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再婚夫妻,最大的难题是一个“再”字。再次建立新的亲密关系,除了自己的孩子需要关心,还要拿出一些心思照顾对方的子女,再次经受财政大权谁掌管的考验,再次面对更加复杂的家庭关系,等等。 +\oHQ=s>}\
渴望寻觅真爱是再婚夫妻的强烈愿望,也难免生出一些顾虑和担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重组家庭的基础是很薄弱的。由于夫妻双方或其中一方带着第一次婚姻的印记,往往比初婚家庭心情更复杂,面临的烦恼更多,更容易劳燕分飞。在重组家庭中,双方或一方除了“传承”原生家庭的行为模式、沟通方式外,还会在不经意间“传承”前一次的家庭生活烙印,同时对婚姻的期待指数更高,也更加苛刻。 * !Y3N<>!
大量事实证明,虽然再婚之路曲折不断,但前途却是光明一片。相当多的再婚夫妻在第二次婚姻中收获了美满婚姻,过上了自己想要的家庭生活。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在重组亲密关系中立于“不败之地”,以下几点特别要引起重视。 ~S>ba']
1、越独立,越幸运。 >,Bu^] C
这个独立是指经济独立、人格独立和精神独立,绝对不要有“惦记”对方身外之物的念头。我们注意到,有些人的再婚是因为生存的需要,希望借助婚姻这个外壳赎回自己的幸福;有些人再婚总想攀高枝,眼里紧盯着对方口袋里的钱和银行卡的数字;有些人再婚是迫于社会压力,给亲朋好友一个交代;有些人再婚是借此寻找避风港,给自己一个安慰。以上种种都不可取,很容易带来新的麻烦。 Xl+a@Ggtq
个人认为,再婚的基础首先是一个人经济上的独立,这是保障人格独立、精神独立的前提。但凡那些经济上丰衣足食的女人(也包括一部分男人),大多不会在钱上面斤斤计较。要知道,生存不是问题,相处才是大事。有了这种心态,才有可能拿出精力思考两人是否匹配,思考一起生活后的相处细节,才有心思了解和考察对方的人生观、价值观、婚姻观,寻找其中能够引起兴奋点的“同频区域”。换言之,一个再婚人士,当你不再为五斗米而折腰,不再为生存而焦虑时,就有心思考虑更多精神层面的东西。 BrcXn@tl
君子不爱财,并不意味着不谈钱。我们都不是圣人,凡夫俗子自然要考虑双方经济收入的问题,比如谁掌管财政大权,钱如何使用等等。再次提醒,对方的婚前财产我们不要去惦记,它只能证明对方有实力、不差钱。千万不要将对方的钱“改名换姓”,否则后患无穷。比如,再婚后的丈夫姓李,妻子姓王。那么丈夫婚前的房子、车子、钞票几乎跟妻子没有一点关系,它们都姓“李”,不能姓“王”。 BXv)zE=j
还有一点,婚后最好采取约定财产制,就是我们常说的AA制。具体做法包括各管各的钱,互不干涉。比如,可以共同承担日常生活开支,其余的钱各自保管,互不惦记。有一对夫妻,女方收入较高,婚后家庭的大件开支如房产、车子等,女方全部承担,家庭生活开支男方统统包下,两人的孩子是男方负责女方孩子的学费(费用低),女方负责男方孩子的学费(费用高)。结婚多年,两人相安无事,越来越恩爱。 -*l[:5m
2、夫妻越相爱,孩子越受益。 Aq]'.J=4
再婚夫妻,谁都心疼自己的孩子,加之第一次婚姻的失败,总感觉自己“亏欠”子女。组建新家庭后,父母往往护犊心切,生怕自己的孩子吃苦,一不小心就走偏了方向。结果怠慢了伴侣,伤害了感情,孩子更遭罪。 #*M$,ig
这种家庭中,孩子一开始虽然不适应、不习惯,但良好轻松的家庭氛围对孩子们来说,实用价值更高。不要担心孩子受委屈,他们的自我修复能力远远超出大人的想象。相对大人而言,孩子们更容易融入新的家庭氛围。所以说,再婚夫妻应该多用心思“讨好”你的另一半,多花精力寻找夫妻间的相处门道。要记住,大人和谐了,孩子也安心了。 +&z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