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手机客户端
只看楼主 | 倒序阅读 | 使用道具 | 浏览器收藏 | 打印 [众观天下]上博历代书法馆更新:淳化阁帖、苏轼答谢民师帖展出
  • 5783阅读
  • 2回复

[众观天下]上博历代书法馆更新:淳化阁帖、苏轼答谢民师帖展出[复制链接]

楼层直达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4490
金币
23821
威望
3458
贡献值
13996
银元
10538
注册时间2018-11-17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0 03:53   , 来自:江苏省 移动
上博历代书法馆更新:淳化阁帖、苏轼答谢民师帖展出

上博历代书法馆更新:淳化阁帖、苏轼答谢民师帖展出

2019年11月,上海博物馆完成了“历代书法馆”本年度第二次常设展览的策划与布置。此次展览沿袭书画常设展将首次亮相、久未露面以及用于特展的佳作融入常设展内的思路,特新增书画精品、新品共计九件。其中《淳化阁帖》中东晋王羲之草书《远宦帖》《蜀都帖》等诸帖页,这也是2003年入藏《淳化阁帖》在书法馆常规展中首次展出。此外苏轼晚年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行书答谢民师帖卷》也在修养多后年,在书法馆常规展中重归公众视野。以下为首次进入上海博物馆书法馆常规展陈列展出的书法列表:

王羲之《远宦帖》(局部)

东晋 王羲之 草书远宦、蜀都诸帖页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山东临沂人,移居浙江绍兴。开行、草书新风,有“书圣”之称。此数帖选自安思远旧藏《淳化阁帖》卷六,分别是《儿女帖》《远宦帖》《旦夕帖》《旃罽帖》《蜀都帖》。这些都是可靠的王羲之书迹,也是同时被刻入《十七帖》的作品。2003年入藏的安思远旧藏《淳化阁帖》是宋拓善本碑帖,这也是这本《阁帖》在书法馆常规展中首次展出。

《淳化阁帖》卷六《蜀都帖》(局部)
《淳化阁帖》卷六《旃罽帖》(局部)

北宋 苏轼(1037-1101)行书答谢民师帖卷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此卷是苏轼写给友人谢民师的一封信,谈他对文学遣词达意的见解。现存墨迹已阙文章篇首部分三十三行,三百六十字。帖首遗失十数行,因后人用残字补缀,所以文意略有不通。据此文中称“自还海北”,以及“今日已至峡山寺”,可考此卷书于元符三年(1100)冬十一月五日,苏轼从岭南北归,途经广东清远峡山寺时所书。谢举廉,字民师,为苏轼友人。此文载于《东坡集》中,书法则属苏轼最晚年作品之一,笔法老劲、苍茫真率。正如黄庭坚所评:“东坡先生晚年书尤豪壮,挟海上风涛之气,尤非他人所到也。”作为苏轼晚年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此卷修养多年,这次在书法馆常规展中重归公众视野。

北宋 苏轼《行书答谢民师帖卷》

元 杨维桢 行书真镜庵募缘疏卷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浙江诸暨人,擅行草书。此卷为真镜庵募缘而撰写,据考真镜庵又称“珍敬庵”或“天隐子”,遗址在上海浦东高行镇。杨维桢晚年与僧道交往频繁,经常出入寺庙道院,且在松江、上海一带活动,此卷可作为证。此卷是杨维桢的行草书佳作,得唐宋人行草书真髓。其用笔矫健苍劲、跳宕古崛,章法腾挪多变、顿挫丰富,用墨浓淡互济、干湿对比,展现了杨氏作为文坛名宿的强烈艺术个性,以及他晚年炉火纯青的书艺。此卷为首次进入书法馆常规展陈列。

元 杨维祯 《行书真镜庵募缘疏卷》(局部)
元 杨维祯 《行书真镜庵募缘疏卷》(局部)

明 祝允明 行书和陶诗廿首卷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号枝山,江苏吴县人。擅草书。此作书于1488年,作者时年二十九岁。祝允明的科举之途一直屡遭挫败,心情与人生观也转为复杂晦涩。因此诗前有序说道自己“谬干时名,两年之间,三谒京国,游辄既倦,风尘黯然”。由年轻人的春风得意,转为欣赏陶渊明淡泊隐世的生活,又感于苏轼的和陶诗,所以也创作了这一组诗歌以抒发胸臆。这组诗篇幅较大,体现了祝允明的诗歌文学才华。祝允明早年学习晋唐人帖为主,受祖父祝颢启蒙,向外祖父徐有贞学习张旭、怀素的草法,又向岳父李应祯学习欧阳询、颜真卿的楷则。这一时期,祝允明书法规矩严整,但少姿态。此卷书法尚未强劲奔放,但格调雄奇,变化多端。用笔古雅淳厚,结体错落有致,章法虚实相生,展现了祝允明早年的书法功力。此卷为首次进入书法馆常规展陈列。

明 祝允明 《行书和陶饮酒诗廿首卷》(局部)
明 祝允明 《行书和陶饮酒诗廿首卷》(局部)

清 恽寿平 行书诗文册

恽寿平(1633—1690),原名格,字寿平,后以字行,改字正叔,号南田,武进(今江苏常州)人,为“清初六大家”之一。擅画花卉、山水,书法亦冠绝一时。此册为恽寿平诗文集,多有为王翬所书,并有重要画论。其内容对研究恽寿平有着重要价值,应是他当时自抄的稿本。恽寿平书法清俊秀逸,深得王献之、褚遂良书法神韵,称作“南田体”,却常被他的绘画与诗文成就所掩,其身后书风随着没骨花广为流行。此册用笔圆润秀婉,点画精美多变,结字起伏跌宕。其高洁脱俗之气溢于楮墨之间。此册为首次进入书法馆常规展陈列。

恽寿平《诗文册》(局部)
恽寿平《诗文册》(局部)
恽寿平《诗文册》(局部)

清 金农 隶书录赵构女史箴轴

金农(1687—1763),字寿门,号冬心,浙江杭州人,久居扬州。“扬州八怪”之一,擅书画,书法以隶书见长,自创漆书。此轴据金农自题,内容为“宋高宗女史箴”,是他转变期典型的漆书作品。金农的隶书主要得益于《华山庙碑》,早年临摹还比较肖似原碑风格。他在多次临摹中逐渐加入了自己的强烈个性,并发明了独特的笔法,形成了横划特粗,竖划尖细的肥腴苍劲的风格。相对于他晚年成熟标准的漆书,此轴正体现了这种转换。此轴为首次进入书法馆常规展陈列。

清 金农 《隶书录赵构女史箴轴》

清 赵之谦 篆书条屏轴

赵之谦(1829—1884),字㧑叔,号悲庵、无闷等。浙江绍兴人。工书画,精篆刻。此轴为赵之谦《四体书屏》中的篆书条屏,内容为范晔《后汉书·李云传》李贤注引《春秋运斗枢》。赵之谦是清代碑学书法以及理论方面最有力的践行者。其着重于魏碑体书风的形成,使碑派书写技法得以进一步完善,实际上是清代第一位在篆、隶、楷、行各体上全面学碑的典范。赵氏的篆书最初受到邓石如、吴让之的影响,其受同事胡澍直接影响了他。之后上溯李阳冰篆书,以小篆为长,出以己意,并成为篆刻的基础。此轴就是他小篆的力作,风格接近吴让之,但是更多有流动性与变化感。此轴为首次进入书法馆常规展陈列。

清 赵之谦 《篆书条屏》

清 蒲华 行书李商隐文句轴

蒲华(1832—1911),原名成,字作英,号胥山野史,浙江嘉兴人。能诗,擅书画,以行草书与水墨花卉见长,尤擅画竹,有“蒲竹”之誉。因其人脱俗不羁,其画水墨氤氲,时人号之“蒲邋遢”。与虚谷、吴昌硕、任伯年合称“海派四杰”。蒲华中年尤勤书学,寝馈张旭、怀素狂草,同时临摹元、明名家书帖。蒲华晚年书法淳厚多姿,燥润兼施,苍劲妩媚,能以淡墨生宣作书。此轴书李商隐文句,行、草间杂,错落有致,气势贯畅,是蒲华赠给友人的精意之作。此轴为首次进入书法馆常规展陈列。

清 蒲华 《行书轴》

清 吴昌硕 行书七言诗轴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后名俊卿,字昌硕,号缶庐,晚年以字行。浙江安吉人,寓居上海。工书画篆刻,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吴昌硕的楷书从颜真卿入手,隶书学习汉碑,篆书学石鼓文,行书学黄庭坚、王铎。其书法作品,以篆、行、草为主,用笔雄浑、饱满,结字欹侧。行、草融入篆书笔意,故而笔势雄厚、气势飞动,开创了独特面貌。此轴书于1907年,作者时年六十四岁。内容为吴氏自作诗,书赠友人。此轴为首次进入书法馆常规展陈列。

清 吴昌硕 《行书七言诗轴》

除了以上换新展品,还有东汉《礼器碑册》

东汉《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称“修孔子庙器碑”、“韩明府孔子庙碑”等,是中国东汉重要碑刻。东汉永寿二年(156)立。现存山东曲阜孔庙。碑身高1.5米,宽0.73米,四面皆刻有文字。碑阳16行,满行36字,碑阴 3列,列17行;左侧3列,列4行,右侧4列,列4行。碑文记述鲁相韩敕修饰孔庙、增置各种礼器、吏民共同捐资立石以颂其德事。碑侧及碑阴刊刻捐资立石的官吏姓名及钱数。此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礼器碑》中正典雅,法度森严,飘逸而不失沉着,规整而不失畅快。笔画以瘦硬为主,粗细变化明显,尤其是部分捺画,劲健有力,干脆利落,粗与细之间形成明显反差,平正于外,奇崛于内,体势变化看似平淡,而结体细细推敲却并不简单,布局疏朗,而字字重心稳固,通篇骨力通达,神完气足。碑文字迹清劲秀雅,有一种肃穆而超然的神采。

唐代张旭《郎官石记碑册》

  张旭唯一楷书传世真迹《郎官石柱记》又称《郎官厅壁记》,唐陈九言撰文,张旭书。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立,在陕西西安。此石宋时已有刻本。字体取欧阳询、虞世南笔法,端庄严谨,不失规矩,展现出楷书的精妙。拓本帖芯20.2×13cm。上海博物馆藏。 《郎官石柱记》是张旭存世的唯一楷书作品。原石久佚,传世仅王世贞旧藏“宋拓孤本”,弥足珍贵。拓本前后有胡孝思、王世贞、王鏊、翁方纲、钱泳、吴荣光、何绍基等十余人题跋。历来评价甚高。苏轼云“作字简远,如晋宋人。”黄山谷更云:“唐人正书,无能出其右者。”《古今法书苑》谓:“张颠草书见于世者,其纵放奇怪近世未有,而此序独楷书,精劲严重,出于自然。书一艺耳,至于极者乃能如此。其楷字概罕见于世则此序尤为可贵也。”明赵涵《石墨镌华》谓此记“笔法出欧阳率更,兼永兴,河南,虽骨力不递,而法度森严。”有赞云:“长史草书,颓然天放;略有点画处而意态自足,号称神逸”,“长史真书《郎官石柱记》作字简远,如晋宋间人。”如《集古录》云:“旭以草书知名,而《郎官石柱记》真楷可爱。”黄庭坚云:“长史《郎官厅柱记》,唐人正书,无能出其右者。”苏轼云:“今世称善草书者,或不行真行,此大妄也。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今长安犹有长史真书《郎官石柱记》,作字简远,如晋宋间人”。

南宋张即之《行书录王禹偁待漏院记卷》

张即之善写大书 ,《行书待漏院记》即其大字书法的代表。此卷每行三字,字字大如碗口。字体取颜字之宽博方整,行笔粗壮雄健,笔道时粗时细,时呈波折,流畅跌宕。在帖学盛行的南宋,张即之坚持传承颜体,表现出其独特的个性。张即之为南宋书法家。此卷是他抄录北宋诗人王禹偁待漏院记一文。其书法以硬笔秃锋书写,粗壮雄健,独树一帜,惜作品存世不多,这是作者的精品之一。此卷是张即之抄录北宋诗人王禹偁“待漏院记”一文,其书法以硬笔秃峰书写,字大如碗口,字体结构严谨,体态俊美,用笔粗壮雄健,取法于颜真卿,然中锋、侧峰交替使用,有方劲古拙、斩钉截铁之感,独树一帜。此卷虽无作者款印,但从字卷的风格看,显为张即之的手笔无疑。

  

元代赵孟頫《真草千字文卷》

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 [1]  -1322年7月30日 [1]  ),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 [2]  ,又号水晶宫道人(一说水精宫道人 [3]  )、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通经济之学,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的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明代吴宽《行书徐谅墓表志合卷》等历代法书名作。

吴宽(1435-1504) 明代诗人、散文家。字原博,号匏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会试、廷试获第一,入翰林,授修撰。曾侍孝宗东宫,孝宗即位,迁左庶子,预修《宪宗实录》,进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后又升任吏部右侍郎、礼部尚书等。吴宽作风高洁,不受时尚左右,而以清正自守。死后谥文定。少壮好学,于书无所不读,尤喜《左传》、《汉书》、唐宋大家散文,最喜苏轼文章。他学有根底,诗文和平恬雅,有典则。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金币 +2
天目深瞳 金币 +1 2019-11-20 - 来自溧阳论坛APP
wait7069 金币 +1 2019-11-20 - 来自溧阳论坛APP
(post by :2019-11-20 03:53:26)
 (0人推荐) 这篇文章真不错! 给帖子评个分吧!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12185
金币
18551
威望
31
贡献值
12545
银元
12514
注册时间2017-01-07
沙发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9-11-20 14:53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看内容再到现场看看,一天不够。 Z"pC DW)  
  • 建行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4995
金币
7083
威望
118
贡献值
5282
银元
5164
注册时间2014-01-24
板凳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05-15 21:24   , 来自:中国
引用
引用第1楼天目深瞳于2019-11-20 14:53发表的  : Z^[ ]s1iP}  
看内容再到现场看看,一天不够。 8)o%0#;0B  
{M^BY,%*  
[KMNMg  
*/6lyODf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1、回复广告信息一律封号 2、粗口、谩骂、攻击一律封号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