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追忆溧阳繁昌圩沈氏中医世家 --]

论坛入口 -> 百姓生活 -> 追忆溧阳繁昌圩沈氏中医世家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溧阳沈家人 2022-02-10 14:42

追忆溧阳繁昌圩沈氏中医世家

追忆溧阳繁昌圩沈氏中医世家
obw:@i#  
    2021年11月,曾在溧阳生活学习过的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伟先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喜讯一出,获得各方关注。肖伟院士和团队研制生产的中医新药“银翘清热片”主要用于外感风热型普通感冒的治疗,该药是自2020年7月1日新的中药注册分类实施以来,首个获批上市的中药新药,在医药行业和资本市场引起了轰动,也为寻常百姓带来了新的“福音”。
    寻根溯源,银翘清热片的研制问世与溧阳繁昌圩沈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牵出了一段沈氏中医世家的精彩故事、光荣图景。据了解,银翘清热片的处方是由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教授,根据我国经典中医古籍《温热经解》中的著名方剂银翘败毒汤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来,后由肖伟院士团队运用先进技术研制生产出中药新药银翘清热片,而《温热经解》的作者正是我国中医史上温病学派代表人物、清末名医沈汉卿。
    据溧阳民间收藏家邹文先生所述,在“孔夫子旧书网”中文古旧书交易平台上,有2本待售中医古籍是溧阳沈氏所著,分别是《温热经解》和《喉科集腋》。
    从网上搜索得知:民国时期,寓居津门、擅治温病的江苏沈汉卿、沈肖卿父子,在天津大费家胡同开办和济医院,悬壶济世、造福于民。沈汉卿曾在医药期刊中发文,就问诊、色诊、脉诊、闻法、六气分配六脉豫诊时疫表等中医诊法理论予以研究探讨,著有《温热经解》《伤寒问答》等医学著作。在《温热经解》一书中,自序曰:“尝阅《温病条辨》与《温热经纬》,而知轩岐长沙之书,无人研究”,有感于当时医家专事医药,不求经旨,遂“改良古注,阐发病源,而作是书也。书既成,适山西督军阎(阎锡山)提倡医学,署中设立中医改进研究会,登报征稿,代印分送山西诸医士。惜石印走板,字迹多讹,是非重刊不可。”于是令子沈肖卿雠校更正,募资由天津华新印刷局重新排印出版。此书1936年被裘庆元收入《珍本医书集成》。
    沈肖卿字懋官,曾在京津两地业医,与津门医家陈泽东友善。1934年6月陈泽东会同同道医学纯正者,组织刊物,以之作为岐黄护法之器械,定名为《国医正言》。夙有爱国之心的沈肖卿积极拥护,与周和甫、许从周、张少仙等医家共同支持《国医正言》的编辑出版工作。
    查阅溧阳《沈氏宗谱》,沈麟是溧阳繁昌圩支二十四世孙,原名鹏、号汉卿,清咸丰甲寅年生(1854年),附贡生浙江候补县主簿、五品衔候选知县,室同邑彭氏,有二子,懋宗、懋官。懋官,字景仲,光绪乙酉年生,直隶高等学堂毕业考取优等第十六名,室同邑洪氏。
    溧阳繁昌圩沈氏自明洪武19年(1386年)开基,一直十分重视对族中子弟的教育培养,至清康熙乾隆盛世年间,已是枝繁叶茂、人才辈出、名闻乡里,多人考中秀才、举人,为官、从医者甚多。从族谱人物检索中发现,家塾教育中专门设置了中医术课程,多人的简历或传记中有善于医术的描述,“仰承家传”、“精于岐黄之术”,并以此为生计。其中二十世孙沈涟(1753-1830)是位望重博学之士,“学精俞岐后求治者日繁”,曾入“太学”,是溧阳沈氏参与《嘉庆溧阳县志》编修的唯一代表,曾组织开展家塾教育和续修族谱,他的孙子,二十二世孙敬之,更是颇有成就。
    沈敬之,又名锡朋、字慎甫、号砚香,嘉庆己卯生,光绪壬辰卒(1819-1892),光绪己卯恩副贡、己丑恩科举人。他年少颖悟、秉性刚直,被族中贤者寄予厚望。然时运不济,屡试不中,可谓“一世老童生”;命运坎坷,同治壬戌年(1862年)“粤匪”来袭,繁昌圩族里组织精壮力量反抗,死伤数十人,敬之父母兄嫂同时罹难,此时的敬之也许正好在外或已外逃,侥幸生存,避难江北,颠沛流离,行医为生,社会安定之后携家返乡,年老之时才中举人,在乡短暂为小吏,也许是青年时所受苦难太多,导致性格孤僻,难以与上司相处,被迫离职,在东门沈氏总祠“继畅堂”开堂设馆十多年,好在医术精湛,上门求医者甚多。曾在家塾为族中子弟授业,为患者问诊,对家族和乡里颇有贡献,在族谱中留有较大篇幅的个人传记记载。
    关于《喉科集腋》,书中记载,清中后期,镇扬一带白喉病广泛流行,病死率较高,溧阳名医沈青芝运用多种疗法,总结出一整套治疗处方,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江苏候补道台方燕昭与其交往颇深,非常钦佩他的医术和为人,故帮助他收集整理各家处方编辑成册,于光绪辛巳(1881)年亲自作序,分发各处,泽被黎民百姓;沈青芝于1890年将其命名为《喉科集腋》刊印出版,自序:“光绪庚寅(1890)仲冬濑江后学沈青芝谨识于广陵橘井山房”。《江苏历代医人志》记载,“沈青芝、清、溧阳人,著《喉科集腋》(1890)二卷,存”。1982年国家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许多医学院把它作为辅助教材。
    对照沈敬之与沈青芝的姓名、籍贯、年龄、经历等等,此二人很可能为同一人。有以下原因可以印证:一是名字谐音;二是年龄对应、经历交集,沈敬之1862年时已避难于江北,行医为生,沈青芝1870年前已从医于宝应、广陵、邗江一带,1881年编印专业处方, 在此基础上,于1890年出版《喉科集腋》;三是籍贯相同,溧阳沈氏在康熙年间就已经会修了大同谱,各村各支形成了完备的谱系,溧阳境内沈氏均纳入其中,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又有沈氏移民从河南信阳、苏北、苏州、江阴等地迁徙来溧定居,形成村落,这些后来者在1890年时使用“濑江后学”称谓可能性很小,而沈青芝自称“濑江后学”,“自幼精习岐黄数十年”,其祖上应该是老溧阳了,而非近代移民。溧阳《沈氏宗谱》其他支谱中也没有沈青芝的信息记录,唯繁昌圩支沈敬之与沈青芝的信息相似;古时凡有功名的人,往往有多个名、字、号,“敬之”与“青芝”谐音,为同一人使用的名号的可能性更大。据此分析,沈敬之与沈青芝应为同一人。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百多年来,我国经历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历史阶段,国家由乱而治,走向繁荣,在此过程中个人命运、家族命运同样经历了大起大落。
    如今的繁昌圩村是一个静谧而美丽的江南村庄,这里人丁兴旺、人杰地灵、生活和美,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在社会变迁中,繁昌圩中医世家未能在本村赓续传承,沈敬之的后裔中的一支依然生活在村上,但已经是普通村民;沈汉卿的后裔失联数十年甚至百年,本村族人对他们已经没有印象,只能从家谱中、网络资料的只言片语中寻找他们的些许信息,他们或许生活在北京、天津,或者去了香港、台湾、海外,或许他们也忘记了祖籍所在,然而无论如何,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今天的繁昌圩后裔仍然盼望他们有一天能回归故里、重温祖辈的光荣印迹。
#|lVQ@=  

茅尖花红 2022-02-10 16:22
文章写得不错,点个赞!

纷纭少妇 2022-02-10 20:47
溧阳出人才

jsli212 2022-02-10 21:08
繁昌圩人来点个赞

东园舍人 2022-02-10 21:51
对繁昌圩比较熟悉,该村以沈氏为主。第一获悉沈氏宗谱中记载的清代著名儒医沈青芝!

老电影人 2022-02-10 22:25
为他点赞

如来巴掌 2022-02-10 22:51
中医是有意无意的骗子。这种感冒药还引起哄动,还做院士,只能说是中国的悲哀

溧阳沈家人 2022-02-11 08:26
谢谢了!

社渚一哥 2022-02-11 09:14
院士含水量越来越高了!

迎春 2022-02-11 09:26
九几年我们村上一个靠九十岁的隔壁老邻居告诉我,说我祖上当年扎银针很厉害,特别是扎靠心脏那里的一个穴 救过好多人,每次请去城几个主位有他一席之地,传下一本专门扎银针的医书让我败家爷爷不小心家里失火烧了,当年医院招他去上班他不肯,让他去水利局上班也不肯,最后他要了个圩长加村长,隔壁老人说完气的我一口老血上升。

沈立行 2022-02-11 11:10
承先启后;光大沈氏!           

蜡笔没有新 2022-02-11 11:49
引用
引用楼主迎春于2022-02-11 09:26发表的  :九几年我们村上一个靠九十岁的隔壁老邻居告诉我,说我祖上当年扎银针很厉害,特别是扎靠心脏那里的一个穴 救过好多人,每次请去城几个主位有他一席之地,传下一本专门扎银针的医书让我败家爷爷不小心家里失火烧了,当年医院招他去上班他不肯,让他去水利局上班也不肯,最后他要了 .. (2022-02-11 09:26)  :qp"Ao{M  
| <*(`\ 'w  
你再去问问你爸爸,这本书是不是从人家里借走,一直没还过来。

迎春 2022-02-11 12:29
引用
引用楼主蜡笔没有新于2022-02-11 11:49发表的  :你再去问问你爸爸,这本书是不是从人家里借走,一直没还过来。 (2022-02-11 11:49)   'Q>z**  
YG~ o  
老人说了后我真的问过我爸爸,他说失火时候是五几年,那时候他也小的也只听过家里专下的医书烧了,所以说我爷爷是败家子,本来最不济他也能医院上班,我们这支算个医学世家了,现在到好世代为农

wsyywpsl 2022-02-11 13:50
中医难,没有师傅带更难,要学各种技能不说,最主要的还要累积各种疾病的治疗经验,集大成者的中医基本都上年纪了。传承断代更要命,让中医基本就沦为了传说。

躬耕溧阳 2022-02-11 16:13
中医是文化传承,西医是科学技术。

躬耕溧阳 2022-02-11 16:16
民国时期,曾经有中西医之争,没有结果,永远不会有结果,看各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吧!

溧阳沈家人 2022-02-14 10:41
工程院注重实用

平陵一哥 2022-02-14 10:51
引用
引用第14楼躬耕溧阳于2022-02-11 16:13发表的  : )ko{S[ gG  
中医是文化传承,西医是科学技术。 TDFO9%2c  
W0MnGzZ  
有道理 %7>AcTN~  

溧阳老海 2022-02-26 19:00
为他点赞

溧阳老海 2022-02-26 20:00
中医是文化传承,西医是科学技术。

溧阳马卡龙 2022-03-23 16:13
我为万昌圩人点赞

依然是蓝天 2022-03-31 14:40
文采不错哦

昂立1号 2022-04-03 13:01
        西方国家在努力研究新药,新医疗器械,已经进入到第三代,第四代。印度在拼命仿制,反观我国,中医近百年来对世界的贡献有多少?!为此,中科院院士何作庥坦言:现在县级以上医院的医疗器械90%都要进口,而且今后的维护、配件都要原厂方的提供,照这样下去,中国的医疗早晚要给外国资本控制!

天目深瞳 2022-04-13 22:52
六楼那位也是个汉子,对中医出口就喷,也太轻率了吧! >=~Fo)V!(V  
中医的衰败原因各种各样,主要是工业化时代的冲击,连中科院院士也加入反对中医的行列。官方的打压最厉害的就是“非法行医”这顶帽子,中医难以存活,还有土壤空气水污染,使中药疗效大不如前,也是致命一击。在西医大行其道的时代,对中医药肆意打击,就是居心叵测,有利益成份在其中。王东岳教授说:中医在氏族社会就存在,它是中国农业文明长期积累的经验集成。西医是科学技术,中医是经验积累。是两种信仰,各行其道,都是治病救人。出手打压就不是正派人所为!

溧阳沈家人 2022-04-14 13:39
《西江月 题溧阳三塔寺》   )'!ml  
       【宋】张孝祥   mvTyx7 h=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e?;vA&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G?1x+H;o5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S -6"f /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_K x={  
PG6L]o^  
   吊于湖墓在秣陵   7mn,{2  
       【宋】沈端节   #5-A&  
晚出白门下,疲马踏秋色。   Xvu)  
钟山度苍翠,慰我远游客。   P 0Efh?oZ  
暮投清泉寺,花草献幽寂。   6c2ThtL  
长廊静无人,落日照西壁。   n4WS V  
平生张于湖,万里去一息。   YO(:32S  
翻然九州外,汗漫跨鲸脊。   p584)"[*t  
乾坤能几时,安用较颜跖。   nR o=J5tY  
文章失津梁,所念斯道卮。   X"k^89y$  
夜阑耿不寐,搔首赋萧索。   'G l;Ir^  
怀人感西风,翁仲守孤陌。   <+\k&W&Y|y  
~TG39*m  
a*6wSAA )  
      沈端节   R5K-KSvW  
       丁欣   u%=bHg  
宦海寄浮生,浮于芜湖、浮于衡岳,浮于濑水,每吩咐、三千多里飘潇风雨,在前头,替人愁,替人恨;   mNx,L+ 3  
锦肠生秀句,秀向月窟,秀向花庵,秀向草堂,只安排、五十馀篇零落词章,教后世,识得凤,识得麟。  

管见针砭 2022-04-14 14:10
繁昌圩优秀的沈家人,可不止中医这一种行当! MOP]\ypn  
敢问沈先生,张孝祥跟沈家是什么关系?

昂立1号 2022-04-16 11:35
引用
引用第23楼天目深瞳于2022-04-13 22:52发表的  : s?^,iQ+tp  
六楼那位也是个汉子,对中医出口就喷,也太轻率了吧! 7szls71/=  
中医的衰败原因各种各样,主要是工业化时代的冲击,连中科院院士也加入反对中医的行列。官方的打压最厉害的就是“非法行医”这顶帽子,中医难以存活,还有土壤空气水污染,使中药疗效大不如前,也是致命一击。在西医大行其道的时代,对中医药肆意打击,就是居心叵测,有利益成份在其中。王东岳教授说:中医在氏族社会就存在,它是中国农业文明长期积累的经验集成。西医是科学技术,中医是经验积累。是两种信仰,各行其道,都是治病救人。出手打压就不是正派人所为! 0NQ7#A  
:%/\1$3P  
       中医衰败的原因主要是:并没有从健康层面提高中国人的寿命!千百年来,在没有抗生素发明以前,我们即便拥有中医,平均寿命也只有35岁左右,这和世界上其他没有中医加持的地方寿命差不多,您说那中医的功劳是什么呢?! z}> 4,d  
   中医不是主流医学,全世界每年都投入数不清财力和科技人才来保证现代主流医学发展。反观我们中医,无非就是发掘、弘扬那些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中医的开山鼻祖《黄帝内经》成书于秦汉时期,没有那个老中医敢口出狂言说他能超过黄帝内经!换句话讲:用一千年前秦汉时期的古方来医现在的病,小毛小病还行,倘若遇到重症、急症效果可想而知。 +P [88!  
   中医缺乏科学性,不能与时俱进。《黄帝内经》建立在虚无缥缈的阴阳五行基础上,经络、穴位、、、更是笑话,更要命的是,不论过去还是现在,中医就夹杂着医、巫不分,各色各样的神汉巫婆,妖言惑众,骗财骗色成了压垮中医的最后一根稻草,鲁迅先生就怒斥:但凡中医都是有意无意的骗子!


查看完整版本: [-- 追忆溧阳繁昌圩沈氏中医世家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5 Code ©2003-2011 phpwind
Time 0.216808 second(s),query:3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