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发表于: 2022-03-26 23:14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溧阳“鲢胖头”的前世今生(十三) 8qq'q"g xC$CRzAe5p 为活着的厨师塑像成为中国唯一 kx[h41|n 9q<?xO 让人们和各路旅游者称奇的是,在江苏天目湖宾馆大门口,高高耸立着鱼头大师朱顺才的塑像。按常理来说,给具体的人物塑像是以人物为主题,一般是遴选与本地有密切关系的知名人士。人物雕塑是以古今中外的名人为造型的雕塑艺术,用各种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人物形象,以此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们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也就是说,塑像是指与本地区本单位有关的已经过世的杰出人物、历史人物塑像,而天目湖宾馆恰恰与众不同。 pH.&OW%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厨师写传的是清代大官人、诗人美食家袁枚,其撰写的家厨《厨者王小余传》闻名于世,袁枚与纪晓岚齐名,时称中国的“南袁北纪”。袁在《厨者王小余传》文中表述:他烧的菜肴香味散发"闻其臭香,十步以外无不颐逐逐然"。他对于烹饪技艺颇有研究,曾发表过一系列高见,这些技术上的真知灼见,对袁枚影响很大,袁的很多篇幅和文采得力于王小余的见解。袁枚喜欢王小余,对王的要求亦很严。王小余死后,袁枚为了纪念这位优秀厨师,专门写了一篇《厨者王小余传》。 I9jzR~T 王小余是我国古代唯一死后有传的名厨师。而让笔者惊讶称奇的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正在工作着的厨师朱顺才塑像的,就是江苏天目湖宾馆董事长史国生了。对于这一种说法,我也一度疑惑,曾经到故纸堆里去翻找,也在网络上搜寻答案,都无果。看来到目前为止,就全中国范围内来说,为活着的厨师塑像的,无疑就中国江苏溧阳天目湖宾馆这一家!当然我不能说该宾馆在中国餐饮界别出心裁、独树一帜,但至少应该说明这是中国社会对厨师地位提高的体现,也是中国溧阳天目湖宾馆引领、塑造、强化品牌餐饮文化的战略产物。 p-%m/d? 随着天目湖砂锅鱼头名声的不断扩大,引领全局的史国生看着纷纷前来天目湖宾馆品尝鱼头的宾客,一个念头逐渐在脑海中诞生:要为天目湖砂锅鱼头的创始人朱顺才塑像!这位当家人思维、思路非常有远见,他认为,天目湖宾馆座落在天目湖的大门口,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在宾馆门口竖立鱼头大师朱顺才的雕塑,不但是宾馆特色的展示,更是企业文化的需要。让广大旅游者通过这种相对永久性的雕塑艺术,从静态的、可视的、可触的三维物体的空间形象,来反映最典型的造型艺术、静态艺术和空间艺术,从而提升天目湖宾馆的旅游品牌企业魅力。 ].
^e[v6 那么,请谁来为朱大师塑像呢?熟谙雕塑大师名声的史国生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无锡泥塑大师喻湘涟。喻湘涟,女,汉族,1940年出生,无锡人,出生江苏省无锡泥人世家,是中国著名艺人蒋三元的曾外孙女。潜心钻研集各家之长的她,融会贯通,继承发扬了惠山泥人的地方风格,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各级工艺美术展览并多次获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n!Sco)C 经过溧阳天目湖宾馆三顾茅庐般的真诚邀请,这位中国著名的无锡泥人大师被天目湖宾馆和溧阳鱼头大师所感动,最后采用在香港文汇报上刊载的朱顺才手托砂锅鱼头的照片为原形,经过肖像描写,尤其是用精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外形各个方面的特点,把朱顺才的容貌、服饰、姿态、神情、风度等,成功凸现在广大顾客和旅游者眼前,而且充分展示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的性格特征。 !2=eau^p 以无锡泥塑大师喻湘涟为首的设计团队,经过精心的制作,前后一共创作制作了四座卡通塑像,这四座同一内容的朱大师卡通塑像为一小三大,小的2米高,大的4.2米高,分别竖立在碧波园、老宾馆、新宾馆大门口,为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增添了色彩,更为天目湖宾馆赢得了声誉。 .iEzEmu Io)@u~yz g
_u
!r_2b! dy sHMZ'9b myWa>Mvb (w,
Gv-S h4? 'd+K 6\/(TW& iD!]I$
2-u9% Bf6\K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