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于70岁为之末,不觉间已过不惑。初秋夜,茶凉人静,独自于庭院门前观夜空星辰,回首四十年人生历程,深觉光阴之匆匆,人生之短暂且无常,念及平生无所建树,不由随晚风而生悲凉之感。
$g|g}>Sc |Z2_1(
ku 人来世一生,正好比门前松树之叶,一出生便被定格在属于自己的枝丫上,历经春夏秋冬,走过幼中老终,最后化为尘埃,归回地上泥土。这一生或风调雨顺郁郁葱葱,或干旱洪涝凋零不堪,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境况,不同的人生味道。
=}c~BHT SKG_P)TnO 三多自幼家境甚好,读初中时,家父生意败落,读的几年书最后却终不成器,性则秉承家父,直爽而拙顿,所以诸事无成。今生已过半余,身无多少积蓄,亦无值得人前一说之技,念及此,心痛焉而自责。若非要从不值得一提的人生中找到一些安慰,那就是可以随心喜悦田园与自然偶尔提笔成些文字回忆罢了。
7%w4?Nv3I m?B@VDZ 三多常常思索生命与死亡,最初想起死亡,总觉得十分可怕,于是产生幻想,想象自己死之时是何等样子,死后的身体该是怎样的状态,死后的灵魂是否自然可以感知世界的一切等等,当想到死后会只身置于地下某处,或被黄土所掩盖,便顿时不由得感到窒息起来,怕死,大概是人最初知道死亡这件事的一个共同心理。而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多,于旧年作出“遗体器官捐赠”决定,希望用另一种方式看看美好人间烟火气……对死亡有了新的认识,当想到若是自己不会死,当白发苍苍的活到100岁,200岁以后,发现身边的人都离自己远远而去,虽然自己身还在世,却承受着比死亡还孤单的痛苦,那时的自己又一定会渴望早早地离活人的世界而去了,去另一个地方与父母,与亲人,与所有一起有过缘分的人相聚。死,其实不可怕的,反而是一种精神的归结。
?+Qbr$] j<L!ONvJ1 三多觉得,人一生的幸福与价值,不仅仅在于活着时过程的丰富,更在于临死前的精神状态,和自己所留给的这个即将离开的世界的东西。当临终的那一刻,如果我们心无遗憾,无所挂念与自责,无所亏欠与未完之事,或许是最佳的死亡状态了,从自我的角度,应该算是有福的人生了。如果三多若能为父母,能为旁人,为社会,留下一些有用的痕迹,那我这一生也才算是真正没白活过。
Mu:*(P/ Q_uv.\*z_ 老了收获有福的人生,三多今生大抵是无法抵达了,至少而今看来是如此。这几年,身体大有不适,上个月花重金“回厂维修+保养”一下,又有人生新目标~活着!看着上辈人一个一个离去,同龄人亦都各奔远方而终年不得相见,仿佛岁月抛却了自己,心中不免常常焦急,便较以前写下更多的文字。q友、微友见多了三多的文字,可劲夸,汗颜之,三多这笨脑乃纯粹是一记忆草稿,最多算莽莽人间一性情之人,常感怀人间,垂爱自然,怜惜野花野草山水田园,常为普通人而感动,为平常事物而欣喜。唯有以文字多记录田园故事烟火人家,间或分享自己对于人和自然之理解……感谢你一直对三多的关注,望各位亲海涵,包容
kP;Rts8JD PwDQ<
?on3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