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竹箦桥畔永远的官墩村(六) --]

论坛入口 -> 百姓生活 -> 竹箦桥畔永远的官墩村(六)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平陵一哥 2019-09-22 15:55

竹箦桥畔永远的官墩村(六)

    我从本月15日开始撰写《竹箦桥畔永远的官墩村》后,至今已近10天,按我事先拟定的提纲,如今已经写到了第六个章节。在此期间,我又去了一趟官墩村,在原官墩村老人的陪同下,在官墩村原址上悠转,企图再发现点什么。其实,当年修建吕村水库,土技术员说的水库大坝一建成,官墩村会汪洋一片。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没有发生,事后,此处只留下一个夷为平地且荒芜破烂的永远留在人们记忆里的官墩村,这个与溧阳沙张村和溧阳境内其它历史名村齐名的古村落早已一去不复返! F4Zn5&.)  
    凡事都应该有个“缘头”,因为我写这篇连续帖是从有名的新四军“竹箦桥会议(史称官墩会议)”开始的,因此,我也应该围绕这个主题而展开。在我手上的资料中,溧阳地区在八年抗战中也和“抗金年代”、“长毛运动”期间一样,实属兵家必争之地。溧阳之所以有2000多年的文化历史,其地域优势、人文优势盖在其中。就拿八年抗战来说,南京沦陷前,作为民国的首都,大批官员纷纷逃难到溧阳,连民国政府省党部也搬到了溧阳,各路抗战精英都汇集到溧阳,溧阳顿时成为敌后抗战的最前沿。而那时叶挺项英领导的新四军在领会中央意图方面毕竟满了半拍,那有陈毅元帅哪样的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在新四军刚刚成立之初,他就带了自己的队伍来到了溧阳。史料显示:自1938年初新四军各部组建之后,立即开赴敌后作战,苏南是新四军首要指向的战略方向。苏南地处大江河湖交错的平原丘陵地区,南京失陷之后,苏南成为日军重要的兵源、武器、粮弹及后勤补给基地和中转基地。新四军东进苏南,创建茅山根据地,而后北渡长江,向苏中发展;黄桥决战后,在大江南北形成南北呼应之态势;其后在日伪顽复杂形势的条件下,坚持苏南斗争,在中共中央重建江南大营的指示下,建立苏浙军区,取得天目山反顽作战的胜利,完成新四军从游击战到运动战的初步转变;进而为以后的华东解放战争奠定了胜利的军事基础。 ><;Q@u5~  
    那是一个细雨绵绵的下午,我来到了竹箦官墩村设在荷花静园的谢家祠堂旧址,在此必须说明,现在设在竹箦荷花静园内的新四军“竹箦会议旧址”仅仅是象征性的,据现在健在的原官墩村99岁的方洪生老大爷,87岁的官墩村“活档案”谢永盛老师告诉我,延绵数百年的官墩村谢家祠堂不是现在有名气,从明朝起就非常有名气,当然也不是抗战初期新四军在这里开了会,陈毅在这里差一点被抓等等有了名气,而是她的建筑之雄伟,在方圆百里无人与之匹敌。从官墩村两位老寿星的讲述中,我初步知道了当年新四军决定留在溧阳、打开创建苏南抗日根据地的根本所在和良苦用心。可以说没有新四军的官墩会议,就没有新四军在苏南的大发展,就没有后来的江北部队和苏浙军区,更没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23军等王牌部队。 .~3kGf":  
    说实话,我永远不会忘记官墩村99岁的方洪生大爷和87岁的谢永盛老师对谢家祠堂的追忆和详细讲述。原官墩村上的谢家祠堂在官墩村的西南角,它是有五间三进组成的大院落。里面的建筑非常宏伟,偌大的石墩柱子粗壮高大,房梁屋檐雕刻精美,天井内的大树两个人也抱不开。可惜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祠堂开始逐渐被冷落,它被孤零零地遗弃在人们的视线外,过去原有的祭祀、吃公堂等等都已不在。1956年初,当地的卫星农场建设,缺建筑材料,激进的领导第一个想到了谢家祠堂,带来一大帮人在谢家祠堂整整疯狂了一个礼拜,拆掉了祠堂的第一进,据说卫星农场拆谢家祠堂第一进时,还从大梁的高处摔死了一个人。拆除了第一进,可能让其他人尝到了甜头,没多久,大约是1957年的六七月份,建设中的竹箦中学看到了谢家祠堂的油水,没几天,浩浩荡荡的拆房大军开进了官墩村的谢家祠堂,拆下来的大木柱和房梁每根都有几十个人抬着才能运走,可见材料之巨。谢家祠堂最后消失是在1959年,这是谢家祠堂的最后一进,也就是陈毅主持召开的“竹箦桥会议”的会场所在地,距该会议召开的20年后,在一片排山倒海式的“嗨哟嗨哟”声中,谢家第三进祠堂轰然倒塌。时隔整整六十年后的今天,87岁的谢永盛老师眼里含着晶莹的泪花对我说,谢家祠堂第三进是陶庄小学拆去的,具体由谢某金经手,谢后来成为该校的老师。 4j> fI)FUW  
h#i\iK&A  
'b^l'KN:S  
[attachment=2307255] b"``D ?  
[,=d7*b(l  
_%Bz,C8  
>$\Bu]{1  
  
相关链接: }g`Gh|C  
竹箦桥畔永远的官墩村(一)   Bv $UFTz  
竹箦桥畔永远的官墩村(二) ?"6Ov ]  
竹箦桥畔永远的官墩村(三) BQ#3QL't  
竹箦桥畔永远的官墩村(四) y&"!m }  
竹箦桥畔永远的官墩村(五) !X|k"km"  
竹箦桥畔永远的官墩村(七) mwh{"FL(  
竹箦桥畔永远的官墩村(八) %Rp8{.t7  
竹箦桥畔永远的官墩村(九) @F>F#-2  
竹箦桥畔永远的官墩村(十) \m4T3fy  

为爱加油 2019-09-22 16:38
一个古村的消失

东园舍人 2019-09-22 16:50
祠堂在解放后有的成为学校,也有的改成粮库。洙汤村缪氏宗祠三进,每进五间,除后进改为大礼堂外,其他两进都改建成小学的教室。而吕氏宗祠则改成国家粮库。解放后祠堂能保存完好的几乎没有了。但马垫周氏宗祠却保存下来了。水西筹建江南指挥部,原李氏宗祠已拆了,只得把马垫的周家祠堂拆了运到水西重建李家祠堂。这个故事恐怕很少有人知道。

天目深瞳 2019-09-22 17:26
唉――!一声沉重的叹息,谢家祠堂是被时代洪流拆毁的,命运之惨不可避免。保护文物,传统文化是两千年以后的事,革命年代讲的是摧枯拉朽,席卷大地。 J~KX|QY.S  
|uI?ySF  
楼主的文章只能让人惋惜和无奈。希望谢家有杰出子孙和当地政府能恢复谢家祠堂的模样,重振雄风!读了文章之后不明白,谢家祠堂拆毁了,官墩村为什么不存在了?什么厄运?还有下文的吧?

天目深瞳 2019-09-22 17:35
引用
引用楼主东园舍人于2019-09-22 16:50发表的  :祠堂在解放后有的成为学校,也有的改成粮库。洙汤村缪氏宗祠三进,每进五间,除后进改为大礼堂外,其他两进都改建成小学的教室。而吕氏宗祠则改成国家粮库。解放后祠堂能保存完好的几乎没有了。但马垫周氏宗祠却保存下来了。水西筹建江南指挥部,原李氏宗祠已拆了,只得把马垫的周 .. (2019-09-22 16:50)  thc <xxRP  
=dZHYO^Cv  
读了老师的解说,明白了,祠堂是宗族社会的象征,也是举办公共事务的重要场所。祠堂充作公用也是大势所趋,尤其是著名的十年,难以逃脱。那时的基层干部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平陵一哥 2019-09-22 18:50
引用
引用第4楼天目深瞳于2019-09-22 17:35发表的  : ~t9tnLc$  
C|pdv  
读了老师的解说,明白了,祠堂是宗族社会的象征,也是举办公共事务的重要场所。祠堂充作公用也是大势所趋,尤其是著名的十年,难以逃脱。那时的基层干部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P3$Q&^?  
q9Y9w(  
^nbnbU4'  

随风潜夜 2019-09-22 20:10
1pgU}sR k  
还有一座古村,茶亭的古县村,历经孙吴、两晋、宋齐梁陈、隋一共395年的永平/永世县城所在地,今年也被彻底拆除荡平了。 Xg;}R:g '  
满目残垣断壁,石板路、石井栏这些统统没有了。 T7hcnF$  
论坛旧文—— 5Ou`z5S\k  
古县村的古井和老街/2016 woK&q7Vn  
古县——老村纪事之十四/2012

随风潜夜 2019-09-22 20:25
不论是一哥主帖里的谢家祠,还是水西的李家祠,都是50年代后期被拆掉的。那是社会制度换档之后,大跃进失控之前的建设加速期,一切为了建设。

平陵一哥 2019-09-23 08:04
引用
引用第2楼东园舍人于2019-09-22 16:50发表的  : b*c*r dTx  
祠堂在解放后有的成为学校,也有的改成粮库。洙汤村缪氏宗祠三进,每进五间,除后进改为大礼堂外,其他两进都改建成小学的教室。而吕氏宗祠则改成国家粮库。解放后祠堂能保存完好的几乎没有了。但马垫周氏宗祠却保存下来了。水西筹建江南指挥部,原李氏宗祠已拆了,只得把马垫的周家祠堂拆了运到水西重建李家祠堂。这个故事恐怕很少有人知道。 3q\,$*D.  
ux vqMgR  
           缪老师说得好!拆歌岐的周家祠堂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事情,歌岐村上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但年纪轻的一般都不知道了。把周家的祠堂拆过去建好了以后,记得祠堂一块牌匾要刻,最后由县文化馆的虞幼竟找到了我,同时带来了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写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字样,我花了一个礼拜才把牌匾雕刻完成。 ~j}cyHg  

换翅膀的鸟 2019-09-23 13:44

青橄榄 2019-09-24 08:09
期待下集

平陵一哥 2019-09-24 11:02
snE8 K}4  
这是竹箦荷花静园内的“竹箦桥会议”纪念馆

换翅膀的鸟 2019-09-24 21:16
从此帖看,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更应该重视乡村的历史文化建设!

唐宋明清 2019-09-25 12:47
很想继续看下去

wd2017 2019-09-25 13:53
历史总是需要知道的

广东边防 2019-09-27 17:05
引用
引用楼主东园舍人于2019-09-22 16:50发表的  :祠堂在解放后有的成为学校,也有的改成粮库。洙汤村缪氏宗祠三进,每进五间,除后进改为大礼堂外,其他两进都改建成小学的教室。而吕氏宗祠则改成国家粮库。解放后祠堂能保存完好的几乎没有了。但马垫周氏宗祠却保存下来了。水西筹建江南指挥部,原李氏宗祠已拆了,只得把马垫的周 .. (2019-09-22 16:50)  O,{6*[)@  
,1~"eGl!  
我知道,当时我就在这地方读小学,全完整的,连两棵龙槐树都一直保留到他们来破坏的时候,里面的设施没有一点损坏,可惜了八十年代给完完整整的破坏了,九十年代后期,连祠堂东边的婆石桥都拆了,那可是刻有明确纪年的桥呀!明弘治年间一直留到九十年代,上面都有贴牌明确是文物保护,结果照拆,当时村上好多老人去保护不给拆,结果老百姓搞不赢呀

荒漠草 2019-10-01 17:10
好像鄱阳湖有的。

圩乡之根 2019-10-04 07:23
引用
引用第16楼广东边防于2019-09-27 17:05发表的  : xK *b1CB  
pA'4|ffwe  
我知道,当时我就在这地方读小学,全完整的,连两棵龙槐树都一直保留到他们来破坏的时候,里面的设施没有一点损坏,可惜了八十年代给完完整整的破坏了,九十年代后期,连祠堂东边的婆石桥都拆了,那可是刻有明确纪年的桥呀!明弘治年间一直留到九十年代,上面都有贴牌明确是文物保护,结果照拆,当时村上好多老人去保护不给拆,结果老百姓搞不赢呀 yr)G]K[/  
k3lS8d7  
可惜了!

毕老爷 2019-10-04 10:12
引用
引用第16楼广东边防于2019-09-27 17:05发表的  :  e2AX0(  
#Vnkvvv  
我知道,当时我就在这地方读小学,全完整的,连两棵龙槐树都一直保留到他们来破坏的时候,里面的设施没有一点损坏,可惜了八十年代给完完整整的破坏了,九十年代后期,连祠堂东边的婆石桥都拆了,那可是刻有明确纪年的桥呀!明弘治年间一直留到九十年代,上面都有贴牌明确是文物保护,结果照拆,当时村上好多老人去保护不给拆,结果老百姓搞不赢呀 5GI,o|[s6  
D@,6M#SK  
你老清楚

换翅膀的鸟 2022-03-22 09:10
引用
引用第1楼为爱加油于2019-09-22 16:38发表的  : EB0TTJR?#  
一个古村的消失 9Uh"iM B  
kVuUjP6(c  
非常可惜!

管见针砭 2022-03-22 09:43
新四军1938年下半年,进驻溧阳,第一次会议就是在官墩的谢家祠堂召开,史称竹箦桥会议。不过,肯定不是在荷花静园这样的缩小版祠堂开的。


查看完整版本: [-- 竹箦桥畔永远的官墩村(六)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5 Code ©2003-2011 phpwind
Time 0.264244 second(s),query:3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