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手机客户端
  • 868阅读
  • 0回复

[百姓生活]族谱修撰中的创新思维[复制链接]

楼层直达

关注Ta 发消息

大侠 
发帖
80
金币
644
威望
70
贡献值
158
银元
88
注册时间2018-05-24
楼主   发表于: 2019-09-10 10:54   , 来自:江苏省 电信(天翼3G无线宽带)
族谱修撰中的创新思维 N)I9NM[  
x0KW\<k  
文/涂俊明 _#UiY ffa*  
9QQiIi$74U  
上黄殷家舍村,形成于晚清。 Dias!$g  
Wc*jTip  
村里原为清一色殷姓。初,殷长友、殷长发同胞兄弟挑一副箩担,由苏北江都仙女庙起步,往南长途跋涉。颠沛流离途中,在上黄歇脚。见一方土地肥沃、景色优美的水乡画卷,这对兄弟便架起滚笼棚,扎下脚跟,垦荒生息。兄弟俩栖身之所被称为“殷家棚”,因为这旮旯里全是两根树棍子,人字扎马落地的草棚子。本地人唤殷家棚子,有点鄙视味道。 V-{3)6I$hG  
D6$*#D3U  
殷家后人开荒种粮,栽桑养蚕,捕鱼抓虾,本分勤劳,渐渐地家业发达,人丁兴旺,村落扩大,渐渐招引了一些外姓人融入村庄。人们便把村名修饰了一下,冠名为殷家舍。由棚而舍,便有了发展壮大的走势。 t@&U2JaL>W  
h SeXxSb:  
天下承平,国修历史,族修谱系。围绕修谱的事,村里的族人展开了热议。 ?*zDsQ  
R)@2={fd}  
主修者之一的殷阿平,已经是年近古稀之人,还是镇上信鸽俱乐部的负责人,被族人推举为溧阳上黄殷氏修谱委员会会长。他认为,修谱梳理宗族脉系是好事情,但无奈的是,殷家祖上老谱散轶,难觅踪影。殷家修谱,上无挂靠,殷家舍先祖之上,又是哪位尊祖,不得而知。 :F |ll?  
J ~]Y  
这道修谱工作中的拦路虎,难住了撰写班子里每一位成员。经过走访,学习兄弟族群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与做法,最终舍弃了消极等候前谱出现的心态,决定“创修于先,续修其后”。他们选定了以本村先祖为起始基准点,顺延排查,创修殷氏宗谱。经过海量的征集、调查、甄别等活动,历时一年余,终于成就了一本面目一新的创修版广德堂《上黄殷氏宗谱》,办成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大事。 |)+s,LT5  
oe'f?IY  
这本标著着“创修”两字的广德堂《上黄殷氏宗谱》,给人诸多启示。一个家族或更大族群,传承中最要紧的大事,就是要通过口耳相传,卡住大事件,记住小细节,把我们所知的史料尽可能完整记录保存下来。这样抓早、抓实、抓准,能够为后来的宗谱家乘完备修撰提供第一手鲜活资料。编撰宗谱家乘工程,就完整的体系、规整的凡例来说,上接下联、一脉相承是基本要求。然而,由于家族绵延的复杂原委,断弦、失联、间隔的族系太多。及时运用创修手法,就能“留位待解”,或许在未来哪个时段里,后人能够“挂线上接”,弥补残缺。此种创修,值得借鉴。 %,1xOl4l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金币 +2
我来看看的 金币 +1 2019-09-11 - 来自溧阳论坛APP
荷叶一珠 金币 +1 2019-09-10 - 来自溧阳论坛APP
(post by :2019-09-10 10:54:23)
 (0人推荐) 这篇文章真不错! 给帖子评个分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1、回复广告信息一律封号 2、粗口、谩骂、攻击一律封号
上一个 下一个