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手机客户端
只看楼主 | 倒序阅读 | 使用道具 | 浏览器收藏 | 打印 北宋名相韩琦书法真迹欣赏
  • 893阅读
  • 0回复

北宋名相韩琦书法真迹欣赏[复制链接]

楼层直达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4528
金币
23905
威望
3461
贡献值
14040
银元
10579
注册时间2018-11-17
楼主   发表于: 2022-01-19 20:56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韩琦(1008-1075),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颇有声望,人称“韩范”。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迁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欧阳修赞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

  《昼锦堂记》是欧阳修为曾以武康节度使的身份治理相州的丞相魏国公韩琦建的昼锦堂而写的记。魏国公认为:以计较恩仇为快事,以沽名钓誉而自豪的行为是可耻的。不把前人所夸耀的东西当作光荣,却以此为鉴戒。欧阳修赞誉他,面临重大事件,决定重大问题,都能衣带齐整,执笏端正,不动声色,把天下国家置放得如泰山般的安稳,可称得上是国家重臣。
韩琦《信宿帖》


《信宿帖》是韩琦感激欧阳修为其作《昼锦堂记》的谢启。

  韩琦《信宿帖》全文:
  琦再拜启,信宿不奉仪色,共惟兴寝百顺。琦前者则以《昼锦堂记》容易上干,退而自谓,眇末之事不当仰烦大笔,方夙夜愧悔,若无所处,而公遽以记文为示,雄词?F发,譬夫江河之决,奔腾放肆,势不可御,从而视□徒耸骇夺魄,焉能测其浅深哉,□褒假太过,非愚不肖之所胜,遂传□之大,恐为公文之玷,此又捧读惭惧,而不能自安也,其在感著,未易言悉,谨奉手启叙谢,不宣。琦再拜启。

  南宋时期《信宿帖》藏于何处,跋文找不到相关信息。元代时,书札被一肖姓元帅所收藏,此人敬仰韩琦的为产生于北宋的这件墨迹经数百年的私家保存,最后流入清官大内,后来的经历就是随着满清覆灭,宣统逊位,离开清宫流入民间,不知又辗转了多少藏家之手,最后归藏于贵州省博物馆。

  书法史上的所谓宋代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均取法颜氏,并从颜真卿、柳公权的肃穆书风中脱变出来,形成了轻快活泼、恣肆放达的风格。韩琦生活在这样一种书风取向的时代,在史书中介绍他:“风骨秀异,弱冠举进士,名在第二”(《宋史列传第七十一》),可见其读书勤奋,并天资聪颖。在书法他也下过大功夫,《书林记事》一书中这样描述:“韩忠献少年贫时,学书无纸,庄门前有大石,就其上学字,晚即涤去。遇烈日及小雨,张敝伞自蔽,率以为常”,足见他在书法上用功之勤与艰辛。

  韩琦受颜楷的熏陶很深,视觉上字字雄劲端重,丰腴俊逸,极善运用点画的粗细对比与钝锐对比。对于纵向的笔画,在行笔时,按笔较重,举墨迹中具体的字为例,如竖、点、撇、捺这些笔画都显得较粗,还有粗笔中画饱满,出锋处又强调锋芒。字左边的竖笔往往轻于右边的。横笔写得较轻,在行笔提按的轻重上,形成横轻竖重的差别。视觉上感受他的书风大气磅礴,多力丰筋,,着浓厚的颜鲁公楷书气象。

  韩琦作为一个正臣,偏爱颜真卿也是情理中事,这当然也有时代风气的影响。但不杂他体在同时代恐不多见。文彦博《文潞公文集》卷六《寄相州侍中韩魏公》诗云:“晋公(韩滉)名画鲁公书,高出张(僧繇)吴(道子)与柳(公权)虞(世南)。幸得魏公挥宝墨,缘公楷法亦颜徒。”他的颜体尚有自家风格,与蔡君謨相比,韩琦显得更为浑厚朴拙,这无疑也是禀赋胸襟使然。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韩琦在家乡相州任职,并于相州修建园林,其中一园名“昼锦堂”。十余年后,韩琦回朝任宰相,此时欧阳修在任副相,二人共朝为官,关系密切。韩琦请欧阳修为昼锦堂撰文,欧阳公应其所求,写成《相州昼锦堂记》。此文后世作为名篇,入选《古文观止》,至今传颂。《信宿帖》便是韩琦为谢欧阳公作《相州昼锦堂记》一文而书。
《昼锦堂记》碑刻

《昼锦堂记》碑刻拓片

昼锦堂三绝碑额

  范仲淹、欧阳修、苏轼、辛弃疾……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个举足轻重的名字皆出自两宋时代。千百年来,他们的诗词文章被奉为经典,广为传颂。历代文人墨客们更是在对联、诗词、文章中频频引用,时时书写。这些千古佳句,成为了世后精神中的源头活水,长流不息。
  宋代实施文治、推行寒门取士,尚文之风由下至上贯穿整个社会。在浓郁的文人气与书卷气的浸润弥漫下,韩琦及其同时代的文人士大夫们,一方面胸怀天下,将儒家的“外王”与“内圣”融为一体;另一方面,又追求清净恬淡、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他们对文学艺术、琴棋书画、金石古玩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精深的造诣,他们凭借自己的身份、地位、学识、修养,构建了一个弥漫着浓郁书香及典雅意象的精致天地,从而形成一种收敛形迹,淡泊自甘、严谨含蓄、风雅清瘦又精致细腻的文化特质。如此种种,使得两宋成为中国文人理想中的“郁郁乎文哉”的时代。
  《相州昼锦堂记》和流传至今的《信宿帖》是欧阳修与韩琦二人友谊的见证。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天目深瞳 金币 +1 2022-01-21 - 来自溧阳论坛APP
(post by :2022-01-19 20:56:05)
 (0人推荐) 这篇文章真不错! 给帖子评个分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1、回复广告信息一律封号 2、粗口、谩骂、攻击一律封号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