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手机客户端
只看楼主 | 倒序阅读 | 使用道具 | 浏览器收藏 | 打印 [百姓生活]正在消失的老物件之六:梭耙、钎子——耙齿排排盖草房
  • 9777阅读
  • 20回复

[百姓生活]正在消失的老物件之六:梭耙、钎子——耙齿排排盖草房[复制链接]

楼层直达

关注Ta 发消息

骑士 
发帖
223
精华
1
金币
1684
威望
49
贡献值
269
银元
235
注册时间2022-06-30
楼主   发表于: 2022-09-27 20:54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ADSL
正在消失的老物件之六:梭耙、钎子——耙齿排排盖草房
,b@0Qa"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7=ZB;(`L1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dMwVgc:  
'g a1SbA]  
IfZaK([  
    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揪心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起来,吹过江去,稀里哗啦地洒在对面江郊的各处。然后,眼睁睁的看着“珍贵”的茅草给人家抱走。最后,在哀叹、失眠之际,发自肺腑的呐喊了一句在中国文学史上回响了千年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GZc%*  
    这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时的名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写的是自己数间茅屋以及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的是自己内心的感慨及愿望,表现的是忧国忧民的真挚情感和崇高思想境界。 ` Vwj|[0k  
    茅屋是古代人住的,近现代人曾经住过类似的房屋就是“稻草房”,可以说稻草房是茅屋的弟弟。 wz!]]EQ!o  
+G_6Ek4  
B!le=V,@,  
    我没有杜圣人他老人家的博大胸怀,写不出此等惊天地、泣鬼神的文章诗句,只能介绍一下稻草房屋顶的营造方法及其使用的优缺点等等,怀念一下那个时代平民百姓的艰苦生活。
LE Y Y{G?  
    “稻草房” ——许多人不光没有见过,而且会很惊讶:现代人也有人曾经住过稻草房? j$]t`6gG  
    “我们是1966年结的婚。结婚的时候,我们的婚房就是两间稻草房,婚后我们就一直住在里面。”由于,溧阳郑笪村已经拆迁,赵景德夫妇就迁居在离郑笪村不远的官庄村。九月,天气正爽朗的时候,因为,我事先电话预约好了赵景德老人,几经周折,终于在官庄村东南面的一块自留地上找到了正在干农活的夫妇两人。于是,在田边我就和他们聊起了关于草房子的事。此时,赵景德老人的老伴对我说。 ZX.VzZS  
Iq\sf-1E  
XY| -qd}A  
    “我们生活在里面有整整十年。后来,七六年地震,稻草房倒塌了,我们就重新盖了两间砖瓦房。”老人的老伴继续说。 =k[!p'~jD  
    “这两间稻草房还是我自己亲手做的呢。”赵景德老人在一旁补充说。 S@7A)  
    “你自己的婚房也是你自己盖的?”我很是诧异。经过前几次接触,我已经知道他除了主职耕地,还曾专门帮别人盖过稻草房。只是没料到他自己盖稻草房当结婚房用。 cQv*lvG9>  
    “是的,这两间稻草房是我结婚前一年盖的。”赵景德老人继续说,“做的时候,没有叫一个泥水匠、木匠,全部是亲戚帮忙做打手(打工)完成的,包括打土墙和盖稻草屋顶。” ^U_B>0`ch  
    “那整座房子都是自己亲手建造的啰!?” +WwQ!vWWd  
    “是的哇。”老人回答的很轻松,“那个时候,做这种房子也不太复杂。” \ Rp)n=|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是那个时代人的写照和标签啊。
,7M9f  
    稻草房虽然看似简陋,但是,营造稻草房屋顶却是个技术活。稻草房屋顶并不是简单稻草的堆积。这涉及到稻草种类的选用及其部位的合理摆放、挤压。还有,稻草固定的程序及稻草相互间覆盖的方法。如果,手艺不好,建造方法不恰当,就会经常碰上杜圣人的遭遇:或“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或“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凄惨景象。 1{"fmV  
    做稻草房屋顶首先需要工具。营造稻草房屋顶的工具主要有两个(套)。我相信能看到过或知道这两个(套)工具及其用处的人在溧阳市也是屈指可数的。即使知道这些,我估计岁数起码也要年过古稀啦。 CFZ= !s)B  
    在七月份时,我到郑笪村收集老物件时,他就从家里角落里拿出了一个小器具。我一看,很像一把小型猪八戒的九齿钉耙。 zF]hf P0Q  
    喏,就是这个样子的。 |l ~BdP  
{F k]X#j  
F,O+axO ja  
    这个就是建造稻草房的第一个重要工具。它有什么用处呢?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请先猜一猜,看你猜得准吗? @Ds?  
    还有一个工具,由于是竹子做的,老人已经近四十五年不做稻草房了,所以,这个工具早已丢弃毁灭了。老人当时介绍的时候,比划了半天,我还是没有彻底弄明白怎么回事。后来,直到九月份的一个周末,在田间那次谈话后,他到家做好了,我才去拿回来的。 xsFWF*HPs  
    拿到手后,我才知道:第二件工具虽然小巧,但确实有些复杂,不是一俩句话就能解释得清楚的。 `>8|  
    喏,就是这个模样。这一个是改进前的样子,另外一个是改进后的样子。这两件工具的材质均为竹子。 n37( sKG  
"eQ96^'J  
fINM$ 6  
    这两种(套)古里古怪的东西叫什么名称呢?虽然,这些工具已退出历史舞台多年了,但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这些东西,总得知道是啥名称吧。 cx2s|@u0  
    第一个工具叫“梭耙”,第二个工具叫“扦只”(扦子)。 ~9oS~fP?I  
    初次见面,先介绍一下其形状及尺寸大小。 =QyO$:t  
    梭耙柄长109公分,前端耙体长39公分,宽3.4公分,厚4公分。耙体上端平面均匀分布有11个齿,齿间距为4公分。 Sjr(e }*  
改进前的扦子为半片竹子做成,其长为130公分,最宽处为2.5公分,一头削尖。在据尖端6公分的竹片中央处开有一直径为1.2公分的空洞。 `bT{E.(T  
    改进后的扦子有两个部件组成:一个部件为“套扦”,套扦由整根直径为2.5公分的竹竿做成,其长为136公分,前端削尖。距尖端8公分处挖有一长17公分、宽1公分的口子,这个凹槽就叫“套沟”。套沟是放结有草绳的短树枝棍的。短树枝棍长约12公分,直径约为0.7公分。草绳展开总长约100公分,直径约1公分。 HXdPKS4q  
    另一个部件为“插扦”,是用半片竹子做成。其长112公分,最宽处为2.5公分,两头削尖。 XpH[SRUx  
BJj~fNm1Zr  
3 XfXMVm  
    这两个(套)工具怎样用呢?我相信没使用过的人,很难猜得到。 }C#YR( ]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们再也不用亲身实践做草房子了,再不用钻研公关做草房时碰到的实际问题了,所以,肯定是做不出、也猜不到其用途的。 6w}:w?=6  
    别费脑细胞了,还是听听老人介绍怎样盖草房子,在其过程中,自然要说明是怎么用它们的。
MO#%w  
    “稻草房屋顶究竟是怎样盖的呢?”我想,你们也想了解这个问题,“其手法及建造的工序又是怎样的呢?” o-O/MS   
    第一步,做墙体。 XtfL{Fy|T  
    “主家做好墙体后,我们才负责盖屋顶的。”老人说。 u'K<-U8H  
    主家的墙体必须考虑足够的坡度,以利于雨水的及时排走。稻草房屋面的坡度一般控制在35°~45°,既要有利于雨水的排放也要创造更大的室内空间。如果,草屋屋面坡度不够,遇到绵绵秋雨,雨水滞流,就有可能会漏雨。 z7PPwTBa  
    第二步,上横梁。 x\Sp~]o3C  
    “盖屋顶第一步就是要先安装横梁。拿两间三架头的草屋来说,南北两边屋面斜坡都是近3米长,每间总共要上15根横梁。横梁一般用长约3米、直径约10公分的毛竹,也可以用木头。横梁两端固定在墙体上,其间距嘛大约为40公分。” E7_^RWG  
    第三步,铺芦薄只(芦苇席)。 A{6ZEQAh>  
    “横梁固定好后,就要铺芦薄只。芦薄只也是主家准备好了的,一般人家都是自己编织的。如果要买的话,两间屋大概要化20元的钱(七十年代)。” Y\p yl  
Gcs+@7!b  
Ya9uu@F  
    “芦薄只铺起来比较简单,快捷方便。只要铺得平齐,并用草绳固定在横梁上就行了。” q] Qgg  
    第四步,铺稻草。这就是建稻草屋最关键、最重要的步骤。 i]$d3J3  
    “铺稻草时,是从屋檐往屋顶方向铺。先在屋檐端铺第一排稻草,不管是一间屋还是二间屋,都要从东一路铺到西(我们这里农村的房子都是坐北朝南,也就是大门朝向南面的)。” V7[qf "  
    有的人开始质疑,说到这里,你的梭耙、扦只到现在还没出场嘛?配角先要热好场,主角马上就要出场了。 T>uLqd{hH  
    “具体怎么铺的呢?”我也迫不及待的问老人。 )cqhb R  
    “尽抓一把稻草,压在屁股底下,两个脚是这样的姿势。”老人为了方便讲解,拿来了一捆稻草放在门前的水泥场地上。然后,解开捆稻草的草绳,把稻草散开。他一边说,一边抓住一把稻草的根部,使梢头朝南、根部朝北,把稻草铺在地上。接着,他就面朝西坐在了稻草上。此时,他的右脚完全卷曲平放于地面,右脚掌抵近臀部;左脚弯曲支撑在地面上。 m'qMcCE  
"W+4`A(/l  
\R-u+ci$ZY  
    “这个时候就要用到梭耙了,”老人说,“梭耙的柄朝南,梭耙的头就压在稻草的梢头处,左脚就压在梭耙头上,这样人就不会滑下去了。” NM8 F  
    原来如此!由于屋面有一定的坡度,而且,稻草又较为光滑,人又直接坐踏在稻草上作业,所以,为了防止滑下屋面,人必须借助一个相对固定的支点。 Z@ws,f^e  
    因为,人坐在稻草上,有较大的压力,所以,使稻草和屋面产生了较大的摩擦力;而梭耙有11个较长的齿,齿紧咬合在稻草上,又产生较大的摩擦力。故而,人蹬踩在梭耙的侧面作业时,就不会轻易滑动了。 v8%]^` '  
    真是,“耙借草力,草借人力,人借耙力”三者互为借力,形成一个微妙的平衡体。 i ^IvT  
    想不到,小小的梭耙还巧妙的利用了物理学原理,人民群众的智慧真的是无穷啊! s\jLIrG8  
    “人坐在稻草上、梭耙压在稻草上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可以把稻草压的严实些。”老人继续介绍。 QHs]~Ja  
    “这是第一把稻草,第二把稻草放的时候必须和第一把稻草齐平。而且,两只手要用力把第二把稻草紧压靠在第一把稻草边上。然后,再把二把稻草都压在屁股下面。” 5h> gz  
%?wuKZLnc  
N{ 9<Tf*  
    我一看,这样两把稻草就合成紧密的一体了。 `z=MI66Nl  
    “如果有的草横斜了,便要用梭耙把它们梳理顺直了,保证所有的稻草都平直朝南,特别是稻草的须须只(梢头或头部)更加要打理好。” <![T~<.  
    “为什么稻草要理顺直呢?”小小的稻草屋还有这么些多的讲究,我疑惑的问老人。 e;6Sj  
    “如果不理顺直,横斜的稻草会挡水的。下雨的时候,有可能造成积水而漏雨。”哦,原来如此!同样是稻草屋,小细节处见质量。我佛佛看到老人如匠人般一丝不苟的精神。 ;JmD(T7{  
    “所以,稻草一定要铺得密实紧凑顺直,屋面才不会漏。” F}01ikXDb'  
    “稻草的须须只处理为什么更要特别当心注意呢?” lHGv:TN  
    “因为,第二排稻草压上去以后,第一排稻草露在外面的就只剩须须只,后面的也是这样。所以,整个稻草屋顶,露在外面的就是稻草须须只咧,须须只更加要理顺直。” Xj-3C[ 8@  
[#Yyw8V#<  
v l*RR oJ  
    “哦,为什么最后只能是须须只露在外面”?这个倒第一次听说,我很奇怪。 S,8zh/1y  
    “因为,稻草其它部位受潮容易烂,一烂,它就要漏雨。须须只硬实,比较耐湿耐潮,不容易腐烂。” FD@! z :  
     原来如此!这些学问都是祖祖辈辈经验的积累啊! bm+ Mr  
    “一把一把稻草的铺,是不是有人在下面帮你递稻草呀?” DSjo%Brd-  
    “没有,稻草是事先一捆一捆的放在屋顶上了。用的时候是就近拿取。” q$t& *O_  
    “一排稻草铺的厚度有多少公分呢?” 0Hz3nd?v  
    “厚度约为5公分左右。” GS{9MGl  
    “一路稻草铺到头后,就要做稻草固定的工作了。”老人说。 Ti)n(G9$  
    “怎样固定稻草,避免稻草被大风刮走呢?”我问老人。这可是个重要的问题。 0"QE,pLe4  
    “待一排稻草铺放完毕后,在第一排稻草茎离须须只1尺处压上一根长竹竿。竹竿可长可短,可以拼接,直径大概1寸不到。” 7CIje=u.q  
    “这个时候,要用到钎只咧。” Zwt!nh   
    “一开始的扦只是这样用的。”老人拿着改进前的扦子,一边说,一边用一根长1米左右的草绳穿过钎子前端的空洞,然后,捏住头子抽出大概20公分长。然后,把两股绳子合并在一起。最后,把带有绳子的扦只插进平铺的稻草中。 8% |x)  
    “第一次插的时候,要对准有横梁的地方,插进去大概30公分左右,还有,下面要站一个人帮忙的。这个人就把从屋顶插到屋内的扦只上绳子(短的)一头从空洞里拿出来。”老人一边介绍,一边在门口一个养鸡的铁栅栏框的顶部网格上比划示范着后面整个穿绳的过程。 Z?x]HB`r  
    我一看就明白了:屋内的人把绳子从空洞里拿出来后,这样使绳子脱离扦只,绳的一头落在屋顶上,另一头就留在屋内。然后,屋内的人把绳子绕半圈在横梁上。屋面的人再把扦只拔出来,重新插进靠近横梁的另一侧处。屋内的人再把屋内的绳子穿过扦只的空洞,屋面的人顺势再把扦只拔出来。这样,绳子就在屋内绕在了横梁上,绳子的两个头就露在屋顶外了。屋面的人再把屋顶的两头绳子绑在压住稻草的长竹竿上:两股绳合在一起,拧转数圈,对折一下,把草绳头子压在竹竿下就成了。 {[9^@k  
    原来,这个扦只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在两人配合下,使绳子两次穿过屋顶,牢固的绑在横梁上,从而使稻草也牢牢固定于横梁上。 WWO jyj  
    “每隔半米左右,再用草绳把稻草和竹竿绑扎在底下的横梁上。如果,竹竿不够长,再接上一根竹竿。如此操作一直到头。” TRq~n7Y7C  
    “第一排稻草的根部还要再放压上一根长竹竿,做同样的固定工作。” !c&^b@ yw  
    这样,用稻草绳就将稻草绑扎、固定在竹竿和横梁之间了。 ( ~OwO_|3  
    “第一排稻草铺好后,就从头再铺第二排稻草。第二排稻草要压在第一排稻草上面,使第一排稻草只露出须须只部分。然后,只要在第二排稻草的根部放压上一根长竹竿,再次做同样的固定工作就行了。”老人拿着三根竹竿示范道。 uVO9r-O8p  
原来,只要第一排稻草压二根竹竿,后面几排的稻草只要压一根竹竿就行了。 JV/,QWar  
    “原来的扦只容易扎到屋内人的头顶,又耗费人工。后来,我就改进了扦只,使屋面绑扎工作只需一人就可以了。而且,还比原来的方便、节省时间。” ~T-.k 7t  
    看绑扎加固工作还有些复杂,他是怎样用这个改进后的扦只使原来需二个人完成的工作现在只要一人完成?而且,还能提高效率?我甚是新奇。 ji8 Rd"S  
    “看,改进后的扦只就是这样子用的。”老人说完,就先拿着一根小棍和一段草绳开始演示起来。 hW},%  
    只见他把一根长约一米左右的草绳对折,接着将一根长约13公分小棍的中部压在距草绳末端约八公分处。然后,在该处用左拇指压住小棍、左手小指托住草绳。再用右手把小棍左侧的草绳末端弄成一个圆环形。再用右手把草绳的两个头子穿过草绳末端的圆环圈。然后,松开小指,拎住草绳的头子,把绳子抽紧,使草绳呈“丁”字形牢牢缚在小棍上。 'RA[_Z  
    “做成的这个结构就叫‘套杆绳’。”老人说。 e!-'O0-Kw  
HIU@m<  
o&AUB` .9~  
    然后,老人把套杆绳的小棍压在套扦的套沟里。再左手握住套杆,右手拿插扦,插扦的内腔面朝向套扦,把插扦的尖端插在套扦套沟前端的内腔中。最后,右手拿住插扦的后端,稍稍用力,使之贴近套扦。这样,整个套扦、插扦以及套杆绳就合三为一了。 k Z3tz?Du  
vn_avYwiy  
@!M bPS  
foFn`?L F  
aH$~':[93  
,\m c.80  
    接下来稻草的固定工作又是怎样的呢? .U3p~M+  
    最后,老人又在门口养鸡铁栅栏框的顶部网格上开始比划。通过老人的演示和讲解,我了解了在实际中的操作过程。 g&bO8vR=  
    屋面的人把带有草绳的套扦(三合一体)插进稻草屋顶内约30公分,使草绳的两个头子露在屋顶外。然后,左手握紧套扦不动,把插扦从套扦中完全拉出,并抽离屋顶,放在一边。紧接着,右手拉住套杆绳的头子不动,左手继续把套扦往下插10公分左右。这时,套杆绳就脱离开套沟。再拔出套扦,放在屋面一旁。一手抓住露在屋面草绳的两个头子,抽紧草绳。由于套杆绳呈丁字形,草绳末端的小树棍靠近屋面的芦苇席时,就被卡住不能动了。 p>zE/Pw~  
ZV U9t  
kU Flp  
    “最后,就把露在外头的两股草绳绑在压稻草的长竹竿上就行了。”老人一边演示,一边说。 ec0vg.>p  
    这样,就把竹竿固定住的同时,铺的稻草也给固定住了。 ZRHTvxf  
    旁边,他的女儿和另一位女村民也蛮有兴致的看着他演示。 hB.dqv]^  
s=nds"J  
kp$ILZ  
    和改进前的扦子相比,改进后的套扦不光只要一人就能独立完成工作,少了一次穿插程序,而且,不需要屋面下不停的脱绳、穿绳的功夫。 #X8[g_d/  
    “你的设计真精妙!确实,这样大大了节省人力和时间,盖房的速度也大大加快了!”看到如此精巧的设计,我大为赞赏,感叹的说。 TXaXJIp  
    “两间三架头的草屋,大概要铺十排稻草,中间的稻草大概要叠有四层,稻草总的厚度大概有七寸,要用掉1000斤左右的稻草。”老人又介绍了稻草屋的一些基本数据。
4|e#b(!  
    稻草房主要是人们在没有能力和钱财去建设更好房子的情况下,为生存而想出来的唯一办法。 Ov|j{}=L=9  
    “那稻草房有什么优缺点呢?”我询问老人。住了十年的稻草房,老人最有发言权。 b?^n '0  
    “第一是成本低,便宜。第二是建造简便。第三是保温,冬暖夏凉。第四嘛,是下雨没声音。”老人简单的概括了几点。 w#1dO~  
    确实,稻草便宜易集,稻草房的其它材料也都是就地选用,基本上没有成本问题,只花费一些人工,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建造时,不用特殊工艺技术,建造者也不需资质就能上岗;稻草房建好后,夏季,稻草具有阻隔阳光和热量的作用。冬季,稻草能够保证室内的热量不散失,相比钢筋混凝土保温层来说,保温效果更佳;稻草房的另一大长处就是销声效果更佳。住茅草屋安静,下再大雨也听不到雨滴声音,晚上睡觉特别香,不像铁皮顶或瓦屋顶那样丁丁当当地敲鼓。 1,QRfckks  
    再者,稻草房具有很好的抗震性,像日本木屋一样,即使倒塌,也不用担心人身的安全问题。 Xm4wuX"e=  
    “稻草房曾救过我们的命呢。76年地震,我们的草屋倒塌了,压在我们身上。由于是稻草屋顶,人没什么大碍事。”大婶曾对我说。 Mm;)O'XDE  
    缺点是,长时间下雨天后,屋内会很潮湿的;用的时间也不长,稻草一般过几年就要全部更换一次。这个后面再详谈。 4(&'V+ o  
    “稻草房会不会漏雨呀?”看稻草房这么简陋,我很担心这个现实问题。 d;^?6V  
    “你把东西弄好、弄扎实了,盖了以后,稻草房就不会漏(雨)了。”老人的老伴说,“你别看稻草房简单,稻草屋很牢的。风再大,也吹不了的。” 7h<K)aT  
    “你修建的稻草屋,屋顶有没有听说过被大风掀掉的?”我问老人。 l}^#kHSyd  
    “没有。帮人家做生活要牢靠的,稻草屋三年之内能保证质量。除非台风过强,稻草屋顶连同下面的横梁一起被掀起来。” Yru[{h8hw`  
    这使我陡然想起“茅飞渡江”的场景以及 “杜甫草堂”的质量问题。据史料,杜甫的这座茅屋是公元760年春天盖起的。不料,建造仅仅一年半光景,到了公元761年八月,茅屋就被大风所破,被大雨致漏。看来,杜圣人的“茅屋诗”是金玉之作、千古绝唱,而造的茅屋却是“豆腐渣”工程、不堪一击啊。造房的人技术不过关,盖得不够结实,致使杜圣人“长夜沾湿何由彻”! 8j$q%g  
3q>"#+R.t  
yR!>80$j  
    如果,赵景德老人给他造房的话,茅草重重严严,绑绳紧紧牢牢,竹竿叠叠排排,就是风再怒号,也卷不走他心爱的茅草;哪怕雨再倾盆,也不会屋漏无干处。他老人家肯定是“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茅草房消声又避风雨,在里面睡得肯定会很香的! NLpD,q{  
    不过,若果真如此,我们现在就读不到千古传诵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啦,只能凑合着读我后面的《稻草房歌》了。
G#V22Wca8  
    “你大概什么时间段给人家盖稻草房的呢?”我问老人。 e>^R 8qM?  
    “大概从(19)67年开始,一直到(19)76年。76年以后,人们的生活条件开始好转了,做稻草房的就很稀少了。于是,我就没有再帮人家盖过。” -Gpj^aBU  
    “帮人家盖草屋,工钱怎么算的呀?” Dk-L4FS  
    “是按天算,一天2块钱。” c`.:"i" k3  
    “怎么这么少啊!?”我感觉不可思议。这么坐卧屈膝的在房顶、日晒风吹的一天才得可伶的2块钱? r&[~/m8zl  
    “是的,那个时候,请一个泥水匠大工也只有2块钱的。” hmH$_YP}  
    “原来还是行规啊。” UE4#j \  
    “那两间屋要做多少时间?” pUr[MnQLf  
    “两间屋要是2个人做,一天就能完工。” 7" [;M  
    “那外村人家怎么联系你盖草房?” ts]7 + 6V  
    “我们村有好几个人会盖的。人家周围方当都知道我们会盖草房,会带口信到我们村的。如果是一间草房,我们就  一个人去,2间草房一般就叫2个人去”。 .9xGLmg  
    “你一年可以帮多少人家盖草屋?有多少收入?” Ae#6=]V+^  
    “这个不一定。多的时候大概有六、七十家人家;少的时候,只有二、三十家人家。这要看收稻场的天气,天气不好, 盖的少;天气好,盖的就多。一年有这么100块钱的收入就相当不错了。” MH?B .2  
    “盖草房的多少还跟收稻场的天气有关,为什么?” r Lh h  
    “如果收稻场时,碰到烂稻场,稻草腐烂、质量不好,盖的人家就少了。” =<05PB  
    哦,原来如此。盖稻草房稻草的质量很重要啊! _:L*{=N  
    “那盖稻草房,和稻草的种类有没有关系呢?” 6S<$7=$ =  
    “有的。给牛吃,最好用籼稻草;盖草屋,粳稻草最好。” 6bGD8 ;  
    “为什么?” Kv]6 b2HT  
    “籼稻草茎秆长粗,但稻颗松散,须须只也比较散而且软;粳稻草茎秆矮细些,但茎秆坚韧,须须只多、紧凑又硬。” +XE21hb   
    “草屋还可以用麦秆草盖。”有一次,我问我父亲关于草房材料的选择问题,他回答我道,“因为,麦秆草光滑,又中空,下雨时,雨水淌得快。晴天,又容易干。所以,用麦秆草盖草房,寿命可以更长些,一般可以用7年左右呢。” 6!nb)auVi  
原来,盖草房材料的选择非常关键,草房房顶的材料可以选用茅草、稻草、麦子等植物的茎秆。草房盖的牢固密实并不表明草房的性能就好,这和所选取草的质量和种类有直接的关系。 <@A^C$g  
    “稻草房盖好了以后,是不是可以住上多少年了?”那次,老人在地里锄地,大婶在一旁歇着。于是,我便问大婶。 9zyN8v2  
    “还没有什么多少年啰。草屋做好以后,总归是三年盖两头(次)啰,基本上要年年盖、年年修的。” *K(xES! b  
    “还要经常弄,为什么?”这个我到不明白。 1I`D$Xq~:  
    “稻草会烂的哇。” 07|NPS  
    “噢,稻草常年露在屋面,日晒雨淋,容易腐烂。一烂就会漏雨吧?” B<LavX>F  
    “是的。一般三年过后,就要更换屋面了。要今年盖这边,明年盖那边的。” %&X X*& q  
    “为什么不一次性盖好?”  kTz  
    “你一年头盖,没有这么多稻草的哇。那个时候稻草少。在生产队里,(分到每家每户)总归称这么一点儿稻草。” oc(bcU  
    “那时,生产队里的稻草金贵咾。好的稻草要先留给牛吃,然后,是留给生产用稻草。最后,才是分给户头上的。按人头分,一家一年能分到六、七百斤稻草就不错了。分到户头的稻草,还要烧饭烧火用呢。”这时,老人在一旁补充说。 rd)) H  
    “有一年碰到烂稻场。夏天,收稻场时,雨嘀哩嘀落的连下了三个多星期,最后,分到的稻草就不好了。刚好,我们住的稻草屋又到第四个年头了,后来,草房有些地方便开始漏雨。因为稻草不好,没有整个换,只换了漏雨的地方。”大婶接着说。“结果,再后来碰到下雨天,不是这里漏,就是那里漏。一年里,修补了十来次。直到来年收稻场分到新稻草,更换整个屋顶后才没有漏。” WGmCQE[/c  
    “我们家(19)59年盖的房子是土坯草帘房,”我问起父亲关于草房子的历史,父亲对我说,“那个时候,我们小村26户人家,只有约10户人家是砖瓦房,而且,大都是解放前地主或富农家留下来的房子,其他大部分人家都是土坯稻草房。因为,稻草房像一个升箩,所以,稻草房又叫‘升箩棚’。” eFQi K6`i  
    “草帘房就是屋面不用芦薄只,只用‘草帘只(子)’盖。草帘只是我自己一把一把稻草编起来的,把与把之间要弄3个固定点,每个固定点是用4、5根稻草固定压实在一起的,考较(讲究)点人家是用麻绳编织的。一排草帘只上面要横压一根篾竹排(长的竹片),再用草绳把草帘只固定在篾竹排和横梁之间。三架头的一间房,一个坡面要用到10排草帘只。每排草帘只之间还要用几路草绳(在竖直方向)固定在一起,防止草帘只被大风吹走,每隔1米左右就要拉一路草绳。” o FLrSmY)E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看工序流程我父亲做的草房和赵景德老人做的是大同小异啊。 1aE/_  
    “到(19)68年时,住草房的人家就少了些,只有6、7户人家。到(19)70年时,我家的草房顶才换成瓦房顶的。这时候剩下的草房大都是用来养猪羊或作牛棚用的。到改革开放时,草房就慢慢基本绝迹了。”父亲对我说。 q UnFEg  
    “那个时候,不像现在有空调,夏天天气特别热的话,在稻草房里也很热的。没铜钱买扇子,我就用缝衣线把麦秆草穿起来当扇子用呢。”大婶有一次和我提起他们在稻草房里的生活情况,对我说道,“平时的菜只有素菜和咸菜,只有过年才有荤菜吃,早饭、中饭也吃稀粥。做件衣服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要一直穿到老小。衣服总归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要穿多少年的啰。” arP+(1U  
    “你们那时候的生活真苦咾。”我感喟的说道。 pqSE|3*l  
    “和现在比确实是。不过,那时候倒不觉得,不一样过来了嘛。”大婶最后笑着说,“那时候,只要把活干好、有些收入、吃饱肚子、养好小孩就很满足了。” 1,T9HpM  
    赵景德老人常年在外做稻草房既苦又累。稻草房做好以后,一年到头最多全家七口人住在两间不到50平方的草屋里。还住不上三年,后期稻草腐朽漏雨了,又要维护、更换。况且,到时连区区几百斤的稻草也没有,还要分成二年来完成!平时穿的不好、吃的又很差……那个时候底层平民百姓的艰难困苦现在的一代人有谁能真正体会得到啊!
h+UscdU l  
    时光只过了近五十年,却已是沧海桑田! |pqpF?h5|  
    回望过去,我们的父辈或爷爷辈曾经经历了我们想象不到的苦难。他们住在自己做的稻草房内,穿着粗衣,吃着淡饭,扇着自己做的扇子驱赶炎热……现在,我们物质条件已极其丰富,生活水准已相当优越,再也不用为吃、住、用而发愁,却再也想不起来“苦难”究竟是什么样子了。 )US/bC!M$  
    “如果,你现在叫我做(稻草房),我还会做的啰。”老人最后对我说。 AG7}$O.  
    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老人依然还怀有“稻草房”情节啊! F47n_JV!d  
    稻草房就像他的子女一样,他曾经亲手照顾侍弄过它;稻草房是他一生挥之不去的“乡愁”,他曾经与它相依为命。 p L@zZK0  
    我暗下决定:如果,有一天,我的乡村民俗博物馆要建设的话,我一定叫他帮我盖一个大大的稻草房,让他用古老的工艺打土墙、盖屋顶(当然,他应该是总设计师)。 m_2P{  
    到那时,他不光留给了我们一门古老的技艺和原始的工具,还留下了唯一的一个实物,一个粗犷又典雅、外糙又内秀的稻草房,那该多么的完美啊! !r*;R\!n2  
    稻草房虽陋,但它曾经倾注了老一辈人当时所拥有的全部资源。他们曾经用泥土、稻草、竹子、石块等天然原材料亲手来建造它们,没有用到一根铁钉、一块塑料、一点水泥、一件化纤产品,全部是纯天然、无污染的东西。它们是源于自然、取自自然、最终可以归还自然的环保材料。“返璞归真”,这些就是我们现在所大力提倡的“绿色”发展理念,“环保”发展的理念啊。 x]oQl^ F  
    稻草房虽陋,但它曾经倾注了老一辈人的心血、智慧和精力。他们曾经用最简单、最原始的工具营造着它们,没有用上任何现代化的机械工具设备。并在实际中,不断摸索,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对工具进行着革新。而且,建造稻草房所有的工作完全是用人力来完成,没有耗费一度电、一滴汽油。所以,稻草房是标准的“节能减排”项目。 Q*.FUV&;  
    稻草房虽陋,但它曾经倾注了老一辈人的深情与意志。他们与稻草房休戚与共,在稻草房内,赵景德夫妇养育了五个子女,稻草房陪伴着他们一起度过了艰难困厄的年代。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情况下,他们战天斗地,顽强的生存着,用自己勤劳双手摆脱着贫困,撑起了家的希望。他们是真正经历过苦难的一群人。而真是磨难磨砺了他们的意志、磨砺了他们那一代人务实奋斗的时代精神。 *u/|NU&X  
wIF ":'  
    最后,以虎画猫,有杜圣人为榜样,我也写一首《稻草房歌》,不然,你说稻草房,不写首诗附和,还真对不起他老人家: !5j3gr ~  
    九月秋高气正爽,八旬老人重做扦。 >~rd5xlk  
    曾经泥草和绳竿,做成草房作婚房。 1Q SIZoK7  
    耙梭稻草又防滑,扦穿屋面带草绳。 yU"G|Ex  
    人民群众智慧多,为省工时革新创。 *fSM'q;  
    重重稻草压密实,根根草绳缚竿梁。 %j">&U.[  
    冬暖夏凉又销声,绿色环保把能减。 p2vBj.*J  
    不拍风来不畏雨,艰难困厄一笑过。 jtv Q<4  
    而今广厦亿万间,可有悲悯常忧患? ogqV]36Idh  
    写罢,我再次大声诵读起杜甫的诗句:“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在四海困穷的时代,在狂风暴雨无情袭击的秋夜,当风吹屋破、无处安身时,诗人却把自己的困苦丢在一边,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像一道闪电划破夜空,振策着人的心灵。 NE3wui1 V  
Wp}9%Mq~Jy  
\`&pk-uW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罢,我抚耙叹息:经过二代人的努力,我们终于彻底消灭了贫穷,迎来了美好的时代。如今,九洲升平、四海富足。我们再也不需用梭耙和扦子在稻草房屋顶整日辛劳了;再也不用住稻草房了;再不用忧心酷热和屋漏了。杜甫的宏伟愿望也早已实现——“眼前突兀”的是高耸入云的“千万间广厦”,它们“风雨不动安如山”。不过,我们还要不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呢?还有没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呢?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43 条评分 金币 +43
杏意一片 金币 +1 2023-06-04 - 来自溧阳论坛APP
慕野 金币 +1 2022-12-06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天目深瞳 金币 +1 2022-11-10 - 来自溧阳论坛APP
传奇骑士 金币 +1 2022-11-07 - 来自溧阳论坛APP
18362278103 金币 +1 2022-10-25 - 来自溧阳论坛APP
晋李 金币 +1 2022-10-15 - 来自溧阳论坛APP
李海友 金币 +1 2022-10-13 - 来自溧阳论坛APP
月梅古石 金币 +1 2022-10-11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冷水泡饭 金币 +1 2022-10-11 - 来自溧阳论坛APP
皇派门窗体验店 金币 +1 2022-10-07 - 来自溧阳论坛APP
(post by :2022-09-27 20:54:09)
 (0人推荐) 这篇文章真不错! 给帖子评个分吧!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6828
精华
8
金币
11368
威望
174
贡献值
7024
银元
6957
注册时间2012-01-08
沙发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09-27 21:09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 移动
好像不是纯粹溧阳人的劳动工具。 N!BOq`#da  
  • 建行

关注Ta 发消息

骑士 
发帖
223
精华
1
金币
1684
威望
49
贡献值
269
银元
235
注册时间2022-06-30
板凳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09-27 21:27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ADSL
引用
引用第1楼管见针砭于2022-09-27 21:09发表的  : r(1pvcWY-  
好像不是纯粹溧阳人的劳动工具。 e0N=2i?I#z  
|g\.5IM#W  
这是茶亭一带盖草房的方法,我们原来泓口盖的方法又有不同之处的。看来,盖草房有地域特点。 7tl)4A6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4 条评分 金币 +4
春岭樵夫 金币 +1 2023-06-05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哈里路亚 金币 +1 2022-10-14 - 来自溧阳论坛APP
溧城某甲 金币 +1 2022-09-29 - 来自溧阳论坛APP
老电影人 金币 +1 2022-09-27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12884
精华
4
金币
27494
威望
295
贡献值
13226
银元
12991
注册时间2020-10-23
地板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09-27 21:42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作者的文章很棒,我认真拜读了,留下了详细的盖草屋流程(工艺),今后知道的人不多了…… bpF@}#fT  
  此文很有意义,点赞作者! |T$a+lHMD  

关注Ta 发消息

骑士 
发帖
223
精华
1
金币
1684
威望
49
贡献值
269
银元
235
注册时间2022-06-30
4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09-28 18:33   , 来自:江苏省 电信(天翼3G无线宽带)
引用
引用第3楼老电影人于2022-09-27 21:42发表的  : 'TK$ndy;7}  
作者的文章很棒,我认真拜读了,留下了详细的盖草屋流程(工艺),今后知道的人不多了…… t7*G91Hoq&  
  此文很有意义,点赞作者! $dx1[ V+_  
DV7<n&P  
谢谢鼓励。忆苦思甜,让大家了解一下过去底层平民的营生技能。 6"7:44O;G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88
金币
256
威望
6
贡献值
100
银元
94
注册时间2020-03-14
5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11-06 20:04   , 来自:内蒙古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我也在草房里住过近十年,士坯墙,稻草顶,土坯墙的洞里抓蜜蜂,吃过蜂糖。小时候的回忆,甜蜜满满。那时的幸福感,比现在强的多。 + +T "+p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88
金币
256
威望
6
贡献值
100
银元
94
注册时间2020-03-14
6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11-06 20:08   , 来自:内蒙古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那一代人吃苦耐劳,人情也浓,我记得我村上的人帮我家弄土坯,都不肯在我家吃早饭。那时候村上人盖房子,一村人都抢着义务帮忙。。现在,再回不去那时了,经济时代,人情不再 jlRl2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春岭樵夫 金币 +1 2023-06-05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6828
精华
8
金币
11368
威望
174
贡献值
7024
银元
6957
注册时间2012-01-08
7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11-07 08:31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引用
引用第2楼一川风月于2022-09-27 21:27发表的  : Hl^aUp.c  
M&|sR+$^  
这是茶亭一带盖草房的方法,我们原来泓口盖的方法又有不同之处的。看来,盖草房有地域特点。 e/]O<,*  
S 0R8'Y  
我小时候在外公盖的草房里住过,盖的方法完全不用。用的草也不一样,那是真正意义的茅草屋。 [Vrc:%Jk  
g^s+C Z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13724
精华
13
金币
27597
威望
376
贡献值
7338
银元
7099
注册时间2011-12-10
8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11-07 08:40   , 来自:江苏省 移动
现如今只有去天目湖山水园景区里,还能看到两间原汁原味的土坯草屋 t/v@vJ`vSH  
nu 4Pc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12438
金币
18976
威望
31
贡献值
12799
银元
12768
注册时间2017-01-07
9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11-10 18:07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稻草,和牛一样,是老式农民的亲密伙伴,铺床,盖房,喂猪,都少不了稻草。这篇文章深情地记录了农村历史的一角。  'P@=/  
科技高速发展的现在,稻草在稻田里,进不了农家,成为累赘。 w;N{>)hv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21
金币
43
威望
1
贡献值
22
银元
21
注册时间2022-08-03
10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11-17 19:23   , 来自:江苏省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我只记得以前玩擦炮差点把稻草堆点了,还被骂了一顿。 ldP3n:7FS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1917
金币
2260
威望
5
贡献值
1925
银元
1920
注册时间2017-05-28
11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3-06-04 11:08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稻草房。其实还有用麦秆盖的房子呢。比稻草房更耐用、坚挺。只是本地相对于稻草,麦秆的量少了许多! #sL/y  
一篇好文文章!点赞 dZF8 R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躬耕溧阳 金币 +1 2023-06-05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13724
精华
13
金币
27597
威望
376
贡献值
7338
银元
7099
注册时间2011-12-10
12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3-06-04 14:41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移动
好文,作者是想起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第一反应是想到了《三只小猪的故事》 m!0N"AjA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7953
精华
47
金币
19459
威望
1088
贡献值
9031
银元
8742
注册时间2012-08-24

13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3-06-05 09:08   , 来自:江苏省 移动
想起当年住草房 t{6ap+%L  
e$ 32  
张晨镛 ;$z7[+ M  
/z#F,NB  
2017-09-14 阅读数:581 本文字数:999 :6zC4Sr^  
=},{8fZ4  
70年代初,我们全家在“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召唤下,下放到庆丰公社。为了建房,全家人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建成三间约50平方米草房。土皮墙,稻草顶,杂树人字架,毛竹作桁,刚竹为椽。土皮墙上留了四个30×50cm大的长方形墙洞,中间插了三根树枝条就是窗户。地面是黄泥巴疏平、洒水、捶实。 'bC]M3P  
8<{;=m8cQ  
房顶上盖的稻草,日晒雨淋,隔了一段时间,有的地方稻草就腐烂发黑。烂稻草随着酱色的水淌下,下雨时,屋外大雨,屋里小雨,外面雨停,里面滴答。住草房有“三年盖两头”之说,于是,我爸爸常常要请盖草房的内行帮助修补。要将屋面上的旧草全部掀掉,重新盖上新草是不可能的。缺钱,稻草也很金贵,只能插入一些新稻草,见洞补洞。村上有个补漏的行家里手,只要稻草备齐,他动作熟练,一日半天,就能修补完毕。过了一段时间,又漏了,再如法炮制。这样,从屋檐口到屋脊,有黑有黄,色彩分明。这几重茅,实际上是修修补补的结果。 @UV{:]f~e  
R5gado  
刚住进草房的时候,没有经验。夜里骤然起风,呼地一声吹来,屋顶咯吱、咯吱地响,令人胆战心惊。父亲见势不好,把一家人都喊醒,穿好衣服,坐在床上,如遇不测,可以迅速逃离。 dl_{iMhF&E  
u0g*O]Y  
我不记得住简陋草房时,熬过多少风雨之夜。一天下午,外面秋风飒飒,大树叶子哗哗直响。我们急忙关了大门,谁知道一阵狂风从狭小的窗户里钻进来,回旋冲突,把屋顶掀了个大洞,屋顶覆盖的一块黑黑黄黄的稻草,全部被狂风吹跑,昏暗的阳光照进屋内。在村民的帮助下,我们急忙把钉耙等重物压在草屋顶上,保住没有吹走的部分稻草,尽量减少损失。从此,总结出一个住草房的经验:刮风时,务必关紧门窗,否则狂风乱窜,就会卷走屋上的稻草。 %Lyz_2q A  
1|]xo3j"'  
最近,孩子读到杜甫名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问“卷我屋上三重茅”什么意思?我脱口解释道:“狂风怒号,卷走我屋顶上层层茅草。”我这个亲身住过草房的人领会三重茅的含意,心中饱含辛酸。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书中,把三重茅解释成“加盖过两次,有一尺多厚,冬暖夏凉,有时候比起瓦屋来还要讲究。”以此断定杜甫生活富有。我认为,恰恰相反,杜甫无钱重新加盖已经漏雨的茅屋屋顶,为了遮挡风雨,胡乱地插些新草。再加上“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足见他当时穷困潦倒。郭先生没有住茅屋的生活基础,凭空想像的解释不能让人信服。 -,|ha>r  
-Uri|^t  
我经历了“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真实情景,诗中所言心有戚戚,愈加钦佩诗人逆境中创作的那份坚持,钦佩他“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那份情怀。 7=vYO|a/4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金币 +2
茅尖花红 金币 +1 2023-06-05 - 来自溧阳论坛APP
躬耕溧阳 金币 +1 2023-06-05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7966
金币
13124
威望
623
贡献值
8930
银元
8307
注册时间2014-05-14

14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3-06-05 10:01   , 来自:江苏省 移动
好文章! Wy.";/C  
详细记录了城南一带稻草屋的建造过程和使用的工具。 Je@kiE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8133
金币
15996
威望
265
贡献值
8651
银元
8386
注册时间2014-05-20
15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3-06-05 12:07   , 来自:江苏省 移动
理科生爱写文章,点个赞! m!:.>y  
de哥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894
金币
1396
威望
4
贡献值
901
银元
897
注册时间2018-09-29
16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3-06-05 14:56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建议把这篇文章编入小学课本。 tt{`\1q  

关注Ta 发消息

骑士 
发帖
223
精华
1
金币
1684
威望
49
贡献值
269
银元
235
注册时间2022-06-30
17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3-06-05 18:06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引用
引用第13楼春岭樵夫于2023-06-05 09:08发表的  : Abf1"#YImy  
想起当年住草房 L|J~9FM  
9wMEvX70  
张晨镛 a( |x w  
MA6P"?  
2017-09-14 阅读数:581 本文字数:999 9U'[88  
....... ,LZ(^ u  
5~U:@Tp  
亲身经历,读来更亲切自然。美文! MS{{R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躬耕溧阳 金币 +1 2023-06-06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关注Ta 发消息

骑士 
发帖
223
精华
1
金币
1684
威望
49
贡献值
269
银元
235
注册时间2022-06-30
18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3-06-05 18:07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引用
谢谢网友们的厚爱还要继续努力,不断改进的。
u?Z <n:  
9fMSAB+c%  
_ .!aBy%xf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躬耕溧阳 金币 +1 2023-06-06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8133
金币
15996
威望
265
贡献值
8651
银元
8386
注册时间2014-05-20
19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3-06-06 10:55   , 来自:江苏省 移动
好文章,再顶顶。 69rwX"^  

关注Ta 发消息

贵宾 
发帖
31436
精华
38
金币
131141
威望
7736
贡献值
37541
银元
29388
注册时间2012-01-01

20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3-06-09 19:54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引用
引用第13楼春岭樵夫于2023-06-05 09:08发表的  : DQL06`pX/  
想起当年住草房 p,M3#^ q  
'8]|E  
张晨镛 ,%"\\#3S  
2@"0} po#  
2017-09-14 阅读数:581 本文字数:999 ux" D ]P  
....... yfRUTG  
03i?"MvNo  
6Cop#kW#  
<k!m dj)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1、回复广告信息一律封号 2、粗口、谩骂、攻击一律封号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