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手机客户端
只看楼主 | 倒序阅读 | 使用道具 | 浏览器收藏 | 打印 书法史“人以书名”的特例------冯承素
  • 1148阅读
  • 5回复

书法史“人以书名”的特例------冯承素[复制链接]

楼层直达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4536
金币
23974
威望
3463
贡献值
14051
银元
10588
注册时间2018-11-17
楼主   发表于: 2022-01-21 09:26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冯承素 唐代书法家,以其所摹《兰亭序(即神龙本)》名震古今,是后人公认摹本中最接近兰亭真迹的国宝级古帖,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冯承素属于典型的“人以书名”。
  他官职不高,与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等大员不可同日而语,却能够在书法上比肩颉颃,足见其功力之深。
  冯承素留下的书法作品,除了兰亭摹本,还有一件楷书墓志《大唐故左监门长史冯府君墓志铭并序》,这里的冯府君就是他的父亲冯师英,墓志现存于西安市碑林博物馆。为什么说他的楷书富于“盛唐气象”?看了碑拓之后,相信书友会有体会。

  《冯师英墓志》墓志楷书用笔精妙,结体宽博,既有二王的雅韵,又有魏碑楷书的方整,一派正大气象,甚至怀疑赵孟頫的结体主要就是学他……
  《冯师英墓志》全称《大唐故左监门长史冯府君墓志铭并序》,唐显庆四年(659)刻立。有盖,盖篆刻“大唐故左监门府长史信都冯君墓志铭”16字,志呈方形,长、宽均52.5厘米,有界格,楷书,30行,满行30字,共计858字。2015年出土于陕西西安,现藏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
  《冯师英墓志》书刻俱精,字体劲爽清雅,温润明丽,置于初唐诸家法帖间亦不逊色。著名学者陈振濂谓:有云初唐代表书家是“欧虞褚薛”,实则薛稷书法入此四家之例稍嫌勉强,而冯承素却是原汁原味的正宗唐风,因而应该是“欧虞褚冯”。
  冯承素其人及《冯师英墓志》的相关史实
  冯承素(617-672),字万寿,长安信都(今陕西西安)人。唐代书法家。贞观(627-649)时任内府供奉挧书人,直弘文馆。冯承素是书法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他曾经奉旨勾勒摹王羲之《兰亭序》数本,我们现在能见到的《兰亭序》唐代临摹墨迹本有虞世南、褚遂良的临本和冯承素的摹本,其中以冯素摹本最为有名,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因为这摹本的卷首有“神龙”二字,所以又称冯承素摹本为“神龙本”或“神龙兰亭”,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兰亭序》冯承素摹本(也称为神龙本)


  “冯摹兰亭”赫赫大名两千年,但冯氏他的自身书法水平,却一直是云山雾罩,未见真相。
  2009年西安出土了《冯承素墓志》,志文评价他“尤工草隶,遂临古法。奉进宸闱载纡,天睠特蒙嗟赏,奉勅令直弘文馆”“张伯英之耽好,未可相俦;卫巨山之致言,曾何足喻。”“改授典书坊录事……寻迁中书主书”。说他可比肩汉末第一代大家的张芝(伯英,被誉为“草圣”)、卫恒(巨山,著《四体书势》)的崇高书法成就。纵观古往今来,书法界“书以人名”者比比皆是。冯承素官职不高,但其名能与褚遂良等四品以上大员相提并论,可谓“人以书名”的特例之一。
  《兰亭序》最出名的摹本就是出自冯承素,然冯承素在书法史上却是一个迷一样的人物。后人甚至都怀疑是否存在这么一个人。2009年在陕西西安出土的冯承素墓志,证实冯承素其人是真实存在的。
  墓志全称《唐故中书主书冯君墓志铭并序》。该墓志为青石材质,横、纵皆54厘米,志文28行,满行25字,共计648字。楷书,有界格。志盖篆书“唐故中书主书冯君墓志之铭”十二字。该志刻于咸亨三年(672),无撰文、书丹者姓名。

  志中并未提及有关《兰亭序》摹本的相关信息,据志载,冯承素弱龄“尤工草隶”,称其“张伯英之耽好,未可相俦;卫巨山之致言,曾何足喻”,将其与张芝、卫恒相提并论,足以看出冯承素以书名世。从墓志书法看,法度严谨,刻工精良,字口清晰,瘦硬清朗,结字缜密,实为佳品。因墓主冯承素在书史上之特殊性,故此志具有非同一般的史料价值,也填补了史书对其记载的空白。
  《冯师英墓志》志文中有一段文字:“有子中书主书承素,荣渐簪带,哀缠紫棘”,证得冯师英为冯承素之父无疑。志文虽不具书丹者,但其时冯承素43岁,正当盛年,且志文书法多取法兰亭,当为冯承素所书。
  比较《冯承素墓志》和《冯师英墓志》,对冯氏父子的研究可明确:其一,父子二人属地一致——“信都人也。”其二,所记先祖及父子二人官职一致——“祖兴,天官府膳部下大夫。父伏,隋益州通义县令。有子中书主书承素(冯师英志)”。“曾祖兴,周膳部下大夫……祖伏,隋益州通义县令。父英,皇朝左監門長史(冯承素墓志)”。其三,铭词前八句字字相同——“两河之间,二冯之胤。英灵肟响,风华昭晋。市义扬蕤,横经洒润。曰祖惟考,源沖波濬。矫矫大夫,宝纬分区。英英茂宰,铜章耀采。毓秀挺生,师逸功倍。飞华儒肆,澂涟学海。”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遗憾的是,自唐代以后,王羲之的真迹已经不知所踪,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后世的临摹版本。在这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唐代冯承素的双钩临摹版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神龙本。
  冯承素凭借这篇精美的双钩临摹《兰亭序》,一战成名,在书法史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不过,临摹得再好,也是写别人的,他自身的书法水平到底怎么样呢?唐太宗又为何对他委以重任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冯承素的楷书来见识一下他的书法水平。那个临摹王羲之《兰亭序》的冯承素,写起楷书也不含糊,有些专家看了之后说:这水平,不输欧阳询。
  2015年出土于西安的《大唐故左监门长史冯府君墓志铭并序》,就内容来看,属于冯承素的父亲冯师英的墓志,书写者正是冯承素本人。如果说双钩临摹《兰亭序》只是再现了王羲之风采的话,这篇亲笔书写的楷书墓志铭更能体现出冯承素的真实水平。
  整体风格上讲,冯承素的这篇楷书端庄且不失灵动,有点褚遂良的意思,也能看出点欧阳询的险绝,在一些细节表现手法上,还能清晰地看到魏碑的用笔痕迹,真的是风姿潇洒,又处处合乎法度,充分体现了冯承素的楷书造诣。楷书水平如此了得的冯承素,为啥在书法史上并不像其他名家那样影响深远呢?就我个人看来,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冯承素的代表作不多,就说这篇楷书墓志铭吧,知道2015年才出土,在这之前,大家都不知道他的存在,也就无法得知其真实的书法水平了。另外,在那个楷书鼎盛的唐代,高手如云,仅仅是初唐时期就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薛稷等等知名高手,没办法,竞争是在是太激烈。楷书虽然注重法度,但是历史上的名家每个人都有其独到的风采,看惯了欧阳询、颜真卿楷书的我们,如果想要换一种口味的话,不妨多研究一下冯承素的这篇楷书墓志铭,如果能有所收获的话,对开拓自己的思路和眼界也是大有帮助的。至于水平嘛,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不然,唐太宗也不可能让他操刀临摹《兰亭序》了。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天目深瞳 金币 +1 2022-01-21 - 来自溧阳论坛APP
(post by :2022-01-21 09:26:58)
 (0人推荐) 这篇文章真不错! 给帖子评个分吧!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4536
金币
23974
威望
3463
贡献值
14051
银元
10588
注册时间2018-11-17
沙发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01-21 19:19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冯承素凭借这篇精美的双钩临摹《兰亭序》,一战成名,在书法史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不过,临摹得再好,也是写别人的,他自身的书法水平到底怎么样呢?2015年出土于西安的《大唐故左监门长史冯府君墓志铭并序》,就内容来看,属于冯承素的父亲冯师英的墓志,书写者正是冯承素本人。如果说双钩临摹《兰亭序》只是再现了王羲之风采的话,这篇亲笔书写的楷书墓志铭更能体现出冯承素的真实水平。
=t,}I\_^c  
  • 建行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12482
金币
19054
威望
31
贡献值
12844
银元
12813
注册时间2017-01-07
板凳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01-21 20:05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古人早就达到高峰,后人无法超越。 @nPXu2c?u7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4536
金币
23974
威望
3463
贡献值
14051
银元
10588
注册时间2018-11-17
地板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01-21 20:15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当代的所谓书法创新、突破传统都是鬼话,骗骗外行人而已,以致现在书法界丑书流行。能继承传统、保持传统书法水平就是烧高香了,就不要傻谈创新、突破了。呵呵 -chk\75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4536
金币
23974
威望
3463
贡献值
14051
银元
10588
注册时间2018-11-17
4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01-21 20:15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古人早就达到高峰,后人无法超越。经典。 LY? `+/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4536
金币
23974
威望
3463
贡献值
14051
银元
10588
注册时间2018-11-17
5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01-31 21:40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冯承素 唐代书法家,以其所摹《兰亭序(即神龙本)》名震古今,是后人公认摹本中最接近兰亭真迹的国宝级古帖,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冯承素属于典型的“人以书名” Ck;>9>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1、回复广告信息一律封号 2、粗口、谩骂、攻击一律封号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