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淳化阁帖大概是在2000年左右,那时刚搬迁到与凤凰公园一水之隔的昆仑西苑,经常带着女儿去公园玩,后来,天天在公园晨练。公园楠木厅四周长廊的廊壁橱窗里镶嵌着仿瓷复制《淳化阁帖》,两块一组,大概有六七十米长。
qx#ghcU qU
/Wg 起初没太在意,只当艺术品欣赏,偶尔看看王羲之、张旭、张芝的草书,苏东坡、米芾的隶书,虽只是欣赏,但仰慕之心万分。
Sf.8Ibw S{`!9Pii 这是我对《淳化阁帖》知识的最初认识。
D{Jc+Q$ 0YsN82IDD 一次偶然机会,战友晓健送我两本书:《淳化阁帖溧阳本溯源》《淳化阁帖溧阳本存世拓本考辨》,甶时任市政协副主席崔文敏先生主编。讲究地塑封着用小包装着,似现代版的考古书籍,当时没在意。过后翻看眼前一亮,还有这事?如醍醐灌顶。平时放桌上也常翻翻,想着什么时候去别桥虞氏宗祠实地看一下。咨询别桥虞姓同事文剑,答复祠堂平时不一定有人,需预约的。劳动节文剑回老家,把详情与照片一一转给我;五一我又特意去了趟市博物馆看淳化阁帖碑石展出,几天腹稿后才整理了这篇文章。
?L~=Z\H
@zq\z$ 凡是练过字的人都知道字帖,好帖的重要性。今天讲讲迷一样的《淳化阁帖》。
I_Mqh4]; TnZc.
《淳化阁帖》得从北宋太宗赵炅赵匡义说起。淳化三年(992),宋太宗命翰林侍书王著将内府秘阁所藏历代书法墨迹编次成卷,用枣木板摹刻成帖,拓制奖赐皇族大臣,此事成为法帖史上空前的壮举——“淳化秘阁法帖”诞生。因摹刻板存放在以“淳化”年号命名的阁楼上而得名——《淳化阁帖》,这就是著名的《淳化阁帖》的由来。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所谓法帖,即摹刻后,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装订成帖。
w$<fSe7 )o
z-<zW 《淳化阁帖》它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刻帖之风,奠定了中国书法的发展方向。
f@x( ,p 8zB+%mcF 据史学界研究显示,现存《淳化阁帖》刻石全国有三处:兰州“肃府本”、西安“关中本”、江苏“溧阳本”。现今“肃府本”珍藏在甘肃省博物馆,“关中本”珍藏在西安碑林,“溧阳本”珍藏于溧阳博物馆。关于淳化阁帖出处网上也有其他版本,暂不赘述他说。
+ - KRp1qq <}x|@u 《淳化阁帖》共10卷,其中,第一卷收录先秦至唐19位帝王的书法,二、三、四卷为历代名臣书,第五卷是诸家古法帖,六、七、八卷为王羲之书,九、十卷为王羲之子王献之的书法。诸如名家:张芝、钟繇、索靖和欧阳修、褚、颜、柳诸家。楷、行、草、隶、篆各书体齐备,璞玉浑金,字字珠玑,被誉为中国法帖之冠、丛帖始祖一点不为过。
*Tlws /n<Ncf 甓桥,又称别桥。溧阳别桥虞家与《淳化阁帖》有几百年的源缘,因甓桥虞家始迁祖虞维,在南宋绍兴时由丹徒黄沂坝迁来甓桥居住,甓桥开始有虞氏的兴旺,开枝散叶。虞维在宋朝授宣议郎之职。娶宋朝赵家郡王的女儿郡主为妻。郡主能文能诗,尤工书法,一手好字,有钟王笔意。大家把她比作东晋李矩之妻书法家卫铄。赵郡王府也曾获得宋太宗赏赐的淳化阁帖。赵郡王获帖后,原藏于内库,很少外传,但郡主深得父亲疼爱,视为掌上明珠,能经常入内库欣赏。郡主本喜欢书法,看到这付阁帖自然十分欣喜,于是征得她父亲同意,将法帖借移到她的书房,朝夕观摩摹临,聪慧伶俐的郡主书法远近闻名。她到出嫁时,她父亲知爱女平时对法帖爱不释手,便把这件珍品作为妆奁,随着郡主到溧阳别桥虞家。这大概就是别桥淳化阁帖的由来。
dA M ilTo -$!Pf$l@ 原来的《淳化阁帖》刻石在流年的岁月里历经波折毁坏,虞氏后人为了保护传家宝,曾被迫沏在墙上用泥灰湮没,坊间多有她的传说,但没人捅破她。而今,《溯源》《考辨》的问世,清晰地展现她过去400多年的不为人知的宦海沉浮史与翰墨辉煌。由于历代虞氏子孙的竭力保护收藏,才能有大家在博物馆一睹真容之荣幸,存之不易,功垂千秋。
Af!
W
K= 7+2aG 如今,《淳化阁帖》勒刻石己迁移至市博物馆,揭开神秘面纱,供社会参观。属镇馆之宝。
bju,p"J1-E +XaO?F[c 别桥《淳化阁帖》勒刻石于1981年评定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虞氏宗祠》庆远堂被地方政府修缮后由房管所收回管理。老屋风骨经风雨,翰墨犹香气自毕!
]aMa*fF kdueQ(\ 关于“溧阳本”石刻的年代,最早的官方史料记载见于嘉庆二十年编修的《溧阳县志》卷三曰:“重刻淳化阁帖十卷,甓桥虞祠世藏”。短短的14字,以官方的口吻为这套石刻判定了年代。清末光绪二十五年(1899)编修的《溧阳县续志》卷二《舆地志﹒古迹﹒碑帖》中“重刻淳化阁帖”一栏有段案语:“淳化阁帖十卷明肃府于万历四十三年重刻上石,为甓桥虞祠世藏。有史可查。
yI)RGOV qT-nD} 关于淳化阁帖,还有许多有争议而有趣的故事,解释权在专业人士那里,我等只管围观。
yrvSbqR A5>gLhl7 由于在宋时淳化阁楼被火烧毁,勒刻枣木板随之湮没。据甘肃文旅有关资料显示,到明朝时天下所藏淳化阁帖原拓本,大都损残佚逝。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年,朱元璋第14子朱瑛就藩肃王时,获御赐宋初拓印本淳化阁帖。肃王府一直视此帖为传代之宝。由著名金石摹刻专家温如玉、张应召主持,采用陕西富平所产质量特优铜磐石摹刻,历时七载,完成两面刻文的帖石共144块。(肃府本说)
SUFaHHk@/b L^ jC&
dF 另一说法:(公元1615年)由肃王府通令将全国残存的淳化阁帖拓本送京会核审阅,重新摹刻上石。当时溧阳虞氏后代珍藏的拓本,犹保存完整。虞氏后人v当即通过祖上至交明臣温如玉将所存拓本呈送肃王府,审定后依此拓本勒刻于石。所刻之称“肃藩本”或称“肃府本”。这就是溧阳甓桥虞氏现在保存的淳化阁帖刻石。我们称他“溧阳本”。
YQ[&h SJ|.%
gn 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
5IF~]5s 书画怡且乐,金石寿而康。
>=q!!'$: 6[Pr<4J 凤凰公园是座园林式古建筑主题的文化公园,三面环水,于1991年建成后,在楠木厅四周抚廊壁间,镶嵌陈列淳化阁帖132块,廊前有两块介绍的牌子,全帖为明代“肃府本”,为现代仿瓷工艺复制品,做工精致,勘核完整,重现了原作古有的风貌,让游客在阅览风景的同时,也能欣赏到古代书法大家的艺术魅力!
%_X[{( yKk,); 5月1日上午,走进硕大焦尾琴外型的溧阳博物馆,在一楼展厅,我第四次驻足在从别桥虞氏宗祠迁来的淳化阁帖刻石面前,凝视良久,细细观摩,大脑似乎在穿越。现存完整的石碑有47块,残碑71块。碑石部分字迹模糊,也有些清晰可辨。如果从书法家的角度看,溧阳阁贴更多的是书法的价值,虞氏将阁贴带到别桥,本身就是贴学文化在当地的一次传承。
4@V <Suw B#V4 不论阁帖渊源由来如何,出处哪里,从明摹刻成帖至今400多年来,作为中华文库之瑰宝,它的诞生照亮了一方土地,创造了帖学文明,打造了一方文化,以不一样高雅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就应该值得推崇。继承和发扬一定是后人能打通的脉络,见到的复兴之光。
m#}{"d&J
"lnk 当人们站在这套存之不易的淳化阁帖前,看到历代书法名家高峰耸立其中,不仅感佩五俯,有幸感悟“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之真谛,艺术之精妙。
+
1%^c(3 `a1R "A 斑驳无声显雍容,
q'8@
0FT0 翰墨满屋香苍穹。
A"T. nqB^y 湮没尘埃无伯仲,
#}]il0d 濑江碑帖吟传颂。
cE8 _keR~ %?{2uMfq-f 在华夏文明复兴的今天,艺术百花齐放的时代,我们需要引领的感人至深的人文故事,讲好讲透讲美溧阳的故事,也是我作为一个溧阳人想做的事。
d-S'y-V?d sB1tce 2022 05 07
1J%qbh :R?| 2l 飞沙 于溧阳又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