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手机客户端
只看楼主 | 倒序阅读 | 使用道具 | 浏览器收藏 | 打印 张继诗《枫桥夜泊》鉴赏及对后世的影响
  • 1191阅读
  • 1回复

张继诗《枫桥夜泊》鉴赏及对后世的影响[复制链接]

楼层直达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4532
金币
23919
威望
3462
贡献值
14045
银元
10583
注册时间2018-11-17
楼主   发表于: 2021-01-02 22:05   , 来自:江苏省 移动

[attachment=2771766]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张继(约715—约779),唐代诗人,字懿孙,襄阳(今属湖北)人。天宝十二年(753)进士,曾担任过军事幕僚,后来又做过盐铁判官,也属于幕僚职务。唐代宗大历年间担任检校祠部郎中(另外有史料记载为“员外郎”)。《唐才子传》中说他“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提到他是一位重视气节,有抱负有理想的人,不仅有诗名,品格也受人敬重。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全诗抓住一个“愁”字展开。如果说“月落乌啼霜满天”多少透示着凄清悲凉,那么“江枫渔火”难道不给诗人一点光明与温暖吗?然而,“对愁眠”却凸现在人们面前。旅途的孤独、寂寞,牵起诗人的满怀愁绪,更遇上残月衔山、乌鸦悲啼,满目寒霜洒遍江天,一个迷茫、凄清、寂寥的背景已经形成,奠定了全诗以“愁”为中心的基调。人在逆境中(从诗的字里行间可以品味出来),最忌的是景物伤怀,诗人泊船于枫桥之下,本来心情就已凄恻,却偏逢残月。外出旅游者(也许作者不是旅游家)往往会对家人无限牵挂,可谓归心似箭,盼望与家人团圆,然而,他却客舟孤苦、愁怀难遣。残月也许已给诗人一丝莫名的预示,更兼乌鸦悲鸣的不祥之兆!(听到乌鸦啼叫,人们都会将其与不详联系)满天的飞霜又怎能不令诗人一阵阵心寒?

  [attachment=2771768]

江枫渔火对愁眠”。经霜后鲜红似火的枫叶与渔船上星星点点的灯火,在霜天夜晚呈现出一种朦胧美,给这幅秋江月夜图平添几分悦目赏心的风姿,绘景已达到美得无瑕的境界!然而,作者着力渲染秋江月夜的美景时,笔束一顿便绘出一个“愁”字来。作者为什么愁?有几多愁?景愈美则情(愁)愈烈。诗人面对美景,却没有半点的欢乐,愁得辗转反侧,这是为什么?我们回顾前文“月落”、“乌啼”、“霜满天”,俗话说天黑怕鬼,诗人心中的“鬼”是什么?是他的仕途得失、宦海沉浮?还是家事索怀、亲朋离散?诗中没说,不得而知。但诗人无心欣赏夜景、孤独难眠,我们不难想象他心中之愁。郁结难抒,确实不是言语说得清的。从他害怕乌啼,我们可以觉察他心中一定有什么事(或人)令他担心,以至乌鸦的啼叫声也令他心烦意乱。霜,是诗人描绘的这幅秋江月夜图的组成部分。玉屑般的飞霜给人一种素雅高洁的美感,然而和“乌啼”“愁眠”联系起来理解,这霜就有点“不妙”了。既然诗人听到乌啼已感意乱,那么飞霜岂不是令他心寒吗?意乱心烦自是他“愁眠”之因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夜,静得可怕,静得令人难以入睡。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attachment=2771764]

《枫桥夜泊》是一首情与景交织在一起的古诗,全诗除了“对愁眠”外,其余都是刻意绘景。它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描绘秋江月夜的美景,间接而自然地把诗人旅途寂寞的郁结愁思寄托于景物而抒发出来。欲抒情,先绘景,情随景发,是这首古诗显著的艺术特点。由此可见,在借景抒情的古诗中,作者的情感是通过所描绘的景物来抒发的。在教学这类古诗时,我们既要欣赏作者描绘的景物,更重要的是理解他凭借景物巧妙抒情的技巧,这样才能真正地读懂了古诗。

《枫桥夜泊》诗对后世的影响

《枫桥夜泊》最早见于高仲武编选于大历十四年(779)的《中兴间气集》,诗集编选了包括张继在内的唐肃宗、代宗二朝二十六家,选张继诗三首,其中之一就是《枫桥夜泊》。可见此诗在当时就已经引起了选家的注意。后来有影响的选本,没有不选录《枫桥夜泊》的,如杨士弘《唐音》、高棅《唐诗品汇》、唐汝询《唐诗解》、王尧衢《唐诗合解》、沈德潜《唐诗别裁》、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马茂元《唐诗选》、葛兆光《唐诗选注》等等。

    《枫桥夜泊》扩大了枫桥和寒山寺两处名胜的名声和影响。枫桥、寒山寺本非规模宏大、声名显赫的胜景,却因《枫桥夜泊》而名声大显,至今名重江南,传声海外。清人程德全《重修寒山寺碑记》说:“苏之有寺,是见于张懿孙《枫桥夜泊》一诗。是诗也,神韵天成,足为吴山生色。”景因诗名,诗因景著。诗传景,景显诗,诗与景互为映衬,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成为中国诗歌史和中国风景史上为人乐道的最负盛名的佳话。南宋王懋《野客丛书》载:“近时孙尚书仲益、尤侍郎延之作《枫桥修造记》与夫《枫桥植枫记》,皆引唐人张继、张佑诗为证,以谓枫桥之名著天下者,由二公之诗。”即使近代寺院衰败,风物冷落,其地声名仍不减当年。清人俞樾《重修寒山寺记》说:“吴中寺院,不下千百区,而寒山寺以懿孙一诗,其名脍炙于中国,亦且传诵于东瀛。”近代学者陈衍感慨地说:“天下有其名甚大而其实平平无奇者。苏州寒山寺以张继一诗脍炙人口,至日本人尤妇孺皆知。余前后曾得两绝句,一云:‘只应张继寒山句,占断枫桥几树枫。’实则并无一枫也;一云:‘算与寒山寺有缘,钟楼来上夕阳边。’实则并无钟也。桐城方贲初守彝有绝句云:‘曾读风桥夜泊诗,钟声入梦少年时。老来远访寒山寺,零落孤僧指断碑。’殆亦与余同其感想矣。”无枫也罢,无钟也罢,孤僧指断碑也罢,都不能影响和动摇寒山寺江南名寺的特殊地位。俞陛云怀有同样的感慨:“作者不过夜行纪事之诗,随手写来,得自然趣味。诗非不佳,然唐人七绝,佳作林立,独此诗流传日本,几妇孺皆习诵之,诗之传与不传,亦有幸与不幸耶?”

《枫桥夜泊》的影响和传播从唐代一直持续到当下,由文学扩展到绘画、音乐,其传播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近代以来不断有著名画家通过画笔重现《枫桥夜泊》诗的意境,作《枫桥夜泊图》。如李铁、钱松岩有《枫桥夜泊图》;陆俨少有《枫桥夜泊图》,题识曰“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戊辰(1988年)七月写张继枫桥夜泊诗意。八十叟陆俨少于晚晴轩”;徐邦达有《枫桥夜泊图》,题识曰“唐张继《枫桥夜泊》诗,即图之,复书之,盖此句炙人口者久矣,故不厌时时形于楮墨也,丁卯(1987)冬末徐邦达并记于京华客次,时年七十有六”。还有上海美术馆馆长方增先、苏州美院副院长孙君良等也均有《枫桥夜泊图》。此外,由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黎英海教授谱曲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是各种音乐会上常演不衰的经典曲目。歌曲为张继的诗插上了音乐的翅膀,把音乐之美与诗词之美融为一体,使之成为诗化的音乐形象和音乐化的诗词意境的完美结合。而由陈小奇作词、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则是《枫桥夜泊》的当代演绎,问世即风靡海内外,成为大陆流行歌曲中的经典作品。歌曲之所以深受大众欢迎,就在于歌词创造性地承继了《枫桥夜泊》的意境和诗中隐约传递的愁情,触发了古往今来人人都会有的时光不再、物是人非的感慨,激起了人们对往昔情事的诗意怀想、对迷蒙未来的无限期待。

《枫桥夜泊》诗在亚洲其他国家也很有影响。比如此诗在日本就家喻户晓,还被选入日本小学课本,清朝俞樾在《新修寒山寺记》中写道:“凡日本文墨之士咸适庐来见,见则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1929年,日本在青梅山筹建了一座寺庙,亦名寒山寺,寺庙仿照苏州寒山寺,立石碑一座,上刻写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建有“夜半钟声”钟楼一座,在附近溪谷清流之上还架起了“枫桥”。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天目深瞳 金币 +1 2021-01-04 - 来自溧阳论坛APP
(post by :2021-01-02 22:05:22)
 (0人推荐) 这篇文章真不错! 给帖子评个分吧!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12457
金币
19018
威望
31
贡献值
12819
银元
12788
注册时间2017-01-07
沙发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1-01-04 16:48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没相机的年代,写诗永远定格画面。 [j/|)cj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1、回复广告信息一律封号 2、粗口、谩骂、攻击一律封号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