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手机客户端
只看楼主 | 倒序阅读 | 使用道具 | 浏览器收藏 | 打印 明末清初“南董北王”之王铎书法鉴赏
  • 1013阅读
  • 3回复

明末清初“南董北王”之王铎书法鉴赏[复制链接]

楼层直达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4536
金币
23974
威望
3463
贡献值
14051
银元
10588
注册时间2018-11-17
楼主   发表于: 2022-01-23 14:17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之),号十樵、嵩樵、痴庵、痴仙道人、烟潭渔叟,平阳府洪洞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人。明末清初大臣、书画家。天启二年(1622年),考中进士,入选庶吉士,历任太子左谕德、太子右庶子、太子詹事、南京礼部尚书。弘光政权建立,出任东阁大学士。顺治元年(1644年),跟随钱谦益投降清朝,授礼部尚书弘文院学士、太子少保顺治九年(1652年),病逝,享年六十一岁,安葬于河南巩义县洛河边,谥号文安。

王铎善于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

王铎的书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献之为主,此外广泛涉猎魏晋唐宋诸名家,对《阁帖》的研究最为深入,师古临帖是独具特色。其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

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其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曾轰动一时,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称“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

王铎工正、行、草书,得力于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笔力雄健,长于布局。有北宋大家之风。当时书坛流行董其昌书风,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于时风中另树一帜。

在书法上王铎是一位各体皆能、风格多样的书法全才。无论是伟岸遒劲的大楷、高古朴厚的小楷书,还是他那飞腾跳踯的行草书,在晚明书坛上都应说是一流的。正书在王铎作品中不多见,源于唐人而能自出胸襟。

《洛州香山诗轴》,在结字上把米芾的倚侧发挥到了极致,再以涨墨法略去点画改变字形,确实有“破鬼胆”之怪;再以中锋强力掠扛,轻重对比强烈,真正有神龙飞腾的不测之力。

王铎《香山寺作五律诗轴》,草书, 纵260.3cm 横51.8cm 日本藤井有邻馆藏

《王维五言诗卷》,书于崇桢十六年(1643年),绫本,楷书、草书。此诗卷后半部分的行草在王铎作品中则不乏见,章法变化丰富,行笔能纵能敛,整体感强,结体欹正莫测,点画错综复杂,线条枯实互应,故其成就被人给予很高评价。

《王维诗卷》楷书录唐代诗人王维《济州过赵叟家宴》、《春过贺员外药园》二诗,后有行书自题一段。末款“王铎”,左钤“王铎之章”、“大宗伯印”。本幅钤有“秘晉齋印”、“溥侗之印”及引首处所钤“秘晉齋”等藏印三方,说明此卷曾藏荣郡王绵亿处,后归溥侗所有。

王铎楷书并不多见,他在跋中亦云:“书绫卷鲜书楷法者。”此卷书法雄健,取法颜柳,结字不求工整,大小欹侧,皆出于法度之外,但通篇观之,则气韵生动,古拙庄重。

《王维诗卷》纸本,纵21cm,横165.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書綾卷鮮書楷法者,即華亭玄宰亦未之觀也。癸未十二月過履吾老親翁琴言齋,筆墨研皆精良,挑燈書二卷,俱楷。時同上党郭漱六山陰未五溪。明月秣騾入紫團峰及西崖諸勝。時酒甚釅,蘇門泉聲沸響,在吾几席。識於後,將來一披覽,於書道有進,定嫌此欲唾於卷上。奈何,奈何。王鐸。

王铎 临王筠帖轴 186.8X50.7厘米 绫本 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
筠和南至节过念慕深至情不可任寒凝道体何如想比清豫弟子羸劳每恶(*)弊何理眷清勤比日来叙遣王筠和南起哉表弟一噱王铎丁丑六月
《临王筠帖轴》为四行书,主题三行书如空中的柳条左右摇曵飞舞,没有一处是垂直平衡和安静的,最后一行书乃落款小字,更是从左上向右下摇荡,末了还在边空贴零挤上“王铎”二字穷款。邱振中曾用“轴线连缀”的方法分析王铎每行书的左右摇摆度,以感知这种章法的平面几何关系。这种翰札书、藁草书中很常见的章法布白,一下子在大幅立轴作品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惊险效果。这正是王铎平面视觉空间构筑上贯彻其所谓“幽险狰狞”的“魔鬼美学”原则,让人在视觉上如此强烈地感受到“劈山超海,飞沙走石,天旋地转,鞭雷电而骑雄龙”的意象。王铎在书法作品平面空间构成上的美学创造,已历四百年而无人居其右。

王铎 赠张抱一行书诗卷

释文:

张抱一公祖招集湖亭有酒沧池对烟丘,相招者谁任意游。晋人唐人曾几度,泉水溪水还同流。钟鼓此城鸣白露,戎兵何处领高秋。芦花今古依然在,羡尔无声眠野鸥。登岳庙天中阁看山同友四围紫逻坐相望,突兀高峰划大荒。谁复凌空呼帝座,我今乘胜挹天浆。香烟古庙通灵气,石路神丘点太阳。冻草暮云无限意,汉京封禅旧山房。牛首山同堪虚静原一樽绝巘放高歌,回首禅房忘坎坷。旦树晴分天目近,午帆气挟海风过。山吞吴楚犹新燕,寺趁齐梁只故萝。莫管星辰朽不朽,吹箫何处倚嵯峨。频入频入长安过九衢,谁知幽梦在髭须。只今人路何从说,渐审岩居不可无。屈指箸筹赊日月,伤心戎旅满江湖。此生休外韬真处,锦瑟琪华待醐。

《赠张抱一草书诗卷》

释文:

张抱一公祖招集湖亭有酒沧池对烟丘,相招者谁任意游。晋人唐人曾几度,泉水溪水还同流。钟鼓此城鸣白露,戎兵何处领高秋。芦花今古依然在,羡尔无声眠野鸥。登岳庙天中阁看山同友四围紫逻坐相望,突兀高峰划大荒。谁复凌空呼帝座,我今乘胜挹天浆。香烟古庙通灵气,石路神丘点太阳。冻草暮云无限意,汉京封禅旧山房。牛首山同堪虚静原一樽绝巘放高歌,回首禅房忘坎坷。旦树晴分天目近,午帆气挟海风过。山吞吴楚犹新燕,寺趁齐梁只故萝。莫管星辰朽不朽,吹箫何处倚嵯峨。频入频入长安过九衢,谁知幽梦在髭须。只今人路何从说,渐审岩居不可无。屈指箸筹赊日月,伤心戎旅满江湖。此生休外韬真处,锦瑟琪华待醐。汴京南楼夷门萧瑟俯晴空,万事欷献向此中。梁苑池台新萑苇,宋家艮岳老苔丛。牧人壕外时驱犊,猎骑天边晚射鸿。旧月多情依汴水,滔滔东去更朦胧。崇祯十五年三月夜 洪洞同邑弟王铎具草 抱翁公祖教正

《赠张抱一行书诗卷》和《赠张抱一草书诗卷》是王铎五十岁在怀州所书作品,这二卷分别是王铎行书和草书的精品。王铎诗宗杜甫,此二卷十数首感事伤时的诗中发出了“百感中原事,魂魂向夜生”的悲鸣,乃是离乱战火中奔波有感于生灵涂炭的“诗史”品格,因此前卷行书尤显沉雄深厚,后卷草书乃感幽怨缠绵。

黄道周评价王铎书法曾有“五十自化”之说 ,这是强调生活与人格历练对书法风格成熟的审美卓见。

徐悲鸿曾有一诗,用“蟠、蛟、螭”这种极尽其变的“神龙”来比拟王铎草书所塑造的形象,并赞之曰:“有明书法推第一,屈指匹敌空坤维。”他甚至还发问说:“文安诗作猛虎吼,谁执王字相雌雄?”王铎书法的书法,到了《赠张抱一草书诗卷》时,已经摆脱了模仿的痕迹,有了主体性较强的跌宕雄逸的意态。《赠张抱一草书诗卷》亦是王铎草书长卷现可见较早的一件。

《王铎草书赠张抱一诗卷》,在王铎书法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这件作品可领略王铎若干书法艺术特点。一个是强烈的节奏感使草书作品产生出运动力和冲击力。《王铎草书赠张抱一诗卷》中书法的点画线质表现其弹性产生运动力,运动的返急产生冲击力,在这一点上王铎成功地将力运用到书法点画的变化上,使笔在绢、绞、纸上的运动过程中产生顿挫、仰侧、奇崛、突变,使个性的张扬发挥到极致。尤其是充满着激情的用笔,如同少林武僧,有屈铁之力,挥棒生风。一个是前无古人的字法造势。王铎亦受时风影响,但他站在传统基础之上,破除旧有的模式,创建出一种崭新的恢弘博大的图式,充满艺术的震撼力。王铎书法的一个鲜明特点便是造势。

《王铎赠张抱一行书卷》中,通篇显现出变幻莫测的感觉,字势左右叵诡,笔致老辣,章法宕逸。唐张旭狂草《古诗四帖》,如龙蛇之行,富于变幻,王铎在这一点上进一步追求草书中险绝、突变、膨胀与内敛之势,识字者,可领略触笔、行笔、运笔中的运动轨迹。墨象万千,酣畅淋漓。中国画中有墨分五彩之说,利用墨之浓、淡、干、湿可使画面产生出无穷的变化,显现出生机勃勃的趣味。王铎从中国画中悟出用墨之道,并大胆地运用到书法创作中,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视觉效果,把涨墨之法发挥到极致。

《王铎赠张抱一行书卷》中,其作品的冲击力与用墨是分不开的,他书法点画的流动感也与用墨紧密相关。历史上在王铎以前的草书大家无一人用“涨墨”法,此法实乃王铎开创也,这种不同位置的参差对比,使作品在整体视觉效果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

最后是独特笔法。王铎笔法早年受二王影响,笔势较为平和,行笔温润,他中年学米后,笔势、笔法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后终于成中国书法技法集大成式的开拓者。在《王铎草书赠张抱一诗卷》中,多处凸显其集大成的大家手笔,可谓将壮美之力表现到极致。在中国书法发展的这条主线上,王铎既崇尚对传统吸收,又善标新立异达到裂变之意。王铎为书近五十年的探索,终自成家法,成为“有明书法推第一”(吴昌硕诗句)、“于明季书坛可谓中兴之主”(沙孟海《近三百年的书学》)。

他的书法对后世影响极大。清代早期的傅山受王铎书风影响之后,创博大流变之体,标立书坛。至近现代受王铎书风影响最深,写大草的书家,如林散之、沙孟海沈鹏等书法家,都对王铎书法有深入的研究和汲取过优秀的养分。在日本等,他更是影响东瀛书坛多年。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在日本关西地区甚至整个日本书坛,有“后王(王铎)胜前王(王羲之)”的说法。

王铎行书作品欣赏横卷《奉龚孝升书》纸本,15*146厘米,1651年王铎60岁作,镇江市博物馆藏.

《奉龚孝升书卷》

《奉龚孝升书卷》为酒后佳作,行笔刚毅,元气充盈,既是晚年颓废生活偶发牢骚的写照,也是悲剧情怀的痛苦表露,堪称行书代表作之一。

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嵩樵,又号痴庵,别署烟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自幼好古博学,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 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

王铎的行草书特别是长条幅草书,以惊人的笔力,奇矫怪伟的体格,浑厚淋漓的笔墨,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他的书法线条形成是极富个人特色的。他既不雷同于历史上各名家,也异于同时代各家。他那霸悍雄强,扛山举鼎的笔力是数百年来无与抗行的。

明代书法第一人,不是文徵明、董其昌,而是这位“贰臣”,他远超赵孟頫,连临帖,都达到了新境界。明代中后期,社会危机四伏,反而是给文学、书法的发展,带来新契机,尤其是行草方面,更是进入一个新高潮。王铎就是明代书法集大成者,尤其是草书上,无论是笔法、结构、章法和墨法上,都做出了历史性的新高度。而这一点,无论是文徵明、董其昌,都没有做到,在书坛泰斗沙孟海老先生看来,王铎是书法界的“中兴之主”,他的原话如下:(王铎)一生吃着二王法帖,天分又高,功力又深,结果居然能得其正传,矫正赵子昂、董其昌的末流之失,在于明季,可说是书学界的“中兴之主”。在沙孟海老先生眼里,他远超赵子昂、董其昌等人,并扭转他们带来的“流弊”!启功先生给予的评价,比沙孟海还要高:觉斯(王铎)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在启功先生看来,500多年来,无一人能超越他!吴昌硕先生直接给予了:文安健笔蟠蛟璃,有明书法推第一。在吴昌硕看来,王铎的书法,明朝第一人!

  王铎因降清,也是大家常说的“贰臣”,而“贰臣”经历,让他晚年痛苦不堪,书法再次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

  王铎学的是王羲之、米芾等古人,他的学习,是对古人的再造和消化,而不是照搬,能做到这一点,靠的是他的学养和能力,临帖都临出新境界!以他的《拟山园帖》为例,都是临摹古人的法帖,他临摹非常有特点,并不是亦步亦趋的临写,他随意删取法帖的片段,或者把几件法帖拼合在一起,他把古人的作品作为自己创意的起点,加上自己领悟,让这些作品成为成为他的代表作。《拟山园帖》再现他临摹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即是传承,又是创新,来自古典,又有时代的特征,正如清代书法家倪灿云:王觉斯写字课,一日临帖,一日应清索,以此相间,终身不易。

  他的《拟山园帖》传到日本后,轰动整个日本书坛,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日本尊称他为“书圣”,并说“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说王铎超越王羲之,还是有些夸大,至少与王羲之比肩!

  如果说赵子昂是复古派,而王铎就是“革新派”,他推动书法向前走大大一步,如精到和放纵的准确控制,章法的丰富性和想象力,新的节奏变化,笔法与墨法的交融(苦笔、涨墨法),堪称“明朝书法第一人”!

  很多人,一开始接触王铎书法,觉得是“丑书”、“怪书”,这是因为他受隽秀飘逸的书风影响,一下子接受不了粗犷狂放的书风而已。

王铎的《拟山园帖》

[font=&amp]王铎尺牍刻本

[img]http://static.zxart.cn//UploadFiles/20190912/20190912110001_0400.jpg[/img]
[img]http://static.zxart.cn//UploadFiles/20190912/20190912110003_7561.jpg[/img]

王铎 临《琅华馆帖》 局部 广东省博物馆藏

王铎遗世刻帖虽有《拟山园帖》、《龟龙馆帖》、《琅华馆帖》等,但现存完整的只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二帖刻石。《拟山园帖》因历久损耗,加上文革期间破坏,石面斑剥,有些字口残损严重。唯《琅华馆帖》因出土时间晚,原石保存完好,被专家及书法爱好者视为王铎书法帖刻中的珍品。

《琅华馆帖》刻石现为国家一级文物,而原石拓片精拓少之又少,极为珍贵。1958年在河南洛阳洛宁县明末清初兵、刑二部侍郎张鼎延别墅遗址出土,作者为王铎。从《琅华馆帖》中,王铎与张鼎延之来往书信内容“亲家”、“年翁”、“姻弟”、“天政婿”等字眼看,王铎与张鼎延既是同榜进士,又是河南同乡,同在京做官,且王之女儿嫁与张子天政,同年关系,姻亲关系,两家关系自然最笃,往来书信,聚读会文,共游山水,相互唱和,亦当不少。王铎既是书法名家,张氏求其将书信诗文刻石成帖,传留后代,当是情理中事。

王铎《琅华馆帖》用笔精妙,张弛有度,流转自如。他的笔法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时而以浓、淡甚至宿墨,大胆制造线条与块面的强烈对比,形成一种强烈的节奏,其章法浑然天成,不能不说这是他晚年一幅传世佳作也。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天目深瞳 金币 +1 2022-01-24 - 来自溧阳论坛APP
(post by :2022-01-23 14:17:41)
 (0人推荐) 这篇文章真不错! 给帖子评个分吧!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4536
金币
23974
威望
3463
贡献值
14051
银元
10588
注册时间2018-11-17
沙发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01-23 17:02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 'c[4-m3bg  
  • 建行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4536
金币
23974
威望
3463
贡献值
14051
银元
10588
注册时间2018-11-17
板凳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01-23 17:08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王铎在书法作品平面空间构成上的美学创造,已历四百年而无人居其右。墨象万千,酣畅淋漓。中国画中有墨分五彩之说,利用墨之浓、淡、干、湿可使画面产生出无穷的变化,显现出生机勃勃的趣味。王铎从中国画中悟出用墨之道,并大胆地运用到书法创作中,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视觉效果,把涨墨之法发挥到极致。 &u) R+7bl,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4536
金币
23974
威望
3463
贡献值
14051
银元
10588
注册时间2018-11-17
地板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01-23 17:09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王铎就是明代书法集大成者,尤其是草书上,无论是笔法、结构、章法和墨法上,都做出了历史性的新高度。而这一点,无论是文徵明、董其昌,都没有做到,在书坛泰斗沙孟海老先生看来,王铎是书法界的“中兴之主”。 .D X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1、回复广告信息一律封号 2、粗口、谩骂、攻击一律封号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