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随笔:《时光褶皱里的生日独白——写在高考日与生辰相逢时》 Rd@n?qB
NXV~[
当高考的晨光穿透梧桐叶隙,我正倚着老藤椅数着窗棂间的光影。六月七日的空气里浮动着油墨与蝉鸣的混合气息,远处考场传来的喧嚣像一串跳动的音符,恰与我这把年纪的心跳合拍。这个日子既是万千学子命运的转折点,亦是属于我的时光坐标——五十年代的冬夜降生,却在盛夏的暖阳里续写年轮。 m`1}O"<&i
p8}5x 2F
记忆的闸门总在特定时刻轰然开启。当年饥馑岁月里,米缸见底的清晨,母亲用枯叶般的手掌抚摸我的额头,那温度至今仍灼烧在记忆深处。生日的概念在那个年代如同奢侈品,连最朴素的蜡烛都要用粮票兑换。我们这代人习惯在生活的褶皱里寻找温暖,就像老茶垢沉淀着岁月的醇香,苦涩早已在时光里酿成了生命的回甘。 f;_K}23
1,*Z_ F=y
此刻望着窗外的栀子花,忽然懂得子女们对生日的漠然并非薄情。当独生子女在蜜罐里长大,当"421"家庭结构成为时代注脚,那些被过度呵护的掌心,自然失去了感知父母掌纹的触觉。这不是代际的错位,而是时代浪潮裹挟下的必然。就像老树新枝,各自在年轮里生长出不同的姿态。 1Q2k>q8
??e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