书信的媒介也会逐渐消失。到那时,人们再也不会记得书信年代那种曾经慢节奏的、一来一往的讲述、交流是怎样的情形,那种慢慢等待的耐心、翘首期盼的神情到底是什么的样子。 0Ziw_S\d&s  
    我们现在已经生活在“快时代”中,处处是快节奏,已经失去了一股耐心:视频最好20秒;文章最好500字,看的都是概括或者是精华的段落,我们不会有耐心去看一篇4、5千字的长文;恋爱只能谈2年便要有结果;婚姻只能维持几年…… 7$CBx/X50)  
    我们变得越来越快,快文化主宰了我们的世界。数字时代,如此的快捷便利,让我们失去了那份“见字如面”的期盼与心醉,更失去了提笔在纸上书写的耐心。 Ab{ K<:l  
    但是,名为快节奏、高效率,实质我们变得浮躁、轻动了。我们不再沉郁,不再不动如山。我们对家的概念已经淡薄,对亲情的思念已经冷淡。所以,我们个人主义盛行,家庭责任感欠缺。 (>nGQS]H  
    家书的魅力就在于,通过书信的酝酿斟酌,有时候家人之间当面无法说出或表述的情感可以精确地表达出来,可以代表书写者诚挚的情感。在某种程度上,这比当面口述所表达的还要真切、细腻、感人。源自写信者心灵深处的真实文字是思想和情感的沉淀,字里行间流露情真意切、透着亲情温度,能让我们深切的感觉到亲切和温暖。 ^")Q YE  
    句句心声、字字真情。一封封家书承载着一份份情感,积淀着岁月的味道。一封封家书传递着真情与感动,一句句话语流露着关心与责任。而在收发信的等待过程之中,那份思念,犹如酿酒,等待的时间越长,思念就越醇。最终,让我们感觉到亲人的牵挂、亲人的挚爱;体味到家的伟大、家的温馨。在潜移默化中,家庭责任感便油然而生。 H9YW  
    家书能激发起人们内心最深处的共鸣,体会到家的美好。家书传递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真诚与挚爱,传承的是一脉相承、血浓于水的亲情文化。 Y^$X*U/q%U  
    “家书抵万金”,我们会格外珍惜亲人的来信,我们会反复观看,一遍遍的沉醉其中,并一次次的叠加着这种效应…… Y 0d<~*  
    “我满含深情,在邮局的门口,颤颤抖抖的将日夜思念的信放进邮箱,惴惴不安,盼了一天又一天。” t gI{`jS%  
    “你满怀期待,在家中的小屋,紧张兴奋的双手捧着远方亲人的来信,热泪盈眶,读了一遍又一遍。” TFlet"ge=  
    文字亲切、感染力强的家书,这一世上抒发情感最直接、最亲切、最温柔的艺术己被我们义无反顾的、残酷的无情抛弃。这样的场景今后只能在影视和文学等艺术作品中才能看到和体会啦。 S[PE$tYT#t  
    今生我们还能收到家书吗?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5 条评分 金币 +15
杏意一片 金币 +1 2023-06-04 - 来自溧阳论坛APP
传奇骑士 金币 +1 2022-12-13 - 来自溧阳论坛APP
慕野 金币 +1 2022-12-06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天目深瞳 金币 +1 2022-11-10 - 来自溧阳论坛APP
镓钙钠镁钕 金币 +1 2022-09-11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好人一定发财 金币 +1 2022-09-10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夸父逐日 金币 +1 2022-09-10 - 来自溧阳论坛APP
xucheng 金币 +1 2022-09-10 - 来自溧阳论坛APP
月梅古石 金币 +1 2022-09-10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土星5号 金币 +1 2022-09-10 - 来自溧阳论坛APP
(post by :2022-09-09 23:40:36)
 (0人推荐) 这篇文章真不错! 给帖子评个分吧!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6835
精华
8
金币
11377
威望
174
贡献值
7031
银元
6964
注册时间2012-01-08
32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3-08-16 10:17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移动
其实,家书并未消失。只是方式变了而已。 <>y;.@}Q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317
精华
1
金币
1959
威望
59
贡献值
373
银元
329
注册时间2022-06-30
31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12-12 23:20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昨天刚有机会了解到:大概在八十年代初,全虎第一次去香港时,携款回来后,就在村上起了三间二层半的楼房呢。那时,农村起楼房不亚于现在起豪华别墅啊;金风每次回乡,都去看他的。天下母亲对儿子的心都是一样的啊! 5m\<U`  
GpY"f c%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躬耕溧阳 金币 +1 2022-12-13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15068
金币
23437
威望
35
贡献值
15455
银元
15420
注册时间2017-01-07
30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11-10 18:21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金凤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对亲人不离不弃的付出,是那代人的典型代表。只是她有点偏颇,只顾娘家人,对有血缘关系的儿子很少提起,这是许多妇女的特点。金凤辛勤努力,子孙满堂,晚年幸福。 *W,]>v0%T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6835
精华
8
金币
11377
威望
174
贡献值
7031
银元
6964
注册时间2012-01-08
29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09-16 20:22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现在,寄信被手机替代,家书就只有靠电话、微信了。 WIC/AL'  

关注Ta 发消息

天使 
发帖
1245
精华
2
金币
3754
威望
9
贡献值
259
银元
254
注册时间2012-01-03
28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09-16 13:29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感谢楼主整理这么好的文章。 QdT}wkX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317
精华
1
金币
1959
威望
59
贡献值
373
银元
329
注册时间2022-06-30
27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09-16 11:32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ADSL
引用
引用第26楼lxy于2022-09-13 23:06发表的  : Mmxlp .l  
只因到了香港,才变得尊贵 2Z-ljD&  
tz5e"+Tz  
     中华民族是一个既勤劳勇敢,又善于总结改正的民族。我们的国家,特别是国家领导人更懂得、珍惜和平稳定的重要性,经济发展的迫切性。经历波折,我们深刻吸取了教训,更加发愤图强。所以,我们的国家现在才会变得更加强盛,发展更有潜力。 -wp|RD,}(  
    老一辈人交了学费,我们这一代人正在享受红利呢。 Lhl]g^SN  
    历史进一步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的民族,有着超强的坚韧性:虽经历战争或政治动乱,国家社会一穷二白,但只要给我们三十年时间的稳定,不折腾,中国肯定富庶;再过三十年,国家必定强盛无比! BU WqI dg  
     时代最好,个人仍需奋斗。 0+?7EL~  
    香港依然繁华,“东方明珠”仍是主要国际金融中心,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在世界享有极高声誉。 OBMTgZHxv  
     但是,并不是身在香港,就一定能成功。就拿目前来说,香港仍面临严峻的住房问题。据香港官方数据(2021年),目前在香港,排队等上公屋的无房户有大约逾25万人,当前轮候需时近六年。而住上公屋的香港居民人数占到总人数的30%~40%(超过200万)。一家三口能够申请到的公屋面积大概是在20平米左右。所以,在香港住二、三十平的房子已经是富豪了。 kO,zZF&  
[size=font-size: 15pt,15pt] 5"CZh .J  
igIRSN}h  
     在香港,现在有很多人还住着只有你家可能床那么点大的房间里(叫笼屋,被俗称“床屋”);还有人住在㓥房里--厨房就是厕所,厕所就是厨房。而且,这些都不是自己的房子。㓥房的月租还要1350港元,相当于人民币1200元,而这已经算是“豪华”了。我们溧阳住房困难家庭居在住政府的廉租房里,一套房子的租金有的每月只要50多元钱。在香港,很多人拿着让我们感觉很光鲜的收入,却找不到一个让自己可以累了能躺下来歇歇的地方,可以说居住在“水深火热”的条件之下。 3Ndq>  
[size=font-size: 15pt,15pt] 5>CEl2mSl  
zDw5]*R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而现在,我们这里有二套房的应该比比皆是了吧。这样看来,就知道我们现在是有多么的幸福了! mtJ9nC  
     如果,我们在香港还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和内地两相对照,又该说些什么呢? ~ DBcIy?  
     书信中,金凤多次搬家,房子问题肯定早就解决了。 !ipR$ dM  
[size=font-size: 15pt,15pt] GNgKo]u  
T^Y([23  
     所以,“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o^^rJk  
*C5R}9O5  
&:/h righH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天目深瞳 金币 +1 2022-11-09 - 来自溧阳论坛APP
lxy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306
金币
642
威望
6
贡献值
262
银元
256
注册时间2012-03-18
26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09-13 23:06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只因到了香港,才变得尊贵 Yn@lr6s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708
金币
1435
威望
25
贡献值
752
银元
727
注册时间2016-04-28
25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09-13 13:32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一封封家书,连接着骨肉亲情。非常感人! ex::m&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317
精华
1
金币
1959
威望
59
贡献值
373
银元
329
注册时间2022-06-30
24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09-12 19:53   , 来自:江苏省 电信(天翼3G无线宽带)
引用
引用第21楼躬耕溧阳于2022-09-11 19:37发表的  : U^Q:Y}^  
保存这些书信,留下历史记忆,很有意思。 l|/ep:x8  
P!H_1RwXKC  
同感。这些家信题材很好:香港与内地来往史;母子、母女分离;平民奋斗历程;亲情…每一件都能动人心弦。 *1v[kWa?  
Y"~gw~7OD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金币 +2
躬耕溧阳 金币 +1 2022-09-14 - 来自溧阳论坛APP
茅尖花红 金币 +1 2022-09-13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317
精华
1
金币
1959
威望
59
贡献值
373
银元
329
注册时间2022-06-30
23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09-12 19:45   , 来自:江苏省 电信(天翼3G无线宽带)
引用
引用第18楼茅尖花红于2022-09-11 08:44发表的  : r[4tPk  
加了括号,反而妨碍阅读。 l038%U~U!  
:-/M?,Q"  
是的。画蛇添足了,繁体字也是中国字,不是外文,要响应“识繁写简”号召。 t .7?  
BI3@|,._N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茅尖花红 金币 +1 2022-09-13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8640
金币
16883
威望
265
贡献值
9163
银元
8898
注册时间2014-05-20
22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09-12 10:03   , 来自:江苏省 移动
建议整理一下,发表在《天目村落》或《族群文化》。 ,.kha8v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8178
金币
13515
威望
624
贡献值
9149
银元
8525
注册时间2014-05-14

21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09-11 19:37   , 来自:江苏省 移动
保存这些书信,留下历史记忆,很有意思。 _3TY,l~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茅尖花红 金币 +1 2022-09-12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1939
金币
2287
威望
5
贡献值
1947
银元
1942
注册时间2017-05-28
20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09-11 14:49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电话,手机短信,微信等替代了书信。 >`A9[`$n  
6YGubH7%_  
书信。值得怀念的 DXJ`oh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8004
精华
47
金币
19567
威望
1089
贡献值
9083
银元
8793
注册时间2012-08-24

19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09-11 11:12   , 来自:江苏省 移动
引用
引用楼主一川风月于2022-09-10 22:12发表的  :友提的问题甚是深刻。启发我想到三点: '[AlhBX  
1.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  6:b! F  
2.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前香港繁华惊艳,三十年后大陆强盛崛起,这都是人民奋斗的结果。3.“勤劳、善良”,无论何时何地,最终,都有福报。 (2022-09-10 22:12)  s}w{:Hk,x8  
h2Ld[xvCu%  
三点启发。 )J2mM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8640
金币
16883
威望
265
贡献值
9163
银元
8898
注册时间2014-05-20
18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09-11 08:44   , 来自:江苏省 移动
加了括号,反而妨碍阅读。 S\:P-&dC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8640
金币
16883
威望
265
贡献值
9163
银元
8898
注册时间2014-05-20
17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09-11 08:42   , 来自:江苏省 移动
繁体字一般人都认识,那了括号,反正妨碍阅读。 Gr*r=s  
这个帖子非常好,感人的故事。 d' !]ZWe  
主人公金凤的故事,一个普通农妇的平常又少有的经历,悲欢离合,反映那段历史时期社会的现实生活。 A,JmX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躬耕溧阳 金币 +1 2022-12-13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7311
金币
16168
威望
397
贡献值
8073
银元
7676
注册时间2014-05-29
16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09-11 08:20   , 来自:江苏省 移动
金凤对娘家的贡献很大,困难时期的恩施不能忘! \y97W&AN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茅尖花红 金币 +1 2022-09-11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317
精华
1
金币
1959
威望
59
贡献值
373
银元
329
注册时间2022-06-30
15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09-10 22:34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引用
引用第5楼溧城某甲于2022-09-10 14:11发表的  : rV2WnAb[H&  
当年的手持侨汇券,让人羡慕。 -f3p U:G8  
eX?OYDDC0j  
七、八十年代汇丰银行的汇票袋和新华银行的侨汇券: Tl%`P_J)-S  
I& 2c&yO  
IshKH -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317
精华
1
金币
1959
威望
59
贡献值
373
银元
329
注册时间2022-06-30
14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09-10 22:12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引用
引用第6楼溧城某甲于2022-09-10 14:18发表的  : .?D7dyU l1  
文中的金凤为了追求全家人的美好生活,离乡背井,骨肉分离,很悲惨。幸好子女成才,结局还可以。 68NYIyTW9  
试想一下,金凤如果不去上海,人生会怎么样? |EIng0a  
9/{(%XwX  
友提的问题甚是深刻。启发我想到三点: ~,d,#)VE2q  
1.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 s28`OKC}  
2.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前香港繁华惊艳,三十年后大陆强盛崛起,这都是人民奋斗的结果。3.“勤劳、善良”,无论何时何地,最终,都有福报。 !Xh=k36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3 条评分 金币 +3
茅尖花红 金币 +1 2022-09-12 - 来自溧阳论坛APP
春岭樵夫 金币 +1 2022-09-11 - 来自溧阳论坛APP
溧城某甲 金币 +1 2022-09-11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609
金币
1240
威望
26
贡献值
649
银元
623
注册时间2016-07-07
13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09-10 22:04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这篇文章的质量挺高的 kTKq/G,Ft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溧城某甲 金币 +1 2022-09-11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317
精华
1
金币
1959
威望
59
贡献值
373
银元
329
注册时间2022-06-30
12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09-10 22:03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引用
引用第8楼hsq19901122于2022-09-10 21:06发表的  : "-_fv5jL  
金凤第一个儿子只字未提啊? )X04K~6lY  
1D16   
        是的,他也是个重要人物。没写他也觉缺完整性。可惜,我没有来得及当面采访其本人,还不认识他,也没有从其他方面了解其情况。我想,他手里也有相关的信件,他肯定也是个有故事的人。 ]e >RK'  
        不过,金凤从侧面提到过他几次。 ~+bv6qxg]\  
vesJEaw7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317
精华
1
金币
1959
威望
59
贡献值
373
银元
329
注册时间2022-06-30
11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09-10 21:48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引用
引用第10楼hsq19901122于2022-09-10 21:11发表的  : Av?2<  
在香港找的第二个丈夫和第一个丈夫是同村人,这什么缘分啊 RE}?5XHb  
,\X@~ j  
千真万确,确是缘分。五十年代前后,前班竹和沈东桥有很多人一个带一个的移居到了香港的。那个年代也讲究同乡文化的。 .udv"?!z  

关注Ta 发消息

骑士 
发帖
288
金币
716
威望
17
贡献值
311
银元
294
注册时间2015-12-24
10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09-10 21:11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ADSL
在香港找的第二个丈夫和第一个丈夫是同村人,这什么缘分啊 m.px>v-  

关注Ta 发消息

骑士 
发帖
288
金币
716
威望
17
贡献值
311
银元
294
注册时间2015-12-24
9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09-10 21:06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ADSL
金凤老奶奶也九十多喽 z?[r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1、回复广告信息一律封号 2、粗口、谩骂、攻击一律封号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