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发表于: 2025-06-20 20:46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我在上海海伦路新建路的浦江名邸短住过两年,期间(2011~2012年)我散步到了附近一条幽静的小马路,抬头一看路名,居然是久闻大名的上海溧阳路!于是欣然、又敬畏地漫步此路。“欣然”是因为13岁时听闻老溧阳和我讲述过溧阳路路名保卫战的故事,而我在二十多年后终于踏上了这条路;“敬畏”是因为这条路充满了历史厚重感,此路不长,却有很多名人故居,尤其是文化巨匠等人的故居,我踱步于此,一路梧桐疏影,虽然是大都市的白天,四周非常静谧,红砖青瓦的老洋房带着标志性的loft窗,拱券式走廊,老木百叶窗,让我仿佛穿越到了民国,迎面走来了鲁迅和郭沫若。突然,一辆停在路边的宝马z4,又把我拉回到了现代。 8&<C.nKP _Y
@vO vFm8 T58 7 yXP+$oox9 溧阳人流传的关于溧阳路保卫战的故事,我还记得故事粗略的框架。溧阳路,原名狄思威路,从旧名看就知道是列强的租界。但我一直纳闷,看名字像是美国的租界区,但当年的虹口不是属于日租界嘛,为啥倭寇的势力范围里的道路要用西洋人的名字来命名?懂得人可以为我解答一下。1943年狄思威路更名为“溧阳路”,但是上海的浙江人势力很大,觉得小小溧阳可欺,就拆了路牌,准备改成浙江的地名。附近的溧阳老乡很多,也不知道是哪个溧阳人起头的,反正是一呼百应,从脚夫到外滩的挑夫到工地的农民工,大家操起锄头钉耙扁担竹杠冲过去,摆出一副玩命的态度砸了浙江人挂的路牌,谁拦就扁谁。浙江人本来就理亏,官家也就没再多管,溧阳人又很凶,于是溧阳路路牌重新挂了上去,这就是我听过的溧阳人保路之战的故事,是由我初一的历史老师在课堂上口诉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