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发表于: 2021-04-16 22:26
, 来自:江苏省 移动
溧阳京剧八十年(二十七) c57b f 小桥古巷伴京韵,谭派须生王新农(5) *Pb.f 我们还是把历史的镜头移到13年前。2007年的5月初,上海长宁区文化馆马馆长亲自打电话给上海新泾社区第三居委会书记、《新泾田野京剧社》社长汪建平,在电话里,马馆长兴奋地告诉汪建平:“小汪,这几天你不要到那里去,我们决定让你参加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这个活动对你、对我们上海来说,都非常有意义!” oBUh]sR{. 原来,国务院总理即将前来上海参加2007年非洲开发银行集团理事会年会,并在开幕式上作重要讲话。会议前国务院总理将在上海市委书记的陪同下在上海考察工作。而上海长宁区的新泾镇和虹储模范小区是这次总理和书记的重要考察点。 )b9I@)C 如今,已经快十四年过去了,我在电话中采访了王新农的胞妹汪建平,她对当年和总理、书记在一起联欢的情景记忆深刻,历历在目。她说:“那是2007年5月14日,我们在约一百平米左右的长宁区虹储小区活动室与温总理和上海市委书记等领导进行了联欢,我们《新泾田野京剧社》表演了三个节目,虹储小区两个节目,有京剧、昆剧、越剧,记得当时我第一个上台演唱了传统京剧《钓金龟》选段,获得了现场一片掌声。演出结束后,总理和书记与我紧紧握手,赞扬我们演唱得真好。” px&=((Z7> 按理,汪建平自79年离开京剧团调入图书馆后,基本与京剧已经无缘了,谁知退休后,于2001年定居上海的第二年,偶然的一次社区活动,一亮嗓一亮相,其一招一式一下子惊呆了街道、社区和长宁区的京剧票友们,一传十、十传百,各路媒体尤其是大上海的电视台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文艺节目、百姓舞台、京剧专场、各大戏院、著名京剧工作室等等,经常邀她登舞台,她也成了京剧票友和观众们非常熟悉的知名人物。她组建、领导、指导的《上海新泾田野京剧社》更是大放异彩,经常参加上海市的重要演出,如国际艺术节、世博会、残奥会以及社会各行业社区等演出活动。甚至她和八位上海、苏州的京剧票友,代表上海赴北京进行了专场演出,受到了原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张百发的亲切接见和宴请。 ucFw,sB1 许多业内人士都知道,京剧虽然形成在北京,但后来的京剧市场,其上海并不亚于北京。许多京剧名人都在上海出科。尤其到了民国,上海几乎成了京剧各个流派展示的大舞台。这就是人们经常说到的上海、北京两大京剧顶级圈子。08年,汪建平认识了上海票界的领军人物周炯儿,他在上海的京剧界很有威望,他搞的活动都是高、大、上,认识他以后,汪建平参加了许多高档次、高精尖的活动,大大拓宽和提高了她在京艺方面视野,也有机会与京剧界的名人、大腕切磋技艺。如2016年上海电视台《精彩老朋友》重阳节特别节目,他和上海京剧院关栋天演唱的《军民鱼水情》,2018年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的《打龙袍》,在上海东方电视台演唱的《血债要用血来偿》、与剧文林等演出的《奇袭白虎团》等等,仅上海电视台的《百姓戏台》,她就上了六次,她还在叶惠贤主持的上海娱乐频道《精彩老朋友》,参加了月赛、半年赛、年终赛、决赛、一路闯关夺将,最后冲进了总决赛!因为3频道《精彩老朋友》非常受上海人特别是中老年人的喜欢,小区里的人都认识了她,走在大街上或在超市购物时,有人认出了她,向她惊呼:“阿姨,侬唱得太好啦!” "=`~iXT{e 这样,王新农的胞妹汪建平就成了大上海的名票,兄妹两人都在为中国的京剧事业继续贡献着力量、发挥着余热。新农在本世纪初就退休了,但他依然酷爱着自己的艺术,在社会上做着京戏艺术的普及和教学工作,他深入到南京市的老年大学义务教学,受聘担任高校校外艺术顾问,连续十多年指导南京师范大学的大学生戏剧社团“光裕社”,还在南京晓庄学院和社区开设京戏艺术普及讲座。省京剧院两次去台湾演出,他演出了《群.借.华》《武家坡》,与上海的麒派名家陈少云合演了《三娘教子》《四进士》《龙凤呈祥》。2002年,他的艺术成就被《中国戏剧家大辞典名人录》收录。 x[m'FsR4 T^.{9F]*S $wXih#7 fle0c^ = u@"o
[e': ty;o&w$ 总理和书记在长宁区新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Vv\
= v =+k"gm6 u-/3(dKt /Y ^7Rl c20|Cx2m :A$wX$H01 >
#i $Tw 8c?8X=|D7 Alh?0 Fk3) &
3I7]Wm sRil>6QR bG1 ofsU d:$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