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手机客户端
只看楼主 | 倒序阅读 | 使用道具 | 浏览器收藏 | 打印 宋四家-----苏黄米蔡之黄庭坚书法欣赏
  • 936阅读
  • 3回复

宋四家-----苏黄米蔡之黄庭坚书法欣赏[复制链接]

楼层直达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4536
金币
23974
威望
3463
贡献值
14051
银元
10588
注册时间2018-11-17
楼主   发表于: 2022-01-25 20:54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清风阁、山谷道人、世称黄山谷、黄太史、黄文节、豫章先生。宋江南西路洪州府分宁人(今江西九江修水县)人。祖籍浙江省金华市。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黄庭坚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的诗,被苏轼称为“山谷体”。黄庭坚的书法独树一格,自成一家,他和北宋书法家苏轼米芾蔡襄齐名,世称为“宋四家”。在文学界,黄庭坚生前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黄庭坚自小就喜欢书法。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学书尤为推崇王羲之兰亭序》。其有一首赞颂杨凝式的诗可以说明他对《兰亭序》习练体会之深:“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这其中不能没有其对王羲之书法学习的深悟。

黄庭坚在上溯晋唐、学习前人经典书法时,对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苏轼,可以说黄庭坚的手札小行书在很大程度上是学苏轼的。黄庭坚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深受苏轼书风的影响。在黄庭坚书论中,评东坡书颇多,且多为推崇备至者。苏东坡不仅是黄庭坚文学上的老师和提携者,而且也是其书法的学榜样。在黄庭坚题跋中,即反映出黄庭坚从苏轼处学习书法的一些消息,如“予与东坡俱学颜平原。然予手拙,终不近业”,又如“东坡此帖,甚似虞世南公主墓铭草。余尝评东坡善书乃其天性。往尝于东坡见手泽二囊,中有似柳公权褚遂良者数纸,绝胜平时所作徐浩体字。又尝为余临一卷鲁公帖,凡二十纸,皆得六七,殆非学所能到”。黄庭坚与苏轼相差八岁。二人交谊师友之间。从黄庭坚的行帮手札墨迹看,其撇捺开张、字形扁阔、字势向右上扬等,都明显表现出苏轼书法的特征,甚至有些夸张强调,唯嫌生涩,未有苏书圃熟也。而黄庭坚以禅悟书当与苏轼互为影响。如苏轼《祷雨帖》,笔意极似黄庭坚,特别是其末尾数字,从容娴雅,行笔松缓,几若黄庭坚代笔。

黄庭坚行楷大字书风的形成当为其于京口见断崖《瘗鹤铭》之后并不断师法孳乳而自成家法的。黄庭坚师《瘗鹤铭》有一个误会,即他把《瘗鹤铭》看做右军所书,且深信不疑,故而倾力揣摩师习。不过也算是歪打正着,这倒促进了黄庭坚长枪大戟、绵劲迟涩书风的形成。从客观上看,黄庭坚与苏东坡是中国书法史上早于清代八百年超越唐代书风的笼罩而远溯先唐碑版或者说进行碑帖结合的书家。对于苏轼书风形成的渊源,只要把其代表作《寒食诗帖》与洛阳《龙门二十品》做一比较,即可得出明确答案。黄庭坚则明确标榜师法《瘗鹤铭》。

松风阁诗帖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 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

《松风阁》,先写松风阁之位置、高度以及命名之由来,而其景物之特点即由是以见。以下写夜雨会饮及所闻所见,耳目为之一新。最后痛东坡之已亡,惜文潜之未到,因观览名胜,而思摆脱拘挛,与朋辈长期扁舟遨游江上。体仿柏梁,句句用韵,通篇笔力劲峭。

释文:

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我来名之意适然。

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今参天。风鸣娲皇五十弦,

洗耳不须菩萨泉。嘉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

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卧僧毡。泉枯石燥复潺湲,

山川光辉为我妍。野僧旱饥不能饘,晓见寒溪有炊烟。

东坡道人已沉泉,张侯何时到眼前。钓台惊涛可昼眠,

怡亭看篆蛟龙缠。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

“松风阁诗”,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

黄庭坚《寒山子庞居士诗》帖,纸本29.1x213.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纵观《寒山子庞居士诗》帖,用笔凝练有力、遒劲郁拔,而神闲意株,尤得秦篆中实、汉隶俊俏笔意。行笔曲折顿挫,如同逆水撑舟,力能扛鼎。

释文:

我见黄河水,凡经几度清。水流如激箭,人世若浮萍。痴属根本业,爱为烦恼阬,轮回几许劫,不解了旡明。寒山出此语,举世狂痴半。有事对面说,所以足人怨。心真语亦直,直语无背面。君看渡奈河,谁是喽罗汉。寄语诸仁者,仁以何为怀。归源知自性,自性即如来。任运堂试张通笔为法耸上座书寒山子庞居士诗两卷。涪翁题。

黄庭坚《寒山子庞居士诗帖》是黄庭坚晚年杰作,落笔奇伟,点画用笔沉着痛快,笔笔似自空中荡漾而来,充满飞动之势。通篇气宇轩昂,舒展大度,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充分体现了黄庭坚的典型书风。

行笔曲折顿挫,如同逆水撑舟,力能扛鼎。经常因为动作过大而造成横画线条中间的断开。用笔凝练有力、遒劲郁拔,而富有韵致,尤得秦篆中实、汉隶俊俏笔意。

正如清初诗人冯班《钝吟杂录》所评:“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

《砥柱铭卷》

《砥柱铭卷》是黄庭坚的手书作品,是他散落民间的最重要的书法瑰宝之一。这幅手卷长达11米,画心长8米,内容是黄庭坚生前最为推崇的唐代宰相魏征写的《砥柱铭》,全文600多字。

卷上有宋代贾似道、明代项元汴直至清代民国藏家的大量题跋和钤印。原藏于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近日出现在北京保利国际拍卖公司2010年春季拍卖会上,引起国内收藏界和书法史界轰动。2010年以4.368亿元拍卖成交。

释文:

维十有一年,皇帝御天下之十二载也。道被域中,威加海外;六和同軓(轨),八荒有截;功成名定,时和岁阜。越二月,东巡狩至于洛邑,肆觐礼毕,玉銮旋轸;度崤函之险,践分陕之地;缅维列圣,降望大河;砥柱之峰桀立,大禹之庙斯在;冕弁端委,远契刘子;禹无闲然,玄符仲尼之叹,皇情乃睠,载怀仰止。爰命有司勒铭兹石祝之,其词曰:

大哉伯禹!水土是职;挂冠莫顾,过门不息;让德夔龙,推功益稷;栉风沐雨,卑宫菲食;汤汤方割,襄陵伊始;事极名正,图穷地里;兴利除害,为纲为纪;寝庙为新,盛德必祀;傍临砥柱,北眺龙门;茫茫旧迹,浩浩长源;勒斯铭以纪绩,与山河而永存!

魏公有爱君之仁,有责难之义。其智足以经世,其德足以服物,平生欣慕焉。时为好学者书之,忘其文之工拙,我但见其妩媚者也。吾友杨明州,知经术,能诗,喜属文,吏干公家如己事。持身清洁,不以谀言以奉于上智;亦不以骄慢以诳于下愚。可告以郑公之事业者也。或者谓:世道极颓,吾心如砥柱。

夫世道交丧,若水上之浮沤;既不可以为人之师表,又不可以为人臣之优则。砥柱之文座傍,并得两师焉。虽然,持砥柱之节以奉身;上智之所喜悦,下愚之所畏惧。明州亦安能病此而改节哉?

《砥柱铭卷》在南宋时曾经为王厚之(字顺伯1121-1204)和贾似道(号秋壑,1213-1275)先后收藏,在晚明也曾为大收藏家项元汴收藏。在清代晚期,此卷一直在广东地区递藏流传,当时岭南许多的收藏家都曾鉴藏和著录过此卷。后来流出国内为日本有邻馆收藏。曾著录于明末张丑《真迹日录》四集、清人方濬赜《梦园书画录》卷三。也出版于今人刘正成主编的《中国书法全集·黄庭坚卷》中(荣宝斋出版社2001年),但是它的真伪性却引起了学术界较大的争议。

这件手卷因为文字内容、书法风格等方面与黄庭坚其他作品存在差异,早在乾隆时期曾经被认为是赝品,有诸多猜疑。经台北故宫博物院指导委员、台南大学艺术史研究所博硕士导师傅申先生研究,最终确定为黄庭坚的真迹,而且是黄庭坚书风转换期的真迹。

宋·黄庭坚·花气熏人帖

《花气薰人帖》是中国宋代书法家黄庭坚的小品之作,一首二十八个字的小诗,以随意自在的笔法写来,把平日严谨的中锋线和草书中的宛转结合起来,构成一幅完美的小品,是欣赏书法不可多得的佳作。帖上有南宋「缉熙殿宝」的印,入过南宋内府。也有清代朝鲜人安仪周的收藏印安歧(安仪周)是当时最著名的大收藏家。此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释文:

花气薰人欲破禅,心情其实过中年。

春来诗思何所似,八节滩头上水船。

此帖笔势苍劲,拙胜于巧,肥笔有骨,瘦笔有肉,“变态纵横,劲若飞动”。其美韵不亚于行楷书。“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真(怀素)三昧,此笔力恍惚,出神入鬼,谓之'草圣'宜焉!”(草书《李白忆旧游诗卷》沈周题跋)此时黄庭坚的草书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此时草书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有自己的风格。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作者为了传达自己对年龄、岁月、春天、生命创作许多复杂的经验,写了这首诗,也用最自然的方式来书写,把黄庭坚平日严谨的中锋线和草书中的宛转结合起来,构成一幅完美的小品,是欣赏书法不可多得的佳作。

黄庭坚书法渊源多种,主要受颜真卿、苏轼和南朝刻石《瘗鹤铭》影响,绍圣元年(1094)贬黔中,见怀素草书《自叙帖》,受到很多启发,用笔趋於圆劲,多连绵草势。用笔刚强挺健,墨色有浓润枯涩的变化,是一件难得的小品。

黄庭坚的草书是学时人周越的 。苏轼以周越书为“险劣”,米芾则评周越书为“气势雄健而锋刃交加”。黄庭坚后来在一则论书语中道出了其书法及书学思想成熟后对周越书法的看法:“王著临《兰亭》《乐毅论》,补永禅师、周散骑《千字文》,皆妙绝,同时极善用笔。若使胸中有书数千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韵,自胜李西台、林和靖矣。盖美而病韵者,王著;劲而病韵者,周越——皆渠侬胸次之罪,非学者不力也。”

无疑,黄庭坚对草书笔法的深刻认识和掌握,当是“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的。他在《跋此君轩诗》中写道:“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左右缠绕,遂号为草书可,不知蝌蚪、篆、隶同法同意。数百年来,唯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悟此法可。苏才翁有悟处而不能尽其宗趣,其余碌碌耳。”

黄庭坚草书的成熟还得益于其书外功的参悟。除其上述“于燹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拔棹,乃觉少进,喜之所得,辄得用笔”外,他还有一段自道可说明因缘:“余寓居开元寺夕怡思堂.坐见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然颠长史、狂僧皆倚而通神入妙。余不饮酒,忽五十年,虽欲善其事,而器不利,行笔处,时时蹇蹶,计遂不得复如醉时书也。”张旭怀素作草皆以醉酒进入非理性忘我迷狂状态,纵笼挥洒,往往变幻莫测、出神入化。黄庭坚不饮酒,其作草全在心悟,以意使笔。然其参禅妙悟,虽多理性使笔,也能大开大合,聚散收放,进入挥洒之境。而其用笔,相形之下更显从容娴雅,虽纵横跌宕,亦能行处皆留,留处皆行。黄庭坚所作《诸上座帖》等佛家经语诸草书帖,乃真得其妙理者。也正由此,黄庭坚开创出了中国草书的又一新境。

黄庭坚《诸上座帖》《诸上座帖》卷,纵33cm,横729.5cm,凡92行,477字,约书于宋元符三年(1100)。此卷是黄庭坚为其友李任道抄录的五代金陵《释文益禅师〈语录〉》,乃其草书精品。全卷深得怀素草书遗意,笔笔奔放,纵横之极,如龙搏虎跃而又圆婉超然。结体上,左右开张,欹侧取势,气势豪迈。章法上,墨色枯润相映,布白天趣盎然,超凡脱俗,有禅家气息。卷后黄氏另作大字行楷书自识一则,笔画放纵而遒劲有力,一波三折,结字内紧外松,气势开张。全篇跌宕多姿,兼备二体,相互映衬,尤为罕见,可推为其晚年杰作。对于这类大草书法,初学者不宜取法,可以先从相对规矩的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书谱》入手,扎实基本功后,再取法大草。特别需要注意,黄庭坚的草书用笔,似快实慢,但慢而不能滞。

此卷结字上,有的字大,有的字小,大的很大,小的很小,参差不齐,看起来却非常自然。字的大小没有定律,而没有规律本身就是一种规律。这样的作品须要在技法达到一定高水平后的自然流露,非刻意求之,否则就会“求之愈深,失之愈远”。功夫在字外,注重经常读帖,全篇把握,“唯见神采”,要想写好书法,必须从笔墨功夫到人格修养等全方位来体悟。

宋·黄庭坚·廉颇蔺相如列传

黄庭坚书法《廉颇蔺相如传,白纸本,纵32.5厘米,横1822厘米。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

此卷为黄庭坚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文中有节略。卷尾无书写纪年和史款,约书于绍圣二年(1095年)。卷内钤有“ 内府书印”、“绍兴”连珠印、 “内省斋”、“秋壑图书”、欧阳玄印”、“项子京家珍藏”、等印鉴,还有项元汴跋。此卷是传世黄书中的名迹,《式古堂书画会考》、安歧的《黑缘会观》等书均有著录。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司马迁《史记》中的名篇,讲述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大臣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故事。黄庭坚此卷是传世黄书中的名迹。

草书发展到盛唐,狂草成熟,在流动中求得笔法、节奏、线条、结构的丰富变化,成为草书不可移易的定则。黄庭坚是钦服唐人狂草的,对张旭、怀素都有会心之论,自言“得藏真(怀素)自叙于石杨休家,谛观数日,恍然自得,落笔便觉超异”。

释文:

(相随)迢迢访仙城,卅六曲水回萦。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遗松声。银鞍金络到平地,汉东太守来相迎。紫YAN之真人,邀我吹玉笙。飡霞楼上动仙乐,嘈然宛似鸾凤鸣。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中太守醉起舞。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当筵歌吹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分飞楚关山水遥。余既还山寻故巢,君亦归家度(渡)渭桥。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五月相呼渡(度)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行来北京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阜绿。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翠蛾婵娟初月晖,美人更唱舞罗衣。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此时行乐难再遇,西游因献《长杨赋》。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问余别恨今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言亦不可尽,情亦不可极。呼儿长跪缄此辞,寄君千万(里)遥相忆。

“宋四家”是影响后世极为深远的北宋的四位顶级书法家,苏东坡以书卷气取胜,蔡襄以地位名世,米芾以继承而卓然立于众人之上,而在草书领域则无人能够比肩于黄庭坚!

黄庭坚草书《李白忆旧游诗卷》是他的“临终绝笔”,也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幅草书,出神入化、神鬼莫测,堪称“人间绝笔”,也不亏他‘草圣’的名号!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沈周见到此卷之后,惊为天人,随即题跋道:“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真(怀素)三昧,此笔力恍惚,出神入鬼,谓之 '草圣'宜焉!”意思是黄庭坚这件作品,已经得到了怀素草书的真谛,甚至犹有过之,在用笔上能够恍恍惚惚而鬼神莫测,称他为“草圣”一点也不过分!

《李白忆旧游诗卷》从技术上看有极高的控笔能力,这种提腕法的控笔技巧,在后世的草书作品当中也比较罕见,出了宋徽宗与王铎、傅山几人,少见如此精稳的功力!从用笔上看《李白忆旧游诗卷》有张旭跟怀素的遗韵,但更多的是黄庭坚自己从“二王”体系中生发出来的境界,那就是“唯笔软则奇怪生焉”,如果说张旭与怀素靠的是利用饮酒来使自己达到“忘我之境”而去创作的话,那么黄庭坚则是以极深厚的传统功力,一些皆由“心悟”而得,字字从胸中流淌出来,从而书卷气时期,瘦劲奇崛,气势雄健,而变化多端!

写好草书有两重关隘,第一是精神气格,第二是控笔功力,二者缺一不可。黄庭坚乃是江西诗派的创始人,写诗的才华比苏东坡还高,他自幼聪慧,读书过目成诵,且精通儒、释、道以及诸子之学,具有极高的精神气格。此外,黄庭坚练字尤勤,他飞动而洒脱的狂草技法乃是根柢与极深的传统功力,这也是后人没有足够的传统功夫,学黄庭坚很难成功的一个原因。

黄庭坚这件《李白忆旧游诗卷》纯以中锋行之,且十分注重线条的律动感与结构,这种节奏从谋篇布局,到一个单字,甚至到一根线条都是完整的,所以学习黄庭坚的狂草在于学习这种独特的节奏,没有节奏感的草书便如没有灵性的僵尸一般。《李白忆旧游诗卷》乃是黄庭坚生平最为浪漫且节奏感超强的“神作”之一,这种超绝的灵性气质和雄健的豪迈用笔,足以堪称后无来者,令世人惊叹而自失!可惜的是,这件《李白忆旧游诗卷》在近代流入日本,如今藏于日本的一家博物馆。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天目深瞳 金币 +1 2022-01-29 - 来自溧阳论坛APP
(post by :2022-01-25 20:54:46)
 (0人推荐) 这篇文章真不错! 给帖子评个分吧!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4536
金币
23974
威望
3463
贡献值
14051
银元
10588
注册时间2018-11-17
沙发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01-25 22:44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黄庭坚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的诗,被苏轼称为“山谷体”。黄庭坚的书法独树一格,自成一家,他和北宋书法家苏轼、米芾和蔡襄齐名,世称为“宋四家”。在文学界,黄庭坚生前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黄庭坚自小就喜欢书法。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 n8iejdA'  
  • 建行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4536
金币
23974
威望
3463
贡献值
14051
银元
10588
注册时间2018-11-17
板凳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01-26 22:45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宋四家”是影响后世极为深远的北宋的四位顶级书法家,苏东坡以书卷气取胜,蔡襄以地位名世,米芾以继承而卓然立于众人之上,而在草书领域则无人能够比肩于黄庭坚! h+t{z"Ic=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12482
金币
19053
威望
31
贡献值
12844
银元
12813
注册时间2017-01-07
地板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01-29 13:50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文豪! na(@`(j[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1、回复广告信息一律封号 2、粗口、谩骂、攻击一律封号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