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发表于: 2021-02-26 15:52
, 来自:江苏省 移动
(十四)忙中出错不应该 政委出面息事态 WVhQ?2@ } 五十年前的溧阳县京剧团这批人,毕竟都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精心挑选进去的,专业特长本身就得具备过硬的基本功和必要的条件。而政治条件把关也非常严格,在那个年代,恨不得个人的家庭成分要查三代。所以,那时的京剧团几乎是半军事化的一个团队,不管在当年的剧团领导王伟卿、方炳高、周和生、钱凤珍手里,还是在陈光浩、黄沙坤、周 敏、赵塾津等领导手里,这一时期的溧阳京剧团绝对是政治第一位的团队,来不得半点的马虎。 {dh,sbl 打开溧阳京剧团1971年到1973年的工作案卷,这三年的成果和业绩跃然纸上。除1971年排练上演了大型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外,1972年厉兵秣马再接再厉排练上演了大型现代京剧《平原作战》《海港》,到了1973年,全团又群策群力高标准严要求排演了大型现代京剧《杜鹃山》《八一风暴》,三年共排练上演了六部现代京剧大戏,可见,当年的这些“溧京人”工作之努力、成效之显著、劳苦之功高,几乎可以夸大地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更何况,剧团还要完成繁忙而艰巨的演出任务,不但要忙于大众剧场的演出,还要完成本县40个乡镇的演出,更要到周边县市巡回演出。自然,忙中出错,也许真的在所难免了。下面这几个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1971年到1973年繁忙的溧阳京剧团,这些事件假如发生在今天,则是家常便饭,小事一桩,最多莞尔一笑,完全不必理会。可是这在当年的非常时期,搞不好可得掉脑袋的大事呀! jkta]#O 一、太阳事件。1970年12月,刚刚恢复成立的溧阳县京剧团在戴埠剧场排练《智取威虎山》,要说当年这天也真的冷,地面冻得“实咯咯”,屋檐口的冰凌挂得一排排,这零下十多度的严寒,把排练的演员们冻得缩脚缩手。这些演员大部分都是苦出身,家里条件差,身上穿着很单薄,有的冻得嗷嗷叫,乘排演的间隙,他们来到外面的院子里晒太阳。那天,排练《智取威虎山》的技导是薛某龙,是现场排练的总负责。却说这位薛导才艺满腹,工作认真负责,非常受大家尊敬。但前奏音乐响起时,这位薛导还没看到演员上台,他到后台找了个遍,没找到人,来到院子里,发现演员都在这里晒太阳,这位从来不发火的薛导发怒了,眼珠子瞪得鸡蛋大,嘴里气得一句话也讲不出。他也知道天冷,这些团员受不了,出来晒太阳。但当时排练和演出是压倒一切的任务,是剧团一切工作的首位!此刻,他看着晒太阳纷纷从凳子上爬起来的演员说:这个太阳,这个太阳,真不是个东西!有道是“一语既出驷马难追”,薛导的这句话在当时的环境下,固然掀起了轩然大波!骂红太阳还了得,不要命啦?当时这位薛导已经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吓得蹲在剧场的角落不做声,脸色灰白。各位看客,这个“太阳事件”就此搁笔,因为过来人都知道这句话引伸下去,在当年来说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大事,这件污蔑太阳谩骂太阳的话,很快报告到县里,最后的报告和材料送到握有实权但又爱才如命的阎连经政委处,但事情在阎政委手里并没有处理,而是作为工作中的民间语调,没有攻击伟人的故意和目的。之后一切都烟消云散,最后,胆小怕事的薛导还是怕今后“秋后算账”,悄悄地离开了原单位。 LwxJ:Kz. 二、天幕事件。1971年,溧阳京剧团巡回演出到了宜兴张渚,在张渚剧场演出大型现代京剧《沙家浜》。晚上,当地党政军和各界人士济济一堂,观看溧阳京剧团《沙家浜》的上乘演出。但演到第五场快要结束时,当“暴风雨来了”震撼全场的声音响起时,顿时,全场的观众眼睛立刻注视舞台全境式的天幕。因为,按正常的严格程序,舞台天幕(背景)立刻会出现暴风骤雨的背景图案,可是,瞬间,观众看到的却是毛主席的图案,全场一片哗然。此时此刻,溧阳带队的某领导几乎吓得趴在地上,嘴里哆嗦着说不出话来。此刻在操作间,负责灯光的邓某飞吓得脸也白了,他把天幕1号和2号的按钮搞错了,1号按钮天幕是毛主席,2号按钮天幕是暴风雨。说时迟那时快,吓得快要昏死过去的邓某飞用最后的力气重新按下了2,舞台背景上才出现了暴风雨的天幕。邓某飞,这位土生土长的老实巴交的金坛人,把京戏看作他一生唯一的追求,如今出现了如此重大事故,他吓萎了!至亲好友来劝慰他,说你是无意的,最多坐十年牢。也有的开导他,掉个脑袋碗大个疤,要想开点!但如此重大的政治事件报到阎政委那里,经他深入调查走访,确认这是工作失误,不是政治失误,让其本人在单位内部做个检讨就行,告诫剧团领导千万不要无限上纲上线。 Otx>S' 5 三、文字事件。1973年5月,这时全国性的批林批孔运动正在深入开展,作为溧阳宣传系统最大窗口之一的溧阳京剧团,自然是一马当先跑在了前面。一个阶段下来,上级领导要剧团领导写一份运动进展的汇报材料,不会捉笔的剧团领导自然想到了张某明,这个张某明当年是拉大提琴的,琴艺精湛人品好,工作热情,尤其是字写得漂亮,文章写得好,是团里有名的一支笔!自然,这份批林批孔汇报材料经张某明的润笔,剧团领导看了非常满意,得意洋洋地送到了上级部门。谁知过了几天,出大事了,文章中有一句话:“衷心祝愿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这句话本身没问题,但捉笔者把第一个字“衷”字写成了“哀”字,写成了“哀心祝愿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这还了得,当年正是运动风口,不死也要剥层皮的呀!经过工作组内查外调,很快拿出了处理意见报到了军管会。阎政委一看,问题严重,亲自下来调查情况,当一切都搞清楚了以后,这位领导亲自召集县宣传组的同志和剧团领导,谈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最后这件反革命文字案最终以重大笔误而了结,没有做任何处理。 0Zp5y@V8 US3)+6 &0\:MJc K3`!
0( l4.ql1BX@y MRK=\qjD
upk+L^ 早年京剧团成员,李双虎(左一)孙琪(中上),胡忠平(中下,离世)许正明(右一离世) g6aqsa Z2`M8xEiH *?~"Jw 早年京剧团成员,左起李田新,蒋建平,张雪春 i+in?!@G: !Q_Wbu\U G`jvy@ b_6cK#
相关链接: Eu~1t& 4 溧阳京剧八十年(一)引子 lMh>eX 溧阳京剧八十年(二)五十周年搞庆典,山庄聚会话沧桑 1a
V32oK 溧阳京剧八十年 (三)民间剧团燃星火 庆平戏院迎慧生 \`["IkSg7 溧阳京剧八十年 (四)五十年代是亮点 名人荟萃在溧阳 u-s*k*VHoc 溧阳京剧八十年(五)样板京戏占天下,小京班子登大堂 'J-a2oiM( 溧阳京剧八十年(六)克非司令爱京剧,日夜排练《沙家浜》 B(vCi^ 溧阳京剧八十年(七)京夹锡变京剧团 姚家巷是诞生地 @t1pB]O: 溧阳京剧八十年(八)阎政委呕心沥血 京剧团人才荟萃 rNo/H<J%+j 溧阳京剧八十年(九)前辈票友京腔浓,后辈学艺勤努力 Zi7cp6~7 溧阳京剧八十年(十)一则戏讯话春秋 梨园风情留人间 G4P*U3
&p 溧阳京剧八十年(十一)乔迁过后换天地 重振旗鼓迎新貌 ZzTkEz >
溧阳京剧八十年(十二)首台京剧样板戏,A角担当沈杏金 zh0T3U0D 溧阳京剧八十年(十三)剧团当初两台戏 巡回演出震江南 U1Fo #L 溧阳京剧八十年(十五)重返故地忆往夕 特大趣事笑痛肚 >i >|] 溧阳京剧八十年(十六)下乡宣传是己任,上沛演出遇地震 RSbq<f>BFo 溧阳京剧八十年(十七)下乡演出遇地痞,奋起反抗凯旋归 |<,0
*2 溧阳京剧八十年(十八)昔日武功是玉樑 今日欧洲挑大梁 ti6X=@ P: 溧阳京剧八十年(十九)古老小巷出才女,旦行青衣唱主角 (n:A`] 溧阳京剧八十年(二十)途中救火如救场 演出救场似救火 X
Nfl 溧阳京剧八十年(二十一)振兴京剧靠人才 不拘一格降贤能 lF.kAEC 溧阳京剧八十年(二十二) 文武精英纷至来 溧京声誉扬苏南 42tZBz& 溧阳京剧八十年(二十三)小桥古巷伴京韵,谭派须生王新农(1) vqQ)Pu?T 溧阳京剧八十年(二十四)小桥古巷伴京韵,谭派须生王新农(2) r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