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红色回忆
Ek_5% n (三)
}Kp!, 8=`L#FkRp —— 敌特夺枪 、生死一线
q>$MqKWM : {p'U2 ^+_rv 从无锡苏南党校学习回来后,溧阳团县委分配我到“竹箦区工委”担任共青团书记。
<\^0!v 8 "l
PiW3 区工委当时留守的干部是区委书记、区长、文书(秘书)、司务长、等六七位同志,在竹箦桥街上的区机关工作。区委书记宫庆建(山东南下干部,土改结束后大批县、区干部调去支援大城市、宫书记调上海某百货公司任领导)。区共青团共配三人,我担任区共青团书记,宣传委员是崔全法(他是竹箦桥人,后调县公安局工作,他儿子崔文敏曾任溧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还有一位组织委员,名字记不得了。
$Nu{c;7
"
C^J<qq& 由于当时刚解放,社会治安还不稳定,国民党还有潜伏下来的特务组织,北山地区曾是土匪的老巢,还有残匪。为了安全,部队移交给地方政府一批枪械。于是,我们区干部每人都配发了一把短枪(乡干部是长枪)。
=-h^j
0MW W(
;
$DL}jH^S 我配发到的是一枝驳壳枪,这种枪是德国造,也称快慢机,携带方便,可连发。我的枪这个型号不能连发,但是可连扣板机,一次性发可发射十发子弹,比长枪杀伤力强,性能挺不错了。
7D6`1&
UM oj9/- (此枪可把枪体套在木壳上当冲锋枪使用,增加了谢击的精度和稳定性)。
}L\;W:0 3p%e_? 平时除了留驻区机关的工作人外,其他干部全部都定在各小乡,我是定在陆笪乡的。当时刚解放,农村群众还没有完全发动起来,农村政权的领导班子还没完全配备好。这一年工作重点是生产自救,发动群众忆苦思甜,动员有志青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pU$k{^'UK
q/#e6;x 图:发动群众“忆苦思甜”
4q}+8F`0F z'YWomfZm 忆——旧社会受剥削阶级的苦;
,;$OaJFT 忆——受日冠侵略之苦;
p
F-Lz<V 忆——受国民党压迫之苦;
1q6)R/P
宣传——美联军又打到鸭绿江边了,我们不能再受这种苦了。从而唤醒民众之觉悟,为土改打下群众基础。
vK',!1]y *f
[5rr4
5Gz!Bf@!! 当时还有其它方方面面的工作,真是千头万绪啊,我是忙得连轴转,一个村一个村去和村干部碰头、研究工作,白天和村干部、农民群众去农田劳动,搞宣传工作、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晚上农民空了,再抓紧时间召集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开会。群众戏称“共产党的会多”,但是,会不开不行呀,要多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嘛。
2S?7j[@%i` 初解放时,竹箦、永和那边的北山地区最复杂,那里有青龙山、丫髮山,解放前北山土匪多,现在国民党残孽又混杂在其中,他们平时和老百姓穿得一样衣服,在村上都是亲戚邻居,当时又是刚解放,群众觉悟还不太高,又不揭发他们,他们躲在暗处,我们在明处,确实非常非常危险的。
R}nvSerVb 0*gvHVd/l 我当时在陆笪乡街上的陆家祠堂借宿,陆家是望族,祠堂规模也较大,前进往里是正殿,供着历朝历代的祖宗牌位,两旁是厢房,……,我住厢房其中的一间,吃饭就在群众家搭伙。
r9[S%Def 我住的房间极其简朴,靠窗一张木头方桌,桌上一把茶壶,一只搪瓷杯,仅有一张长櫈,也摇摇晃晃的了。靠墙竹马竹片架的床,铺了稻草被单,一床军绿色薄被叠得方方正正,虽简扑到也整整齐齐,反正白天忙,晚上也忙,也只有半夜睡觉回去,真的是“废寝忘食”。
Z`Y&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