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手机客户端
  • 1199阅读
  • 0回复

[百姓生活]灾害面前该如何科学应对?[复制链接]

楼层直达

关注Ta 发消息

精灵 
发帖
445
金币
2438
威望
154
贡献值
645
银元
451
注册时间2012-01-02
楼主   发表于: 2021-05-12 14:11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又是一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 ]% G#x  
e?GzvM'2  
G}dq ft5"  
一是要运用科技方法和手段来探知灾害成因,建立更为有效的监测方法。多数自然灾害有着特定的成因和发生机制,弄清灾害背后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是防灾减灾的基础。如干旱、洪涝与太平洋反常洋流、天文潮汛期等有关,地震则由地壳板块运动、火山活动、地质塌陷等原因造成。通过长期跟踪分析,科学家已能评估一个地区未来一段时间内发生自然灾害的概率及可能造成的破坏程度。即便对于地震、泥石流等突发性灾害,科学界对其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借助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科学界在不远的将来完全可能建立起有效的灾害预测方法,为防灾减灾提供充分的预警信息。二是要应用先进技术全天候观察地球,察觉灾害先兆。灾害预测是推动人类技术进步的重要动力,人类预测灾害的能力在不断提高。为了观测天气变化,人类发明了气象卫星;为了预警海啸,人类在海底放置传感器,建立应急通信站。如今,物联网技术将给人类认识世界、跟踪世界带来一场新的革命。借助在地面、地下、海底和太空布设更多传感设备,人类可以每时每刻地观察到地球上的所有异常现象,第一时间报告灾害的发生,从而给可能受灾的民众提供反应时间和生存机会。据统计,地震预警如能提前10 秒,生存率即可增加12% 左右;如果能够提前30 秒预警,生存率即可增加到40%。干旱、洪涝、台风的预警期也能提前至数日甚至数月,以便政府和民众更为充分地做好应对的准备。三是要科学减灾,不打无准备之仗。科学能够帮助预测灾害,同样能够帮助减轻灾害破坏的程度。一方面,科研工作者能够研制更为先进的应急设备,提高民众的生存能力。分析人士能够根据以往灾害的历史数据,设计出更为有效的应急预案,使人们尽可能远离灾害造成的伤害;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当积极借助新技术和新成果提升公共管理能力,根据预测预警提前准备防灾物资,并开展防灾演练等。四是要破除封建迷信,防范天灾变人祸。人类在大自然面前非常脆弱。灾害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它带来的直接损失,更严重的是它也可能带来严重的社会恐慌。政府应当成为防灾减灾中的“稳定器”和“定心骨”,向公众及时传递真实的信息、理性的声音,维护社会秩序稳定。面对社会中一些带有封建迷信、缺乏科学根据的传言,政府部门不能坐视不理,而应第一时间发出权威解读。五是要利用现代科技改造自然和社会,防患于未然。远在古代,人们学会了利用水利设施减少水患。如今随着科技发展,人类改造自然地貌、抵抗灾害的能力更加强大。如建立三峡大坝以来,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显著减少;南水北调工程也为北方抗击旱情提供了新的工具。在国外,新西兰、日本等地震高发国家的高层建筑已采用先进抗震技术,抗震能力可高达9 级。人类还可以通过提高安全标准、引进更为先进的技术,来提高灾害高发地区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3 条评分 金币 +3
乔爱 金币 +1 2021-05-12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南平 金币 +1 2021-05-12 - 来自溧阳论坛APP
66688 金币 +1 2021-05-12 - 来自溧阳论坛APP
(post by :2021-05-12 14:11:14)
 (0人推荐) 这篇文章真不错! 给帖子评个分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1、回复广告信息一律封号 2、粗口、谩骂、攻击一律封号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