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手机客户端
  • 680阅读
  • 1回复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复制链接]

楼层直达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4447
金币
23651
威望
3452
贡献值
13941
银元
10489
注册时间2018-11-17
楼主   发表于: 2021-03-26 14:21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代: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鉴赏
  这是一首惜春词,表现作者惜春的心情。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下片惜春之无踪影可以追寻。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直至最后,仍不一语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尽。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奇。创造出优美的意境。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首词上片是说,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这首词赋予抽象的春天以具体人的特征。词人因为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如果词人仅仅限于这样点明惜春的主题,那也算不了什么高手。这首词的高妙之处,在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好像荡秋千,既跌得深、猛,又荡得高、远。上片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下片前两句是说,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
  下片再转。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为什么呢?因为黄鹂常和春天一同出现,它也许能得知春天的讯息。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末两句是说,那黄鹂千百遍的婉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最后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它婉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天已经来临。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实是回不来了。
  与一般惜春词不同,这首词不以景物描写为主,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专写其寻春,表达对春天的爱恋,所以全词空灵蕴藉,深沉含蓄,情趣盎然。
  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作者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创作背景
  公元1103年(崇宁二年)十二月,黄庭坚至崇宁童年二月才过洞庭,五、六月间方抵达广西宜州贬所。本首词就是作于贬谪宜州的翌年,即公元1105年(崇宁四年)。同年九月黄庭坚便溘然长逝于宜州贬所。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post by :2021-03-26 14:21:37)
 (0人推荐) 这篇文章真不错! 给帖子评个分吧!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4447
金币
23651
威望
3452
贡献值
13941
银元
10489
注册时间2018-11-17
沙发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02-11 08:49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词赋予抽象的春天以具体人的特征。词人因为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J6"9v;V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1、回复广告信息一律封号 2、粗口、谩骂、攻击一律封号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