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手机客户端
只看楼主 | 倒序阅读 | 使用道具 | 浏览器收藏 | 打印 [百姓生活]春节前后全国或达感染高峰,无症状感染者到底有多少?
  • 5506阅读
  • 17回复

[百姓生活]春节前后全国或达感染高峰,无症状感染者到底有多少?[复制链接]

楼层直达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668
金币
1441
威望
104
贡献值
768
银元
651
注册时间2012-02-06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1:36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移动
中国新闻周刊2022-12-24 19:32北京 5+4IN5o]=  
/obfw^  
进入12月的第三周,全国多地迎来“新十条”发布后的第一波感染高峰。这种判断更多来自人们的切身感知:身边激增的感染者和医院发热门诊前的长队。 a@K%06A;'  
JJ-( Sl  
“这次新冠疫情的感染高峰不是一般的高,是疫情海啸。”12月19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谈及北京疫情形势时这样说。他预计北京在接下来一到两周内会迎来重症高峰。多位专家对《中国新闻周刊》强调,北京的第一波感染高峰比预想中“来得要快”。 UkwP  
*}qWj_ RT  
12月23日,青岛市卫健委主任薄涛介绍,当前青岛新冠感染发病高峰期还未到来,正处于高峰来临前的快速传播阶段。监测数据推测,青岛每日新增感染量为49万人~53万人,“明后天会在此基础上以10%增速增加”。 sPpH*, (  
- a}Dp~j  
东莞市卫健局同一日发文,新冠感染高峰日益逼近,根据数字模型预测结合专家评估判断,东莞感染者正以每天25万~30万人的规模增长,且增速越来越快。安徽、浙江、湖南、江西等多地近期预测,第一波疫情高峰可能在明年1月左右到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12月22日表示,上海疫情预期一周内达到感染峰值。 5+0gR &|j  
)th<,Lo3#  
取消大规模核酸检测后,因为缺乏准确数据,这些预测也存在着不确定性。12月21日,山东省疫情指挥部宣布,原本预计明年1月出现的高峰可能提前到12月底到来。 y%$AhRk*U  
l+K'beP  
专家提醒,面对来势汹汹的奥密克戎海啸,老年人最好不感染或是错峰感染,重症高峰到来前,各地要提前发出预警,让医院做好准备。而在监测有限的情况下,各地是否真的知道:第一波感染高峰何时会到来? wQl ,  
tPWLg),  
c% -Tem'#  
2022年12月24日,上海,曹杨老百姓“家门口”的发热诊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哨点诊室,于近日升级为发热诊间,以进一步响应广大居民的发热就诊需求。图/视觉中国 jxJ8(sr$  
caR<Kb:;*  
春节前后全国或达到“感染高峰” ,$L4dF3  
sjHE/qmq-Z  
近日,“发烧指数”一词频上热搜,大数据专家结合百度搜索指数、经过复杂计算后预测出不同城市第一波疫情的达峰日期,数据平台“数据团”12月23日的最新预测显示,全国最早达峰的城市是河北保定,已于12月14日达峰,疫情仍处高位的北京也于12月17日达峰,预测累计感染比例达到48.4%,上海、深圳、广州几大千万人口城市紧随其后,在12月21日刚刚达峰。 |)th1 UH  
*\a4wZ6<3  
一位长期进行疫情模型预测的数据专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发烧指数”对疫情的发展趋势有一定参考价值,近期各地的“发热”搜索量均出现突增现象。它其实是“谷歌流感趋势”(GFT)预测系统的一个初级再版。GFT采用了40多个指标,涵盖面非常广,比如发热、咳嗽、抗生素等,后来还是被证明高估了实际感染数。“冬季新冠和流感叠加,这些发热者未必都是新冠感染者,也可能只是得了普通流感,或有一些头疼脑热的症状,因此需对其保持警觉。” ah$b [\#C  
un"Gozmt5  
一位安徽三甲医院感染科医生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发烧指数”只在疫情早期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后期几乎失效,“多数人出于担忧,可能在前期已经搜索过了”。他认为,各地真正的感染高峰肯定会在“发烧指数”高峰之后。 #6aW9GO  
(62"8iD6  
在疫情形势严峻的北京,很多市民这周的普遍感受是“身边的人大多已经阳过或阳康了”,记者采访北京几家三甲医院发现,医院第一波“倒下”的医护基本从12月19日这周开始陆续返岗,之前两周的人员紧张情况有所缓解。多名医生反映,其所在医院的医护感染率至少达到了60%~80%。 w>&aEv/f  
q s!j>x  
' ,wFTV&  
2022年12月15日,北京西城区广安体育馆内的简易发热门诊,消毒员正在为场地消毒。图/视觉中国 yNJ B oar  
 `,*3[  
北京目前是否已达到感染高峰? [ZwjOi:)  
lN 4oW3QT  
北京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12月21日,全市发热门诊接诊患者6.5万人次,较近日接诊高峰7.3万人次减少11%,发热门诊就诊需求总体趋于缓和。就在10天前的12月11日,涌向各医院发热门诊的患者还只有2.2万人次,但这已经是在此一周前的16倍。北京一家主要收治轻症和普通型患者的二甲医院医生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上周医院发热门诊平均每天接诊300人次左右,这周已降至100人次。 fCn^=8KOZ  
y3Q sv  
一位不愿具名的知名流行病学家对《中国新闻周刊》推测,北京感染发病人数应该已经达峰,但重症和危重症还在继续增长,还没有到最高点,三级医院还要经受二三十天“非常非常艰难的苦日子”。 ha<[b ue  
1Faf$J~7|  
这一轮北京疫情的增长速度超乎很多人预期。这位流行病学家分析,疫情一旦失控,上升曲线会非常陡直,各国情况大都如此。假设传播指数是10,防控措施松动时有1000人感染,三天后,就会有11000个感染者。但由于市民和社会单位为了自保而调整人际接触,比如减少到岗率、减少出行、不出去购物聚餐等,实际传播数会比10要低不少。尽管如此,感染速度仍会很快,累积感染人数在不太长时间里就会达到很高水平。 @Ns Qd_e  
w$iX.2|9%u  
德国华裔病毒学家、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陆蒙吉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说,因为缺乏具体数据,很难评估北京的准确疫情走势以及目前是否真的已达峰。在前述数据专家看来,考虑到奥密克戎的致病性,按重症率0.1%估算,北京目前的感染率还到不了70%。“现在感染的主要是医护、快递、青壮年、打工族等”,老年人的感染高峰还要一段时间才会出现。 @Sn(lnlB  
&{n.]]%O.  
根据前述数据专家的模型预测,2023年春节前后,全国疫情会形成一个“真正高峰”,不同地区有所差异。总体而言,在春运期间会迎来感染小高潮,1月31日后开始缓慢下降。“在1月31日这个节点,也就是春节之后,全国平均感染率可能达三分之一,全国ICU床位需求峰值集中在12月20日到明年1月15号之间,也就是说,这期间各地可能会面临医疗挤兑高峰,必须要提前做好准备。” Lz Kj=5'Y  
WM$ MPs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指出,中国今冬疫情会经历“一峰三波”:从12月中旬到1月中旬将是第一波疫情,以城市为主,会慢慢上升;第二波是1月下旬到2月中旬,是春节前的人员流动造成的第二波疫情上升;第三波是2月下旬到3月中旬,春节后返岗返工。他估计,今冬人群感染率在最终会在10%~30%。 l~q\3UKlt  
Y=?3 js?O  
医疗机构抗原阳性未纳入确诊报告 ;u ({\K  
Zd%k*BC  
专家指出,由于每日公布的确诊数字太少,已无法反映真实世界的疫情传播趋势,因此很难对感染高峰进行准确预测,“现在只能大概估算,通过一些其他数字对参数进行校准,比如抽样调查结果。”前述数据专家说。 =%K;X\NB  
qH>d  
他指出,国家在12月17日已将抽查感染率的任务布置下去。目前至少有江苏、河南、山东、四川、广东、广西、黑龙江等十余个省份启动了居民新冠感染情况问卷调查,问题包含近期是否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等症状、症状持续时间,以及近期是否进行过抗原检测等。通过问卷方式粗略估算出当地新冠感染率后,数据会统一上报给国家疾控局。“但问卷中列出的很多症状表现难以与普通流感区分,除非自己刚自测过抗原阳性,否则很难说一定是新冠,因此这些感染率只能作为参考。”他说。 oUlY?x1  
/)>3Nq4Zx  
陆蒙吉指出,国内现在仍应通过核酸或抗原检测重点人群的方式监测每日新增感染人数,因为新冠感染发展到重症的时间差有一周,而死亡数字会更加滞后,至少要等到2~3周以后。如果单用重症、死亡人数作为预警,预警发出时,此前一周已感染的人已可能转化成重症。因此,对确诊数字的监测,是判断医疗挤兑何时会发生的重要信号。 Y;M|D'y+  
SYJD?&C;  
“这个问题早已在新冠疫情早期得到澄清,全球有能力进行监测的国家,一直坚持统计新增感染者,直至今天也没有变。德国目前的核酸、抗原检测力度有所降低,但最近一周每日监测到的新增确诊数字仍接近三四万。”他说。 ?pmHFlx  
[ -K&R  
在国内宣布不再统计无症状感染者数据的当天,12月14日,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主任李群介绍称,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患者及疑似病例,特别是自测抗原阳性人员居家治疗,无需去医疗机构就诊,相关信息无法纳入医疗机构填报数据中。他强调,下一步国家将继续以中疾控信息系统网络直报为主体,做好医院就诊病例的监测和报告。同时,依托全国流感样病例监测系统,加强养老机构、精神病院、福利机构等重点机构聚集性疫情的监测和报告,为防控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ig' bw+WS  
h 0Q5-EA  
这两周来,全国不少医院已不再要求急诊和发热门诊的医护、患者测核酸。前述安徽三甲医院感染科医生说,“就在不久前,医院还规定,若发现新冠核酸阳性人员,需及时报告疾控部门,现在都在鼓励大家不去测核酸,改为测抗原,这样也就不用报了。” .o^l z 9:  
e\l7Iu  
前述知名流行病学家表示,目前,医疗机构的抗原检测阳性者未纳入确诊病例报告,而核酸检测大为减少,故上报病例数很少。此外,现在国家仍按甲类传染病管理新冠,因此医院要在发现确诊病例后两小时内上报,但大量接诊人数使得医疗机构无法完成报告,“这可能也变相鼓励和放任了医疗机构不报告。” M#6W(|V/  
7hcYD!DS  
他建议,近期应把报告时限要求调整为二十四小时报告,抗原和核酸检测阳性者均按确诊病例上报,医院也应提高核酸或抗原检测率。 <oV(7  
7M~K,E(7~  
多位专家提出,参照国外经验,中国应尽快将抗原检测阳性者纳入国家每日的确诊数字统计并及时公布,否则将难以掌握疫情基本的传播情况。 s WvBv  
,AFu C <  
疫情监测做得较好的新加坡,早在今年1月刚面临奥密克戎冲击时,卫生部就把抗原检测结果纳入确诊数据。第一波疫情中,从2022年1月21日至3月11日,新加坡本土病例超过60万,其中近50万确诊是抗原阳性。近期公布的每日确诊数字中,80%以上来自抗原检测。“在香港,约有60%~75%确诊病例发现自抗原检测。”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9G5rcYi  
N/2 T[s_&  
为了确保抗原结果能及时、准确上报,金冬雁建议,中国应在国家层面搭建统一的申报系统,“当然现在先从各地开始也是一种探索”。目前,北京、浙江、辽宁、湖北等多省市都已上线了抗原申报平台,但抗原结果仅作为一种出入凭证,与核酸结果“在出入公共场所时有同等效力”。 dt]-,Y  
R4cM%l_#W  
金冬雁补充说,从国家层面纳入抗原检测结果,意义不仅在于对疫情更好监测,也可规范劳工何时返岗,“如果确诊后了,你的老板还要求你上班,你怎么办?没有官方权威的抗原认证,就会鼓励人们带病返岗,那岂不是扩大了病毒的传播?” ~L\z8[<C  
`i*E~'  
在香港,截至目前,连续两次抗原阴性仍然作为感染者解除隔离的条件。近日,多地公布了复工返岗规定,并未强调返岗前进行核酸或抗原检测。在作为“疫情放大器”的医院,北方某市一位三甲医院护士长对《中国新闻周刊》说,12月初‘新十条’发布后,医院最初要求所有感染医护要连续两次抗原阴性后才能返岗,现在复工不用做任何检测,感染后一般5~7天就自行返岗,急诊医护感染三天后应复工,“发热门诊医护很多都是带着烧工作”。 w+|L+h3L7  
$szqy?i 0?  
陆蒙吉提醒,各地还应有一定量的检测,不能太少,尤其是医院现阶段一定要加强检测,而不是减少或放弃检测,从德国经验看,面对传播力极强的奥密克戎,医院如果坚持检测,“院感还是防得住的”。他说,“德国院感控制相对比较好,只出现了局部院感,奥密克戎到来后,医院和养老院暴发的大规模感染事件没有超过疫情早期”。 9wwqcx)3(  
OX!tsARC@  
病毒性肺炎是重症的重要信号 n5NsmVW\x  
ES7>H  
12月16~18日,北方某市一家三甲医院的急诊科病房里,出现了十余位死亡的患者,几天前,还只是个位数。死者多是有基础病的高龄老年人,其中一些有多年的慢阻肺、冠心病等病史。“他们都是新冠抗原阳性,很多病人因为等不到120救护车,来医院之前已经在家耗了三四天,到急诊后已经出现严重的肺部感染,有的甚至已经呼吸衰竭。”该医院急诊科医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我们没想到重症的压力来得这么快。” -<!NXm|kvz  
}B+C~@j  
随着重症高峰的到来,死亡数字也在增长。近期,国家卫健委明确了新冠死亡标准。12月20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由于新冠病毒导致的肺炎、呼吸衰竭为首要死亡诊断,归类为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死亡;因其他疾病、基础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心梗等疾病导致的死亡,不归类为新冠导致的死亡。 j{A y\n(  
"Ac-tzhE  
他同时强调,从临床实践中也看到,目前奥密克戎毒株感染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还是基础病,真正直接死于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呼吸衰竭很少。 DV-d(@`K  
dn+KH+v  
前述公卫专家说,死亡从来不是孤立的,而是一系列因素共同导致。在临床中,找到一个纯粹因新冠肺炎导致的死亡,其实是很困难的,大部分死去的老年人都有一些基础性疾病,感染新冠后,诱发基础病突然恶化,比如心衰加重,然后最终死亡。 }<S Q  
?Ep [M:,q  
陆蒙吉介绍,德国的死亡报告表述为“与新冠相关的死亡事件”,也即感染新冠后死亡。研究表明,新冠感染后会给人的机体带来不同层次的伤害,比如心血管损伤、心脏功能障碍、血液凝固问题、形成血栓、造成多系统炎症反应等。 K=k"a  
"?xHlYj@+  
新冠死亡归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国际上目前主要采取两种统计方式:一种是将阳性确诊后28天内所有死亡都纳入新冠死亡;另一种是新冠直接或间接导致死亡,即新冠在死亡中有所贡献,但不一定是直接死因。美国耶鲁大学全球健康政策与经济学副教授陈希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美国对死亡的统计非常谨慎,美国疾控中心(CDC)列出了一系列可能导致新冠死亡的各种因素并提供了相应的标准指引,还会在事后重新审视、测算死亡数据,因此一般在半年后才会将数据公布。 }2.`N%[  
/nNN,hz  
“是否直接死于新冠病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死于新冠大流行’,如果没有新冠大暴发,这个人可能不会死。医疗系统真正要减少的,应该是这部分超额死亡,如果你不把它叫做新冠死亡,可以叫做次生灾害。”前述公卫专家说。在他看来,目前的感染基数过大,即使病死率很低,也可能造成大量超额死亡。 Qn.om=KDs@  
PiIpnoM  
多位医生建议,无论国家对确诊、死亡的统计标准如何,在医院层面,仍应重点监测多项能反映重症趋势的指标,做好自我预警。 Vn}0}Jz  
K7:)nv E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郭威对《中国新闻周刊》,同济医院一直在监测发热门诊每天收治的新冠感染人数,其中肺部有炎症的患者有多少、基础病患者有多少。 -;m0R  
oW*16>IN9l  
他强调,对病毒性肺炎的监测直接关系到今后医院需要多少重症资源,因为肺部感染后可能造成呼吸衰竭,这也是一个提前预判重症高峰、死亡高峰的重要信号,“而不是等到病人都进了ICU,再去看需要多少张ICU床位,这时候肯定来不及。另外,如果这两天突然一下肺部感染的患者数量激增,也可能说明新冠病毒发现了变异,短期内在某个区域出现了一个传染力强、致病性也强的毒株。” l<LI7Z]A  
6SkaH<-&K  
在他看来,现在医院的重点要转向提高重症救治能力,因此监测方向是反映到医院终端的重症趋势,除上述几个重要指标,还应及时统计线上门诊每天处理的患者情况。 d.d/<  
I d .nu/  
不排除出现致病性更强的毒株 pJ"qu,w  
?M9=yA  
监测各种疫情数字,实质上是为了科学地认知新冠病毒。 ChPmX+.i_  
vMH  
最近,很多“阳了”的年轻人发现,随着感染者激增,他们感染后的症状并不像以前想得比感冒还轻,发烧39℃以上、喉咙吞刀片、严重鼻塞、全身疼,这些症状都很普遍。 :q% M_  
)'#A$ Fj  
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组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曾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2月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感染奥密克戎后,无症状感染者、轻型感染者占90%以上,重型和危重型的比例比较低。 WlC:l  
k"iOB-@B+  
但前述公卫专家提出,90%以上的无症状、轻型感染者中,真正的无症状占比到底有多少?据他个人观察,身边的感染者中至少有一半的人会发烧、咳嗽或嗓子痛。 [!#L6&:a8  
w-MCZwCr)  
中华预防医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疾控中心原副主任冯子健在此前的讲座中谈到,目前数据表明,奥密克戎感染以后,发生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在50%以上,还有接近50%的感染者虽有咳嗽、咽痛、头痛、流涕、发烧等症状,但比较轻微。“这个数字可能是相对准确的。”前述公卫专家说。 q"8e a/  
K=h9Ce  
张文宏团队在“华山感染”公号发文分析称,由于不再核酸全检,无症状的比例无法得知,当感染基数庞大的时候,比例很高的无症状会被“忽略”,仿佛每个感染者都会有很难受的症状。 /]Md~=yNp  
h2]P]@nW;W  
国家药监局疫苗及生物制品质量监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陆家海对《中国新闻周刊》建议,应尽快在全国不同地区启动流行病学调查,对近半个月内各种因新冠感染引起的临床特征,进行深入地流行病学分析,比如,有多少是真的无症状,各医院感染病例是多少、有多少是老年人、多大比例接种了疫苗、重症临床特征有具体哪些表现,感染后引发心血管问题的患者有多少,新冠与不同次生疾病间关系是什么,及时公布调查结果,引导大众正确应对,“这才是‘新十条’后,各地应真正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xj;H&swo  
!ons]^km   
陆蒙吉认为,新冠病毒的致病性是相对的。他分析,在奥密克戎出现之前,原始毒株进化的趋势主要朝着传播力增强、免疫逃逸性增强的方向突变。这个过程中,“因为很多人有了免疫力,看起来病毒变异后对这部分人群的致病性越来越小,但对缺乏免疫屏障的人而言,病毒的冲击力是越来越大的。” Ma Qqs=  
7WS p($  
在德尔塔之后,奥密克戎的出现是非常特殊的情况,学术界目前对它为何产生仍有讨论和争议,和阿尔法、德尔塔相比,奥密克戎的免疫原性已截然不同,有30多个位点突变,“仅从关键片段看,几乎可以说是一个不同的病毒”。幸运的是,研究人员发现,它对下呼吸道的侵入减弱,致病性要弱于德尔塔,这也为各国放开提供了时机。 %RRNJf}z  
G@X% +$I  
不过,陆蒙吉警告称,从长期来看,病毒进化的一个基本规律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致病性逐渐减弱,但不排除未来一定不会出现传播力更强、同时致命性更强的突变株。实际上,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群针对奥密克戎形成免疫力,奥密克戎的传播会趋于弱化,不排除德尔塔卷土重来的可能性,“德尔塔目前还没有彻底消失,只是在局部地区小范围传播”。 k(G^z   
"_NN3lD)X  
现在,他最担心的是,在中国还没建立起足够免疫屏障的老年人中间,当病毒在短期内指数级传播时,很容易筛选出一些新毒株。他建议,未来不仅要监测与重症率、死亡率等与致病性相关的数据,也要密切监控病毒的变异,按一定比例抽检阳性样本并做序列分析,尤其要重点关注接下来三个月第一波高峰期间,各地是否在传播中出现了致病性更强的变异株。 R"t,xM  
,i`,Oy(BI  
记者:霍思伊 D8?Vn"  
s$ `0yGmQ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9 条评分 金币 +29
溧阳彬少 金币 +1 2022-12-26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小星歆 金币 +1 2022-12-25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好人一定发财 金币 +1 2022-12-25 - 来自溧阳论坛APP
黑色死亡 金币 +1 2022-12-25 - 来自溧阳论坛APP
新福 金币 +1 2022-12-25 - 来自溧阳论坛APP
李小丫628 金币 +1 2022-12-25 - 来自溧阳论坛APP
渐行建远 金币 +1 2022-12-25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列列列 金币 +1 2022-12-25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啊哈哈哈的啊 金币 +1 2022-12-25 - 来自溧阳论坛APP
扬沙了 金币 +1 2022-12-25 - 来自溧阳论坛APP
(post by :2022-12-24 21:36:39)
 (0人推荐) 这篇文章真不错! 给帖子评个分吧!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668
金币
1441
威望
104
贡献值
768
银元
651
注册时间2012-02-06
沙发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12-24 22:09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移动
   真正的抗疫开始了!用数据说话,"先行开放"的香港现在怎么样了 k>si5'W  
  2022年12月7日,值得载入史册的日子。阳性可居家,管控大减码,新冠疫情“乙类甲管”的严格管控级别突然面临放松。 E""bTz@  
r0% D58  
尽管部分防控措施仍在继续,但很显然,“乙类甲管”的时期快要结束了,“乙类乙管”的新时期不久将会到来。 #BH*Z(  
Ry6@VQ"NLb  
很多人都在为“第一波冲击”在做准备,也有不少人毫不在乎,还有人习惯了三年来的严格防控,习惯了对病毒的如临大敌,感到非常地不适应,甚至恐慌。 R`E~ZWC4V  
$c(nF01  
不少人在说,新冠病毒的毒性已经大幅降低,和流感差不多,甚至就是个强感冒。但也有人认为,新冠广泛快速的传播造成的危害很大。 -;WGS o  
B>P{A7Q  
那么,到底哪一种说法是真的?“很”“大幅”这些都是极其概略的描述而已。对危害性科学严谨的比较,必须使用数据。 )R1<N  
^RIl  
至于各种只谈个人的一点经历和见闻,不谈统计数字就下结论的人,都缺乏基本的科学素养。 0[W:d=C`a  
U26}gT)  
正好,香港特区在被迫共存的情况下进行了近一年的“先行先试”。总结了极其丰富的大量数据,可以提供详尽的对比参考。 5vnrA'BhBU  
~6LN6}~|.  
香港在疫情前两年(2020、2021)也一直执行“动态清零”的管控策略。但自2021年底机组乘员隔离失控,导致奥密克戎(本文简称O株)在社区扩散传播,到全面扩散仅仅用了1个多月。 @*KZ}i@._  
<*cikXS  
由于740万人口香港居住密度大、多为独立楼宇,基层社工力量不足,只能被迫进入“与病毒共存”状态,并逐步放开管控措施。实质上已经接近全民感染。 &`2)V;t  
8$Y9ORs4  
截止12月5日的数据,自O株扩散以来的11个月,累计病亡人数10613人。这确实是一个挺惊悚的数字。但是绝大部分集中在2月初到5月初的,病亡者主要是没有接种疫苗的老人。 $X,D(  
f x+/C8GK  
如图所示,死亡的近70%(7023/10613)是没有接种任何疫苗的人。另15%(1524/10613)只接种了1针,没有完成2针接种。加起来占了病亡者的80%。 88wa7i*  
ri-b=|h2j  
而就年龄而言,80岁以上占总病亡的75%(7494/10613),70-79岁占17%(1744/10613),60-69岁占9%(909/10613),50-59岁占3%(304/10613)。 1\I}2;  
q9s=~d7  
剩下50岁以下包括婴幼儿共139人,占比不到1.5%。其中超过一半也主要是40-49岁有基础病、又未接种疫苗的人士。 Jij*x>K>y  
;vjOUn[E  
香港在春季疫情——三个月的“第一波冲击”的病亡高峰,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V1B5w_^>h'  
p9{mS7R9T  
很简单,香港一大批最需要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处于对副作用的担忧,以及之前香港疫情控制得一直还不错,就没有接种疫苗。结果一遭遇疫情全面扩散,就变成这样了。 >(t6.=  
89(Q1R ?:  
根据特区卫生署在3月中旬病亡高峰统计的死亡情况。可以看见,如果是完成疫苗接种的人群,即使50~70岁的死亡率也比较低,万分之二到万分之六。 &\*(Q*2N  
d5:c^`  
而如果是没有完成疫苗接种的人群,60~70岁的死亡率就超过1%了。 j*r{2f4Rt  
!'*-$e  
而如果是80岁以上,更是达到了11.68%,相当于每8个人就要死1个人。 *VxgARIL  
i?^L/b`H  
但香港偏偏就是高龄老人,接种疫苗最低。他们一是害怕疫苗接种的副作用,其次是觉得在之前香港疫情防控不错的状态之下,没有必要接种疫苗。 =U?dbSf1*  
j/?kL{B  
在疫情全面暴发前,香港完成两针接种的人群比例,从30~60岁基本都超过了80%,接种很积极。 X$W~mQma6  
fVpMx4&F   
但60~70岁人群却不到70%,70~80岁人群更是只有50%。 u;2[AQ.  
toC^LZgZ_6  
最要命的是,免疫能力最差、死亡率最高的80岁以上人群,疫苗接种完成率刚过20%! L) T (<  
Qh\60f>0  
香港每10个高龄老人只有2个人接种疫苗,剩下8个人根本不接种疫苗。  H6/$d  
[S!/E4>['  
那么,剩下的这8个高龄老人,就有1人面临新冠感染后病亡的后果。 svH !1 b  
'm kLCS  
而香港是个老龄化社会,80岁以上人群的总人数是40万人。算下来,就得有4万80岁以上老人需要面对死亡。 &&>ekG 9@  
Qd3 j%(  
还有60万70~80岁老人接种率只有50%,那么未接种的一半也就是30万老人,需要面对3%的死亡率,算下来也有9000人。 Wg]Qlw`\|  
9CD_ os\h  
因此,香港疫情95%以上的死者是60岁以上,中位数年龄85岁,其中90%以上未完成疫苗接种。未完成接疫苗接种的死亡率,与完整接种两剂疫苗的死亡率相差23倍。 H$U cF1k<  
~2-1 j  
老年人不仅免疫机能退化,而且大多数都有伴有明显的基础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等。是病毒的易感人群、主要的受害者。 *VT/  
1/J=uH  
鉴于新冠病毒主要杀伤60岁以上老年人,所以对新冠疫情的考察,从来都要着重看老年人的数据。 9~[Y-cpoi  
kMN~Y  
从人口-确诊感染的比例可见,全年龄人口感染的比例是差不多的。但是80岁以上老人住院的风险是全体人口平均值的10倍,死亡率是14倍;70-80岁的住院风险是近3倍,死亡率2倍。 k\?Ii<m  
&0JI!bR(  
如果与40-60岁人相比,80岁以上住院风险更是40倍,死亡率140倍(和年轻人相比大约是800多倍)。70-80岁住院风险是12倍,死亡率20倍。 k@W1-D?  
Lt>IX")  
现在又过了大半年,最新数据显示: O6^]=/wd  
P@c5pc#|  
香港60-70岁一针接种率89.3%,两针接种率88.7%,三针接种率83.2%, aAUvlb  
8FY?!C  
70-80岁一针接种率83.4%,两针接种率82.9%,三针接种率79.5%, ., 6-u  
-e:`|(Mo  
80岁以上一针接种率71.7%,两针接种率69.6%,三针接种率62.5%。 P\k# >}}  
iGB}Il)  
还是有一批老人尤其是80岁以上老人(大约10万人)拒绝接种,因此也就每天继续有10~15人病亡。 c\AfaK^KF  
;u)I\3`*!  
根据特区卫生署截止11月30日最新一份新冠病亡数据分析,对于40岁以下人群包括婴幼儿,即使未接种疫苗,感染确诊后死亡率低于万分之三,完整接种后大致只有四万分之一。 1bX<$>x9u  
SO0PF|{\r  
对40-50岁人群,接种两针后确诊-病亡率万分之1.5,三针加强后接近两万分之一。50-60岁人群则分别是万分之6.5、1.5,仅对少数基础病患者算是略有风险。 ;uP:"k  
20Wg=p9L  
但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情况就比较危险了。如果不接种疫苗,60-70岁死亡率是万分之171,70-80岁是万分之452。 c yz3,3\e  
r* Ca}Z  
80岁以上则达到了惊人的1467,也就是14.67%,每6.8个老人就要死一个,非常凶险。 Uz]|N6`  
YNi.SXH  
而在接种两针疫苗后,从40-70岁的病亡率都会下降到“裸奔状态”的1/10以下,三针加强后更可下降到1/40左右。 5$C-9  
}&D32\  
这样即使是70-80岁的老人,感染-死亡率也就万分之2出头,不需要太多担心。 U-M>=3|N  
+52{-a,>  
不过对于80岁以上老人,两针疫苗的保护还是不太够的。感染-病亡率只下降到万分之375,相当于27个人会去世一人。毕竟老人的免疫系统已经不太给力了。 -nV9:opD  
oNF6<A(@$  
而如果三针加强和四针跟进之后,感染-病亡率可下降到万分之166、103,相当于每60、100个感染者才会不幸去世一个人。 pFjK}J OF  
 *J`O"a  
对于80岁以上高龄老人来说,由于每年各种突发疾病、基础病发作也在随时带走老人,这个比例已经可以认为是很低了。 /9fR'EO{x  
O :T j"@h  
因此,高龄人群打疫苗比不打疫苗,死亡率大幅下降,可保平安。不打就面临着七走一的命运,这是香港实践得出的宝贵经验。 6T`i/".  
b OY |H~  
另外,香港的实践也证明,香港提供接种的两种疫苗——科兴的灭活疫苗和德国BNT公司的mRNA疫苗(美国辉瑞全球代理销售并协助生产,大中华区由复星代理)最终实际效果差别不大。 /mzlH  
i=2N;sAl  
由于mRNA疫苗接种反应较大,对年轻人又有诱发心肌炎的风险,所以香港的老年人和儿童大多选择打灭活疫苗。 {I't]Qj_e  
nAdf=D'P  
打疫苗保平安,但是放开后疫情冲击一定会到来。根据台湾、香港和世界各地的经验,放开管控后,第一波疫情持续约4个月,传播力强,感染60%的人口。 $f7l34Sf3  
u]UOSfn  
其中1/3是真正的无症状感染,也就是说约40%的人口出现症状。其中大量的人症状轻微,与重感冒相当,也确实有一些人症状强烈。各种情况都真实存在。 'TB2:W3  
_X x/(.O  
各种疫苗目前都无法防止感染(辉瑞总裁打了自家4针,结果还是两个月内感染二次),但是防重症、防死亡。有效接种后防死亡的效率超过90%以上,这是真实世界运作所证实的。 kE1TP]|  
wk_@R=*(\  
但是,“第一波冲击”还是会很严重。根据官方数据,截至11月28日,我国3580万8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2742.6万人、76.6%至少接种了一针新冠疫苗。 --BW 9]FW  
b4N[)%@  
其中完成全程接种2356.3万人,占比65.8%,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445.6万人,占比40.4%。也就是还有838万人依然没有接种任何疫苗。 7 B66]3v  
#o#H?Vo9b  
按照香港实践证明的死亡率,依然面临超过120万人以上的死亡。加上其他年龄组病亡,相当于年度超额死亡增加近15%(中国年死亡人口1000万)。 a9V,es"BWQ  
fe_5LC"  
美国疫情死亡数据,绝大部分是55岁以上人群 X# ^[<5  
Slc\&Eb  
这就没有办法了。毕竟不能强求。强力防控了三年,真正的疫情现在才刚刚开始。对易感高危人群和医疗体系来说,这个冬天的考验是严峻的。 G]&qx`TBK  
- 1gVeT&  
还是那句话,不管新冠病毒的毒性减没减弱,重症率和死亡率如何,后遗症有多少,但它毕竟是病毒感染,不得总比得了好。 .(k|wX[Fu~  
%d9uTm;  
对于个人来说,就是尽量推迟被感染的时间,尽量避免重复感染,直到有更新、更好的疫苗和药物。所以“越往后,越安全”。 eTcd"Kd/  
S3Jo>jXS "  
该做的防护一定要做,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E|$8)58i  
(TT} 6j  
\ @2R9,9E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1377524795 金币 +1 2022-12-24 - 来自溧阳论坛APP
  • 建行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668
金币
1441
威望
104
贡献值
768
银元
651
注册时间2012-02-06
板凳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12-24 22:39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移动
   本月上旬转发未能通过,可能是担心其他吧。转发的出发点无外乎让大家认识事物本质,认清事实,借鉴他人经验,知己知彼,做到防患于未然,本人也受外地小儿提示及看到此文后即刻前往药店购买了4、500块有关药物备用,加之网上高价购买的100个n95,预防二、三个月问题不大,虽然我们现在已后知后觉,但还是希望此文能让大家知道毒性的严重性和危害性,部分抵抗力好的仅是小部分,大部分国人的体质相信大家都清楚,但愿不是我庸人自忧! SNk=b6 `9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金币 +2
大概会回复 金币 +1 2022-12-25 - 来自溧阳论坛APP
1377524795 金币 +1 2022-12-24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58
金币
97
威望
21
贡献值
83
银元
62
注册时间2016-09-22
地板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12-24 22:50   ,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移动
说的好!我会持续关注你的作品 `r 4fm`<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442
金币
882
威望
0
贡献值
446
银元
446
注册时间2020-10-24
4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12-25 09:14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和普通感冒真不一样,疫苗打了,三针假的 zKK9r~ M  
Wa~=bH  
z0 Z%m@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sy7221322 金币 +1 2022-12-25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63
金币
216
威望
7
贡献值
70
银元
63
注册时间2016-03-10
5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12-25 09:15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专家说的是屁话 EhBKj |y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sy7221322 金币 +1 2022-12-25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23174
金币
29656
威望
138
贡献值
25932
银元
25794
注册时间2017-05-08
6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12-25 12:02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今年7,8月份放开是最佳选择。 %]7d`/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9646
金币
12450
威望
109
贡献值
9809
银元
9700
注册时间2015-11-29
7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12-25 12:30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现在是越来越多 [.}oyz; }N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10050
金币
14061
威望
11
贡献值
9257
银元
9248
注册时间2012-01-03
8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12-25 12:50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电信
有症状的多数在家硬扛,哪有靠谱的数据 EEL,^3KR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668
金币
1441
威望
104
贡献值
768
银元
651
注册时间2012-02-06
9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12-25 13:16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移动
引用
引用第4楼好嗨哟于2022-12-25 09:14发表的  : {Y9q[D'g.  
和普通感冒真不一样,疫苗打了,三针假的 ,zY$8y]  
  万事不走极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还是需要专家幻想和探索、试验、实践,当然不在政治和利益的前提下 lHX72s|V  
Pgea NK5Y  
cYt!n5w~W  
pz>>)c`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668
金币
1441
威望
104
贡献值
768
银元
651
注册时间2012-02-06
10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12-25 13:26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移动
引用
最佳引用第6楼为人于2022-12-25 12:02发表的  : 0KOgw*>_  
今年7,8月份放开是最佳选择。 p= } Nn(  
最佳 放开时间暂且不论,但放开后的后果应有对应措施和策略,有个过渡期,而不是忽左忽右、一团糟 j8lb~0JD  
9;-p'C  
?<'}r7D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金币 +1
好人一定发财 金币 +1 2022-12-25 - 来自溧阳论坛APP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668
金币
1441
威望
104
贡献值
768
银元
651
注册时间2012-02-06
11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12-25 13:31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移动
引用
引用第7楼纷纭少妇于2022-12-25 12:30发表的  : L0WN\|D  
现在是越来越多 'AS|ZRr/  
还没到人员大量流动时间,会感染几次无人知道 xYpd: Sm  
k_nql8H  
O[JL+g4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668
金币
1441
威望
104
贡献值
768
银元
651
注册时间2012-02-06
12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12-25 13:48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移动
引用
引用第8楼牙签于2022-12-25 12:50发表的  : R|87%&6']  
有症状的多数在家硬扛,哪有靠谱的数据 jkF^-Up.  
  我知道的很多有症状的还在上班,实在扛不住的才回家扛,不知什么人想出的轻症感染者也要上班,特别是人员密集区域,目的是让大家都感染,而且是反复感染还是什么?如果是轻症医务人员能上班的,应该也仅限于治疗确诊人员,而不是让全员都去感染,这样的结果可能只有一种,即抵抗力和免疫力差的人让出可用资源~~~回归自然 \\B(r  
XYOC_.f1  
VY=jc~c]v  
h^(* Tv-!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80
金币
160
威望
16
贡献值
100
银元
84
注册时间2015-11-12
13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12-25 16:05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移动
天要灭人了 v\%HPMlh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668
金币
1441
威望
104
贡献值
768
银元
651
注册时间2012-02-06
14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12-25 20:40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移动
引用
引用第13楼281598919于2022-12-25 16:05发表的  : &d?CCb$|0Y  
天要灭人了 `MN4uC  
  老祖宗留下的古话:人作有祸,天作有雨,现在天灾、人祸全了 V1 `o%;j  
w(3G&11N?  
A>;bHf@  
往往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4981
金币
8940
威望
88
贡献值
5032
银元
4939
注册时间2012-01-01
15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12-25 22:34   , 来自:江西省南昌市 移动
应允许放鞭炮,科学的尽头是神学。 pG^  

关注Ta 发消息

法老 
发帖
13885
金币
22375
威望
17
贡献值
14068
银元
14051
注册时间2016-06-07
16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12-26 20:34   , 来自:江苏省 电信(全省通用)
引用
引用楼主天目小草于2022-12-25 20:40发表的  :  老祖宗留下的古话:人作有祸,天作有雨,现在天灾、人祸全了 K6/Q}W   
)D5"ap]fX  
 (2022-12-25 20:40)  ):68%,  
M2>Vj/  
你觉得现在还是无症状吗? 8f)?{AX0  

关注Ta 发消息

发帖
668
金币
1441
威望
104
贡献值
768
银元
651
注册时间2012-02-06
17楼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22-12-26 21:41   ,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 移动
引用
引用第16楼二两半于2022-12-26 20:34发表的  : UXc-k  
ug!s7fo^  
你觉得现在还是无症状吗? J6s`'gFns  
   以前拉网式核酸检测,一发现感染即隔离吃药,加上前期疫苗还在有效期内,症状相对较轻,现在感染后病毒侵入五脏六腑,加上国人现在体质和免疫力,药品也有限,能扛住的比例绝对不是多数,国外具体数据不了解,香港数据可以举一反三,多段殡仪馆视频也可以看到排队实际情况(还没看到网红去拍殡葬场面的),与推测较符合 dGYn4i2k?  
Ustv{:7v  
<ro7vPKNa  
uk< 4+x,2)  
hk(ZM#Bh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1、回复广告信息一律封号 2、粗口、谩骂、攻击一律封号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